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

熊猫自古就是珍奇异兽,但它“国宝”的身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1988年,大熊猫才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大熊猫在我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国宝地位,其他国家都愿意签不平等条约租我们的大熊猫。可是在旧时代,熊猫却并不是我们的国宝,而是外国人枪下的猎物。

01 大熊猫简史

据考古学家研究,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已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万年。鼎盛时期,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圆滚滚的大熊猫。与大熊猫同期生活的动物,如今多已灭绝,惟有大熊猫经历种种磨砺生存下来,是当之无愧的“远古活化石”。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2)

数字复原的始熊猫

传说在炎黄大战时期,蚩尤的坐骑就是大熊猫。而黄帝的别名叫“有熊氏”,可能就和大熊猫有一定的渊源。《史记·五帝本纪》中,大熊猫被称为貔貅。《山海经》中,被称为食铁兽。《上林赋》中,被称为貘。西晋时期,被称为驺虞。唐朝时候,被称为白熊,武则天还曾将白熊和皮毛当做礼物送给日本。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3)

唐朝以后,大熊猫数量开始减少,先是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分布的大熊猫逐渐消失,然后四川以外其他省份的大熊猫也逐渐消失,只剩下四川和秦岭部分地区还有熊猫分布。

此后数百年,历史记载里依然没有出现“熊猫”两个字的身影。其实,熊猫真正拥有大名,已经是晚清时候的事情了。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4)

大熊猫进化图

02 科学发现,其实是悲惨命运的开始

多少个世纪以来,大熊猫像一个落难的贵族,在四川的深山老林里,谨慎维持着它们与世隔绝般的隐居生活,只是偶尔因皇家的捕获和圈养,而匆匆闪现在历史的深处……直到西方传教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5)

西方人第一次见到大熊猫,是动物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大熊猫近代凄惨命运的开始。

清同治八年(1869)春,一个名叫皮埃尔·阿曼·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了四川,担任穆坪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代神父。与很多西方传教士一样,戴维在四川也不是单纯的传教那么简单。

他一到邓池沟,就雇佣当地猎人,开始为他猎取各类动植物,然后制成大量标本运回法国。在四川的12年间,戴维在中国发现了58种鸟类、100多种昆虫和许多重要的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就包括大熊猫。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6)

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内的戴维雕像,为了忘却的纪念?

1869年3月11日,戴维在当地农户家里看到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瞬间被吸引。农户告诉他:当地人把这种动物叫做“白熊”或“花熊”,性格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认为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7)

为了捕猎这种奇特的“新物种”,戴维雇佣了20个猎人开始进山大搜捕。3月23日,猎人们捕获第一只“白熊”幼崽,遗憾的是猎户为了方便搬运,将这只幼崽弄死了。不过,5月4日猎人们终于给戴维抓回了一只成年活体“白熊”。戴维极其兴奋,给其取名“黑白熊”,并立即准备将这只黑白熊送回法国。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8)

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捐给四川宝兴的熊猫模式标本。

但由于运输条件有限,这只黑白熊还没出成都,就被折腾死了。戴维只好将其皮毛剥下制成标本,然后送到法国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同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档案》刊载了戴维捕获大熊猫的过程描述和原始记录,并正式将其命名为“熊猫”,意为“像猫一样的熊”。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9)

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大熊猫标本和骨骼

1945年,在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展出猫熊标本时,由于英文标语从左到右读,中文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中文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读,于是新闻记者将它写成“熊猫”。经媒体广为传播,“熊猫”之名便这么“约定俗成”固定下来。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0)

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藏有大量的熊猫骨骼标本

03 旧时代熊猫的悲歌

1870年,大熊猫的标本在巴黎自然博物馆展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极大地刺激了西方探险家的好奇心。

从此,各类科学家、探险家、狩猎家带着猎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保护”的名义搜寻熊猫:能活着带走最好,不能的话就杀死、割肉、剥皮做成标本带走。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他们在1929年甚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来猎杀大熊猫。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1)

罗斯福兄弟与他们猎杀的大熊猫,如愿成为“首个猎杀大熊猫的白人”

1926年,罗斯福兄弟来到四川宝兴,成功捕获一只大熊猫,但这只熊猫在偷运往美国的途中死亡,被做成标本。1929年,罗斯福兄弟第二次来到四川凉山,宣称是在捕猎“独角兽”,两人再次射杀一只大熊猫。他们为此还写了一本狩猎日记——《跟踪大熊猫》,记述了“白人首次射杀大熊猫”的详细经过。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2)

1930年时,罗斯福兄弟捕获的熊猫开始在美国菲尔德博物馆展出,引起巨大轰动。菲尔德博物馆获得的“成功”,刺激了全球博物馆开始搜求大熊猫标本的激烈竞争,各家博物馆纷纷筹划或资助组建熊猫猎杀远征队。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3)

1934年,戴维·克罗克特·格雷厄姆,一位旅居四川、博学多闻的传教士,在短短5年之内,他就交给美国博物馆超过20只熊猫的标本。

据四川在线报道,当时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甚至被大熊猫专家胡锦矗形容成一个外国人捕猎大熊猫的中转站:“都是外国人从汶川、都江堰把大熊猫收购以后送到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暂时豢养,然后运到美国”。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4)

熊猫遭遇的巨大危险从来不是大自然,而是来自人类的双手。

1936年,美国人露丝·哈克内斯第一次将活体熊猫带到了美国。过海关的时候,她将这只熊猫幼崽装在一个柳条筐里,谎报说带了“一只形状奇异的哈巴狗”。而海关登记证上则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20美元”。后来,这只熊猫被一家动物园买下。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5)

1937年2月,美国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内斯,将偷猎的大熊猫幼崽卖给了美国芝加哥布鲁克莫尔德动物园。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6)

露丝·哈克内斯偷猎的熊猫很快死去,被制成标本,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些外国人用铁链拴着熊猫,将它们当做宠物饲养。但当时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这些野生大熊猫往往年幼夭折。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7)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8)

熊猫成为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宠物”

美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疯狂地扣动扳机,肆无忌惮地射杀大熊猫。据四川省旅游学院教授向玉成统计,在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捕捉大熊猫,仅1936年至1946年间,从中国运出去的活体大熊猫就有16只。另外还有至少70具大熊猫标本,收藏在了国外的博物馆里。

还有统计数据称,1949年以前,从四川的汶川、宝兴、平武等地有数百只大熊猫被猎捕后送往欧美等国家展出,它们最终的结局都非常凄惨。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19)

1939年英国伦敦动物园。伊丽莎白公主(左四)、玛格丽特公主(左五)和大熊猫在一起。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20)

当时我们对熊猫没有任何保护,对外国人捕猎也没有限制,外国人来中国捕猎熊猫,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办到。

事实上,悲惨的命运不仅仅只在熊猫身上,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中国的圆明园被烧掠,莫高窟藏经洞被哄抢,壁画被粘走,也就不难理解当时大熊猫的遭遇了。

这段历史是每个喜爱熊猫的人,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永远的痛。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21)

熊猫成为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宠物”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22)

熊猫成为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宠物”

结束语:

也许, 熊猫的命运就是国运,落后就要挨打,任人欺辱甚至丢掉生命。

直到1949年,熊猫的命运才终于真正掌握在它所属这片土地的人民手中,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熊猫再也不用担心带枪的猎人和遍地都是的陷阱捕网,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卖萌”,展示自己的“高贵”。

熊猫从被疯狂猎杀到被全民呵护和追捧,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我们看到如今的熊猫被全世界追捧,但也不能忘记熊猫被屠杀和掠夺的悲惨岁月。

大熊猫在哪些外国存在(英美曾捕杀数百只四川大熊猫)(23)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

欢迎关注!

参考:

读书周报 编辑《猎杀:西方人与大熊猫的初遇》

侯 坤 熊猫开始在血泊中艰难地生存。

四川省气象影视中心 《大熊猫的前尘与未来》纪录片

1929年,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在四川凉山打响了猎杀大熊猫的第一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