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的民俗文化)

贴春联又称贴对联、贴对子,在春节期间贴的对联就叫春联。春联的前身叫“桃符”,是用桃木板制成的,上面并不写字,而是画“神荼”、郁垒”的画像,古人认为鬼怕桃木,贴桃符的用意是驱鬼辟邪。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宋代李昉、李穆、徐铉所著《太平御览》引《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

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的民俗文化)(1)

传统文化中春联右联为上联,左联为下联,横批从右往左读。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传说,唐太宗生病,因杀人太多,心里有阴影,夜里睡着时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便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之后,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的民俗文化)(2)

门神画:秦叔宝和尉迟恭

到了宋代文字春联已广为流行,例如王安石《元日》诗中云“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象地描绘了宋代贴春联的民俗。

明代过年贴春联之风更为盛行。史书有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除夕前一日,突发奇想,心血来潮,命令所有百姓人家门上都要贴春联。除夕那天,朱元璋微服出巡,在城内观赏各户春联。突然发现一户门前没有贴春联,便派人前去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家是个屠户,家中无人认字,别人又不愿意为他代写。朱元璋听后,一时兴起,令人取来文房四宝,当场挥毫,写下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送给了屠户。“上有所好 下必趋之”。从此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成为春节的一大景观。

春联纸的颜色一般有四种。其一,一般官民都用红纸写春联,多用黑墨汁或金粉写字。 其二,为白纸春联。满族崇尚白色,使得清朝皇宫的春联为白色。其三,为蓝纸春联,一般为亲丧未满三年“守制”者所用。其四,黄纸春联,一般为庙宇所用。

总之,传统民俗每逢过年,无论贫富,都要贴春联,辞旧迎新,以求吉祥、迎福、受吉、辟邪、添喜气,期盼新的一年生活过得更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