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1)

混战中,他身被白袍,手持戟枪,腰挎弓箭,冲锋陷阵,勇横无敌,直取上将首级。

这位白袍将军,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战神薛仁贵。

(历史上还有一位没有败绩的白袍将军,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那么,他成为战神仅仅是因为勇横无敌吗?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

大军在高句丽境内所向披靡,很快歼灭了高句丽大量主力。随着唐军逐渐深入高句丽腹地,高句丽本土作战的优势开始发挥作用。

此后,双方主力围绕安市城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市城之战。在这场胶着的大战当中,薛仁贵成为唐军盖世英雄。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生于公元614年)山西河津市人。这一年隋炀帝在位。四年之后,杨广在江都兵变中被杀,唐朝建立。

隋末乱世的动荡,对薛仁贵影响很大。薛家祖上世代为官,从北魏到隋朝,家境都不错。薛仁贵的父亲薛轨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改朝换代之后,薛家迅速衰落,从贵族变成了底层平民。幸好还有些土地。薛仁贵靠着种地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但在演义小说中,薛仁贵在娶柳银环的时候,已经穷的家徒四壁。

虽然糊口没有问题,但想要入仕做官,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薛仁贵就是一个普通农民。

到了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决定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薛仁贵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折。

薛仁贵的妻子柳氏,极力劝说薛仁贵投身军旅博取功名,薛仁贵这才正式入伍。

这一年,薛仁贵31岁。

薛仁贵参军后,在唐军将领张士贵麾下当兵。正史上的张士贵是个好人,也从来都没有打压过薛仁贵,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不同。

在辽东战场中,薛仁贵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杀了高句丽的一名主将,让原本已现颓势的唐军,瞬间反败为胜。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战神之一。薛仁贵的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丽等。

在演义小说中,薛仁贵有这样过人的武艺和谋略,是因为他曾追随大唐名将李靖学习。

但是从正史中双方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俩人没有什么交集。

此后,随着战事的推进,唐军逐步推进到安市城一线。为了救援安市城,高句丽方面派出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救援。

而唐军这边,则是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法,毛主席的围点打援也许来自于此吧,读点历史书还是有用处的。

薛仁贵参与了这场胶着的打援战斗,他身穿白袍,打出了白袍猛将的威名,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猛将。

此战之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和重赏了薛仁贵,并将他升为游击将军。

安市城一战,唐军战损很小,无疑是大获全胜。

然而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李世民发现,打下安市城也不能一战灭了高句丽,所以唐军只能撤退。

此战被李世民当成自己的耻辱。但薛仁贵开始脱颖而出,开启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唐军撤回之后,薛仁贵作为特级战斗英雄,李世民再次加官进爵,被封为右领军中郎将。

此后,李世民对薛仁贵青睐有加。因为李世民和唐朝开国的那些功臣武将,都在逐渐衰老,不再胜任亲自带兵打仗。

李世民急需培养大唐第二代武将,以免断层。

此后几年,薛仁贵一直负责镇守长安,相当于中央警备团团长。

薛仁贵真正接触兵法,学习如何带兵打仗,应该也是在这段时间。

从薛仁贵的出身来看,习武或许有机会,很难有名师教他兵法。市面上也很难买到兵法类的书籍,想自学成才几乎不太可能。

但是给李世民守门的这段时间就有了很多机会。很多老将年岁已高,很难再去领兵打仗,但李靖、李绩等人当时都还在世。

在李世民的关照下,薛仁贵跟这些老将们学习兵法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历史上的薛仁贵,确实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做过李靖的学生,演义颠倒了时间顺序,写成学成下山。

在这几年当中,唐朝的开国功臣陆续死了一大批。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因病去世,此后太子李治登基。

进入新的时代后,薛仁贵依然受到李治的信任,继续替李治把守宫城。

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唐朝高层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动荡。

先是以高阳公主为首的一群唐朝宗室,企图谋反篡位,被全部诛杀。

而后,在废王立武事件中,李治打压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党,抓稳了皇权,武则天成了唐朝的皇后。

在这几年中,薛仁贵一直克尽本分,替李治守好宫城,绝不参与党争。薛仁贵是李世民给李治打造的将军,薛仁贵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李治终于坐稳了皇位,彻底掌控了皇权,薛仁贵的时代终于来了。

公元658年,唐军再次向高句丽进攻。薛仁贵被任命为唐军副将。

这一年,薛仁贵45岁。

隋唐时期,高句丽是辽东地区非常强大的地方政权。

隋朝之所以会灭亡,根本原因是杨广倾全国之力,进攻高句丽,隋朝精锐和粮草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弹压地方豪强。

唐朝建立之后,高句丽名义上对唐朝臣服,却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所以贞观十八年,李世民才会亲自征讨高句丽。但是李世民发现:高句丽是一个农业文明政权,和之前唐朝打败过的突厥、吐谷浑完全不同。高句丽更像唐朝,战争恢复能力极强。就算打掉高句丽的主力,仍然不能灭掉高句丽。

战后,唐朝修改了策略,选择以袭扰战的形式,化整为零消耗高句丽的国力。等到高句丽的国力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唐朝再展开决战。

最初三年,唐朝一直坚持贯彻这个战略。

但随着李世民的去世,唐朝不得不暂停对外战争。此后十年,唐朝没有再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战争。

直到李治彻底坐稳了皇位之后,唐朝才再次对高句丽开战。

这一次,薛仁贵经过十年的沉淀,已经是一个全能的帅才。

公元658年,薛仁贵率军袭扰高句丽,在辽宁浑河一带,斩敌三千,重创高句丽主力。

公元659年,薛仁贵再次率军在辽东重创高句丽主力。在黑山地区生擒高句丽附属契丹国王。

公元661年,回纥为首的九姓铁勒部落,又不安分,薛仁贵率军前往天山地区。

九姓铁勒部落派遣数十位最能打的‘勇士’前来向唐军提出挑战,结果却被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吓得这几十个勇士直接下马投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箭定天山’的由来。

实际上薛仁贵平定九姓铁勒,不只是靠这三支箭。薛仁贵率军进入天山地区腹地后,几乎全歼了九姓铁勒部落的主力,而后将所有投降主力,就地坑杀!战后九姓铁勒部落彻底衰败,再不能威胁唐朝的边境安全。

从西线返回,薛仁贵再上辽东,继续对高句丽的袭扰。期间,薛仁贵功劳多如牛毛。

公元666年,高句丽大权臣渊盖苏文病逝,高句丽内乱。李治当即下令,以名将李绩为帅,对高句丽全线进攻。

薛仁贵被任命为唐军的主将之一。薛仁贵率数万唐军,所到之处,所有高句丽军队全部被击溃,大城全部被攻陷。最终与李绩大军会师于平壤城下,一年时间彻底灭了高句丽。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辖制高句丽地区。薛仁贵被任命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期间,爱护百姓,整顿吏治井井有条,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地百姓甚至忘记了薛仁贵是灭高句丽的仇人,为了纪念他还建立宗祠。

薛仁贵彻底收服了高句丽地区。甚至,薛仁贵的影响力延伸到了朝鲜,百姓以穿白衣来纪念他。薛仁贵的政治才能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军事才能。

两年后,吐蕃开始在西北边境大肆扩张。此时的吐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几乎占据了整个青藏高原。薛仁贵再次率五万大军,进入高原作战。

为了击败唐军,吐蕃纠集了四十万大军正面硬刚。

面对数倍于己的吐蕃兵力,薛仁贵仍然大胜。薛仁贵甚至已经打算一路打到拉萨,打算一战解决吐蕃问题。然而这时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大问题。

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为了争功,并未及时抵达保护粮草,导致唐军后勤补给被吐蕃劫掠殆尽。个人主义在军事上就是大忌。

没有了补给的薛仁贵,自然不能继续征战。最后,薛仁贵只能退守大非川。和吐蕃议和之后,薛仁贵将唐朝大军从高原上带了回来。

这是薛仁贵人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败仗。

但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薛仁贵能够保住唐军主力,也算是证明他的能力了。

大非川战败,薛仁贵作为主帅不得不承担责任,直接被一撸到底,免官为民。

这一年,薛仁贵57岁。

唐朝的开国将领,已经全部去世。薛仁贵的这次贬官,其实更像是放假。当时唐朝的军队,还离不开他。

一年之后,高句丽遗民叛乱,薛仁贵再次被派往辽东。解决叛乱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

不过两年后,薛仁贵居然被流放象州了!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原因!李治的忌惮?得罪了武则天?

薛仁贵过了数年的流放生活。

公元681,薛仁贵被再次起用,前往云州镇守。

薛仁贵到了北方之后,袭击唐朝边境的突厥人,听说薛仁贵来了,吓得连抵抗都不敢,直接逃跑。薛仁贵追上去,俘虏数万人。

云州之战,是薛仁贵一生最后的一场大战。

一年后,薛仁贵病逝于云州,终年七十岁。随后,唐高宗李治因病去世,唐朝进入武则天时代。

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的确文武双全。既能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也能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征战。

他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这样的能人寥寥无几。

演义小说当中的薛仁贵形象,其实也不算太夸张。

如果对薛仁贵的故事感兴趣,请关注我,我会在后续带来战神的系列视频。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2)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3)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4)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5)

正史薛仁贵多厉害(农夫出身首战斩杀敌方主将)(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