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写材料是先列提纲

曾经有年轻同志问我:“你写材料是先列提纲呢,还是上去就下笔写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意思的话题。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有人采用,但是究竟哪种方法好呢?恐怕也是见仁见智。列出详细提纲再下笔的方法,好处是明显的,不足是思维更多地受到了限制。上去就下笔的方法,不足是比较盲目,好处是思维空间不受限制;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对于那些材料高手来说,才适于采用。我们的经验,姑且称作第三种方法,就是:不一定先列出详细提纲,但一定得有个简略的布局,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个大致方向,同时又保留相当大的活动地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写材料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写材料是先列提纲(1)

我们所采用的第三种方法,其实就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方法,就是整体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古人所说的“望气术”的方法。古人常说:“夜观天象”,或者说望见什么地方有什么“剑气”,什么人有什么“才气”之类,虽说是迷信,但也有道理,就是一望而见其整体,发现整体的特点。从前“看相”的人常说有一种格局,格局就是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实质和特点。这是从看“事物”的角度来讲的。那么,对于构思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呢?当然可以。就是先有个总体构思、总体把握,然后进入局部分析;就是按照头脑中已有的大致布局,动笔去写。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全局与局部的结合,就是“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如果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就会陷于支离破碎;如果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就会陷于空洞。

下面,讲个具体例子。某省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工作人员要为一位省委领导同志起草一个在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接到任务后,工作人员首先从总体上对这次会议的特点进行把握。这次会议是省委召开的会议,实际上就是研究党委、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政协工作,同时对政协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就是说,总结讲话要对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对各级党委、政府讲的,一个是对各级政协讲的。这就是总体把握。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了这位省委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就是喜欢并列几个小观点,因为这样显得鲜明、凝练。把握了这两个方面之后,于是工作人员就动手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一共6个小观点,前3个是对党委、政府讲的,后三个是对政协讲的。六个小观点分别是:一、对政协工作的认识要有新提高;二、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有新加强;三、对政协工作的支持要有新举措;四、政协工作要有新思路;五、政协履行职能要有新成效;六、政协自身建设要有新进步。这样从排列组合上,也显得均衡、匀称、美观。列出六个小观点之后,动笔写,进展就很顺利。

从总体上把握好了,起草的材料就很容易被领导通过。即便需要改动,也只是局部、细节问题,这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顺便讲一下,既然整体思维对于综合材料写作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看,整体思维也就是理论思维、理论感的问题,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要害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和提高整体思维能力,就不能不认真学习一点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老子哲学、禅宗哲学,认真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人有没有哲学素养,是否善于整体思维,写出的东西就会大不一样。有哲学感、善于整体思维的人,写出的文章、材料,不但能抓住本质、要害,而且有思想、有韵味,它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而且富有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那种一泻无余。大家读读毛主席的文章,看看会不会产生这种体验?相反,有的人写的文章、材料里边似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思想,没有观点,让听者、读者感到厌倦。前段时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北大著名教授写的学问与人生系列丛书,我买了两本,一本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先生的《欲罢不能》,一本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的《每一天都平常》。按照刚才所说的衡量标准,叶先生的文章明显在谢先生之上,众所周知谢先生可是当代诗学大家啊!(本文由老秘网推荐)

写材料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写材料是先列提纲(2)

附:为什么别人的写作方法你用不了?

为什么别人的写作方法你用不了?大多数秘友在公文材料写作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些秘友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或许认识不到问题,本身就是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写作,写作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又是在不断的模仿中提高的。因此,秘友们完全不必为自己模仿他人的范文而苦恼。我们学习公文材料写作也要从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入手,也必须从学习借鉴入手。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又时常觉得学习借鉴不了别人的好方法呢?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种情况:

写材料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写材料是先列提纲(3)

一、缺少必要的转化过程。

为什么别的方法你用不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答案就出在这个“别人”上,方法是谁的?是别人的,不是你的,所以你用不了。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经说过: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维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个思维体系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所以,方法永远都是自己的最好。别人的好方法,你想拿来使用,中间还需要理解——联系——转化这么个中间过程,然后才是使用。这个问题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学活用”问题。但是,有问题却解决不了,那就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难题,会成为阻碍秘友们文字水平持续提高的“拦路虎”。

那么,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了:究竟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够把别人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方法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学习的本质说起。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我们是通过适应(或翻译为“顺应”)的过程来学习和认知的。当你注意到某件事物,调整自己的思路,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后才取得了进步。学习知识、使用知识就是这么个“关联”的过程。学习的本质过程是:理解——关联——运用。这其中包含三个步骤,“关联”一词在这里不仅仅是个动词,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关联思维”的解释如下:我们的大脑是这样记忆东西的:我们会把某种事物特征化,然后将事物与特征彼此相关联。每个事物都关联了很多个特征,每个特征也同时关联了很多个事物。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这种特征与事物的关联来进行检索和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越丰富,在事物中甄别出越多的特征,就会越有利于我们的思考与记忆。关联思维虽然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并不影响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读书。我想,从事文字秘友的可能需要经常读书,但是却会发现读完之后,似乎什么都没记住。于是,有网友就总结出来了一种读书方法叫——拆书法。拆书的方法就是四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找到书中一段对你非常有用的话;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段话;第三步:叙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第四步:思考一下自己未来怎样去应用。其中,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段话,就是学习本质过程汇“理解”,第三步:叙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就是“关联”的过程,第四步:思考一下自己未来怎样去应用,就是实践运用了。

关联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理解了核心概念之后,就是关联了,跟谁关联,跟你自己关联,跟你过去的写作体会经验关联,产生了关联,而且关联创建的越多,这个方法就更多地从“我的”变成“你的”了。在理解了“四库全书”核心概念后,你就应该思考,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中有没有四个库,已经有哪个库了,还缺少哪个库,该如何着手建立完善缺少的材料库,这样思考过后,这个方法就有一半是你的了,为什么说是一半呢?还要“运用”起来才行。等所有的这些都完成了之后,才能说你学习借鉴到这个方法了。

二、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足以支撑方法。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经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各种有效的写作方法技巧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写作理论基础不牢固、不扎实,建立在它上面的写作方法自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简单来说,写作理论基础和写作方法是相互密切配合的,理论决定了方法,而方法表征(或者说是“诠释”)了理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来看之前的问题。别人的方法是他人在自身写作实践中梳理总结出来的写作方法技巧,是建立在他人对写作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他人的写作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我们看不到他人方法中所蕴含的写作理论,只能看到外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所以,他人的方法我们是难以直接拿来就用,因为,你的理论基础和他人的写作方法不匹配,特别是,当我们学习借鉴写作高手们所介绍的写作方法,因为写作理论素养的差距,导致我们年轻一点的或者是刚入门的秘友们,更加难以将老师们的好方法消化吸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写材料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写材料是先列提纲(4)

针对学习借鉴公文材料写作上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些个人的体会:

1、多向前辈请教。平日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多向前辈请教,态度要诚恳谦虚,特别要注意请教时的态度方法,前辈们需要尊重;要注意问问题的时机,人家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问得要有技巧、要提问得具体而细致、要涉及到步骤或细节,避免提一些大而空泛的问题。比如,问【这篇讲话稿从哪个角度立题立意比较好?】要比你问【这篇讲话稿如何立题立意比较好?】好得多;问【这份材料经过哪方面的修改会更加好一些?】要比你问【如何修改这份材料?】前辈们解答起来也要轻松得多,而且非常乐意。

2、理论结合实际。学到的东西要亲自动手去实践,而不是学完了事。不和自身的写作实际相关联,就永远没有完善提高的机会。不亲手去尝试实践,最终是纸上谈兵。

3、形成知识点的互联网状结构。关于写作的每个的知识点要找到相互之间的连接,最终形成网状结构。如同思维导图一般,利用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还有哪些写作知识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欠缺的,便于日后努力补上。

4、向他人讲解。记住所学东西的最好方法是向他人讲解,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出来。只有当你能够教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掌握该知识点。

作者:卡布其诺 (老秘网公文课堂特邀嘉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