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

2021年7月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精细化办)会同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以及各相关区,对本市主要高架道路、越江大桥、跨河桥梁等市政设施的桥下空间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研究提升整体形象,全面推动桥下空间的复合利用。梅陇路往北200米的中环高架下空间临时停车场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1)

徐汇区凌云街道417街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早期开发的动迁安置基地。经过多年人口导入和社区范围拓展,417街区人气旺盛、烟火气足,但也呈现出公共设施老化、空间布局散乱等问题,特别是小区停车难,给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缓解停车矛盾,结合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实事工程“凌云街道417街区改造”的整体安排,徐汇区建设管理委、徐汇区交通中心和凌云街道决定把虹梅南路、梅陇路往北200米的中环高架下空间临时停车场,改建为标准化的智慧公共停车场,交由专业单位管理运营。

巧用桥下空间,打造高品质停车场

虹梅南路中环高架桥荫停车场项目改建严格遵守高架桥空间开发规范,引入Go Parking停车品牌,打造安全智能标准化的公共停车场所,整个场地占地约4775平方米,设置了106个泊位。

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2)

改造前

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3)

改造后

停车场安全防范放首位。停车场内安装了防撞立柱、红白反光警示杆,在高架桥梁结构全面涂刷饰面型防火涂料,加配了轮式灭火器和微型消防站,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停车场智能化程度高。智慧停车系统车牌识别和监控设备实现了自动抬杆放行车辆进出停车场与自助停车交费,24小时现场值班人员主要负责巡察停车场安全与卫生、处置应急情况等事宜,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也节约了人力成本。

停车场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一场库一清单”的原则,场库所有的设备设施都登记了台账,加强场库的管理制度规范与巡检制度,现场管理人员均经过岗前培训方能上岗,为居民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

打造民心工程,提供惠民价格

“为民办实事”解决了老百姓的难题,凝聚了民心,让居民得到了实惠。经协调,417街区居民的停车可以按照优惠价格包月进行付费,价格远低于周边商业场所停车费用。

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4)

改造前

鼓励居住社区错时开放停车设施(巧用桥下空间实现便民)(5)

改造后

由于停车资源紧张,停车场开放导入车辆前,街道协调运营公司开展了细致的排摸,掌握了有需求的居民车辆信息,并制定了《停车安全协议与规范要求》。同时,智慧停车库接入“上海停车APP”平台,采用错峰停车的办法,提高了车位利用率,缓解了居民与周边上班族“抢车位”的矛盾。

–END–

供稿:市精细化办

编辑:王思琲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