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非议两千多年)

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天下、建立郡县制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广为后世垢病和痛骂的就是他干的“焚坑事业”,即焚烧诗书、坑杀儒生。这两件事让他背上了“千古暴君”的罪名。

在史籍记载中,这两件事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呢?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秦始皇遵循秦国崇尚武力、重用刑罚的传统,灭掉六国之后,那些来自六国的书生们,承袭了战国以来“处士横议”的风气,不断地以《诗》、《书》典籍及先王善政为根据,讥评时政,煽动不满,威胁着秦王朝政权的巩固和政令的推行,这当然激发了秦始皇的强烈不满。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举办了一个宴会,七十名博士都参加了,一齐向秦始皇敬酒祝福。仆射周青臣带头向秦始皇敬献祝词,他说:

“原先,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靠了陛下的神圣英明,才平定了海内,赶走了蛮夷。普天之下,莫不臣服。建立郡县,不封诸侯,人人安乐,万世万代永无战争之患。从古到今,谁也没有陛下这样的威德!”

淳于越是来自齐国的博士,他不同意周青臣之议,针锋相对地说:

“我听说商周享国千有余年,分封子弟功臣,在四周拱卫辅佐。现在陛下拥有天下,但您的子弟却是普通老百姓,一旦有犯上作乱之臣,怎么能互相救助?办事不效法古代而能长久的,我还没听说过。周青臣当面讨好您,只会加深了您的过错,不是一个忠臣!”

秦始皇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非议两千多年)(1)

秦始皇叫大臣们都发表意见。于是,推崇法家思想的丞相李斯上奏道:

“五帝的政令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相承袭,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陛下创千秋大业,建万世功勋,这些,都不是像淳于越那样的腐儒所能理解的。可他们凭着一张嘴巴,以古非今,蛊惑百姓。新的政令一出,他们就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拉帮结派,哗众取宠。如果让他们这样胡闹下去,不只降低了皇上的威信,而且也必将形成一股反对政府的势力。”

秦始皇对此深有同感,征询道:“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

李斯说:“臣以为:除了秦国的史书,六国史官所记之简册,一律烧毁;除了博士,凡私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也烧;有敢于交头接耳谈论《诗》、《书》的,砍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而不报的,同罪;令下三十日后留书不烧的,脸上刺字后罚四年苦役,戍边筑城。只有医药、占卜、种植的书不烧。要学习法令的,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问奏大喜,立即批准,在全国推行。一场蔓延全国的焚书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大量写在竹简上的古代文献在熊熊的烈火中就这样化为灰烬了!

又据《史记》记载:

秦始皇迷信神鬼,六国灭后,不断地求神访仙,寻找长生不死之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嬴政封泰山,登琅邪台,齐国方士徐巿(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愿带童男童女去寻求仙药。秦始皇答应了,派去了几千童男童女。

然而,徐巿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嬴政东巡碣石,派燕国方士卢生出海寻找古仙人羡门、高誓。又派韩终、侯生、石生,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不久,卢生回来,谈了许多神鬼之事,还带来一本仙书,那书上说:“亡秦者,胡也。”于是始皇派将军蒙恬带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匈奴)。

到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卢生又劝秦始皇居处之地要保密,否则,“真人”(神仙)不会来,不死之药也不可得。秦始皇也一一照办。

尽管如此折腾,不死之药毕竟没有得到。这时候,侯生与卢生商量说:“秦始皇这个人,刚愎自用,并吞天下以后,意骄志满,自以为天下第一。亲信狱吏,博士七十人不过是摆设而已。又好用刑杀,大臣们畏惧,只得阿谀逢迎,不敢直谏。大小事都独断专行,甚至每天都要定量批阅一百多斤重量的竹简文书,不完成决不休息。一个人贪恋权势如此,怎么可以求到仙药呢?”于是他们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秦始皇获悉后,龙颜大怒:“我前些时收聚天下书籍,把没用的尽行烧毁。又召集了许多文学方术之士,想让文学之士为我兴太平,方术之士为我求仙药。现在,韩终去而不返,徐巿耗费巨万资财,也没见仙药送到。天天听到的都是作奸谋利的消息。卢生等人,受我优厚的赏赐,竟敢诽谤我,夸大我的过失。对那些还留在咸阳的诸生,我将派人查问,看看有没有人还在妖言惑众!”

于是,秦始皇派御史拘捕诸生,严加拷问。诸生互相攀连,共有四百六十人违犯了禁令。秦始皇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并且诏告天下,以儆效尤。随后,又有一批人被流放于边疆。

秦始皇的长子、太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完全顺服。诸生都是研读、效法孔子学说的,父皇都处以重刑,恐导致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秦始皇大怒,把扶苏赶出皇城,让他到上郡蒙恬的部队去监军。

秦始皇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非议两千多年)(2)

几千年来,人们众口一词,无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持批判、痛斥态度。但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却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1958年2月23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说:

“一股风一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这个人大概缺点甚多,有三个指头。主要骂他一条是焚书坑儒。……一个古人,几千年评价不下来,当作教训谈谈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想一想。”

1958年5月8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我看了很高兴。(这时站起来讲话了)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史学的传统。敢于站起来讲话了,这才像个样子。文章引用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张‘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当然,我也不赞成引秦始皇。”

1958年8月30日,在谈到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设问题时,毛主席又情不自禁地提起了秦始皇:

“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秦始皇是个好皇帝,焚书坑儒,实际上坑了四百六十人,是属于孟夫子那一派的。其实也没有坑光,叔孙通就没被杀么。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我们有许多事情行不通,秦始皇那时也有许多事情行不通。”

关于秦始皇焚书,还应当注意到毛主席多次引用唐人章碣的《焚书坑》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959年,毛主席曾经请人查核章碣生平以及此诗是否其作品。其人在12月8日给毛主席的报告中说:“主席:关于章碣的生平材料很少,查了几条,但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所记差不多,送上请阅。”毛主席于是又请秘书林克再查。12月11日在给林克的信中说:

“林克:请查《焚书坑》一诗,是否浙人章竭(晚唐人)写的?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966年4月14日在《对〈在京艺术院校试行半工(农)半读〉一文的批语》中,毛主席引用了这首诗,接下来的一句话是:

“有同志说:‘学问少的打倒学问多的,年纪小的打倒年纪大的’,这是古今一条规律。经、史、子、集成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状况,就宣告它自己的灭亡,只有几十分之一的人还去理它,其他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那回事,这是一大解放,不胜谢天谢地之至。”

清初学者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引明人陈眉公诗:“雪满前山酒满觚,一编常对老潜夫。尔曹空恨咸阳火,焚后残书读尽无?”叶圣野诗:“《黄鸟》歌残恨未央,可怜一夕葬三良。坑儒旧是秦家事,何独伤心怨始皇?”吴景旭又引南宋史学家郑樵的评论,认为秦始皇所坑者,不过是少数儒生,“一时议论不合者”,说明秦始皇焚书坑儒并不如世人所传那样残酷。毛主席在读《历代诗话》时,在这些地方,都加了圈画。

秦始皇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非议两千多年)(3)

1973年7月4日,毛主席在谈话中又强调“不能大骂秦始皇”:

“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的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

从毛主席的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处在新旧社会制度交替之际,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促使应该衰亡的社会制度加速衰亡,应该兴盛的社会制度加速兴盛,这种客观作用是应该肯定的,简单否定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同样处在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之际,孔夫子主张返回到西周旧制,与秦始皇的立场正相反对。后世有两部论著的观点也是正相反对的:一是柳宗元(字子厚)的《封建论》,拥护秦制;一是郭沫若《十批判书》中的《孔墨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尊孔。毛主席曾将柳文与郭文相对照而予以评论。1973年8月5日,毛主席给人念了他写的《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主席诗句所谓“焚坑事业要商量”,其实在历史上是可以听到共鸣的。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近代的梁启超认为“坑儒”的对象,大都“如汉时文成五利之徒”,认为“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蠹,功逾于罪”。

胡适认为虽然“焚书坑儒”的手段很残忍,但是肯定了李斯反对崇古思想、进行改革的精神。

翦伯赞在《秦汉史》一书中认为“焚书坑儒”客观上摧残了文化,但对于当时的秦朝,实际上是为了肃清政府中的残余旧贵族势力及作为其政治思想指导的旧文化。

毛主席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儒家是向后看,搞历史倒退,法家是向前看,强调现实发展;孔子都是空话,而秦始皇有无可抹杀的政治实绩。毛主席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