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

我的家就在焦作缝山针正南不足两公里的地方。我在那里出生,直到六十年后的现在,一直居住在那儿。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1)

缝山针近照,拍摄于2023年1月29日

缝山针以前是没有的,它是2000年以后建成的。建它的寓意在于以前这里遭到了开采破坏,用一个巨大的手术针给她修补缝合,从而保持良好的生态。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2)

现在的缝山针,拍摄于2023年元月29日上午

我从记事儿的时候起,早上都不是被公鸡打鸣叫醒的,而是炸药崩山的隆隆声给震醒的,而放炮崩山的位置,在我家的正北面,就是现在的缝山针的位置。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放炮崩山了。天亮了以后,经常可以看到装着满满大石头的马车从山上下来。

那时候从山上下来的路都是土路,马车一过,马蹄子和马车轮子荡起很高的灰尘,行人得等半天,没有车了,灰尘落了才能过马路。

从山上下来的石块,大一些的,直接运往建筑工地。那时候是没有楼房的,盖的平房,地基用的就是大石块。有一些不太大的经过挑选的石块,山脚下有很多石灰窑,用作石灰原料。

还有一些大人手掌或拳头大的石块,被拉到现在太行路附近以及人民公园里面,用人工破成乒乓球大小的石料。破石块的方法是,把需要敲碎的石块放在大石头上,一只手拿着铁质的有手柄的防护圈套在石块上防止锤子击打时石块飞走,另一只手拿着手锤击打。

那时候,居委会会有人来你家问,家里有没有人干这种活。这种破石块的活大部分都是妇女干的,我记得我的母亲和姥姥也干过。石块破好以后,有人拿着尺子量一下立方,然后会给你一些零钱。

那时候,我们经常跟着父亲爬山。也和你小伙伴们到山顶上去玩。当然,不能往正北方向去,因为那里是采石场。而是绕到东面或西面。

那时候的山,几乎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很少有植被。

那时候,晴天路上满是尘土,到了雨天,又满是泥泞。

但是当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如果天气清朗,能见度足够,往南面看,可以看到东西方向一条蜿蜒曲折长长的银线,父亲说,那是黄河。当然,后来由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就看不见了。

八十年代以后,就很少放炮崩山了。山也开始绿化了,植被慢慢的长起来了。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3)

从缝山针往南望去,以前的荒野已盖起了成片的小区楼房 2023年1月29日拍摄

到了九十年代,山脚下老旧的平房逐渐地拆掉,盖起了楼房。

然后就慢慢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4)

缝山针公园 拍摄于20231月29日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5)

缝山针公园,亭子右是通往缝山针处的阶梯。 拍摄于2023年1月29日

缝山针是十多年前立起来的。之后又见了缝山针公园。没退休的前些年,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到缝山针公园散步。

缝衣针的文化(缝山针的今与昔)(6)

通往缝山针的路,塔北路。 拍摄于2023年1月29日。

这两年,很少在焦作呆。但只要一回到焦作,必定到那儿转一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