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解论语(特稿论语易解)

【原文】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人,谁更强些呢?”子贡回答:“我怎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赶不上他啊,我和你都赶不上他啊。”

【注释】

(1)《集解》引孔安国云:“愈,犹胜也。”又引包咸云:“既然子贡不如,复云吾与女俱不如者,盖欲以慰子贡也。”

(2)《康注》:“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者,一之对也。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因此而识彼,无所不悦……道有阴阳,互相对待,故有一必有二;理包万有,含蕴枝条,故有一必有十。”

【解读】

在众多弟子当中,颜回为孔子之最爱,《论语》中多有赞语,后人也常以“孔颜人格”“孔颜乐处”来看待儒者的理想。而子贡作为“瑚琏之器”,在孔门中的地位亦不可小觑,如在子张篇中,子贡竟有两次被人称赞“贤于仲尼”,其影响力之大可知矣!此章孔子让子贡来评价自己和颜回哪个更强些,子贡确为仁智兼备之人,回答得非常谦虚、客观和得体,孔子对这个回答显然是满意的。

子贡的回答,主要是以“闻一知十”和“闻一知二”来区别颜回和自己的高低的,并由此坦承自己不敢望颜回之项背。有意思的是,康有为在解释此章时,借用了《周易》的数理理论。《周易·系辞上》有著名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段落,按照易学家的通常解读,其中正是暗含着“一,数之始;十,数之终”的道理,因此“十”又被称为“盈数”;颜回能够“闻一知十”,则其析理之精至于极矣,故连孔子都感叹“吾与女弗如也”。当然,这里的“二”亦非同一般,如从“道有阴阳,互相对待,故有一必有二”的角度说,则“闻一知二”就是了解了事情的正面,则能知道事情的反面,那当然也很了不起!据翁中和《人天书》的推论,子贡可能是得了孔子的易学真传的人,那么子贡的话里含有易理,应该是可能的。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周易解论语(特稿论语易解)(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