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几时进入美洲(在人类出现之前)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终极问题堪称是最经典的哲学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着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类几时进入美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类几时进入美洲(在人类出现之前)

人类几时进入美洲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终极问题堪称是最经典的哲学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着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古时候,东西方文明虽然诞生了不同的文化,但不同的文化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

西方有上帝创造万物,又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了第一个人:亚当,之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后,生生不息,最终繁衍成了如今的人类。

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据说女娲行走在世间,感觉非常寂寞,于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抟土造人,刚开始女娲还是认真地捏泥人,但后来觉得捏泥人造人的速度太慢,直接用柳条沾着泥水甩泥造人,这才有了如今的人类。

不管是上帝造人还是女娲造人,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神创论”。

神创论虽然解释了第一个人的由来,但在17-18世纪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质疑神创论了,最直接的质疑就是:如果说人类是由神创造而来的,那又是谁创造了神呢?追问到最后你会发现,仍旧无法解释谁创造了人,这种解释已经无法让大众信服了。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陆续从古代地层中发现了古生物化石,这些古生物都已经灭绝了,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却和现代生物有着相似之处,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现代生物很可能和古生物存在着延续的关系,现代生物有可能是从古生物演化而来,这就是演化论的雏形。

其实在达尔文之前,当时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进化论,但是达尔文乘坐着“小猎犬号”环游世界5年, 在这些年里,他见到了许多生物,尤其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采集到了许多鸟儿的标本,刚开始他还没把这些鸟儿当回事,但鸟类专家告诉他,这些鸟儿都是同一种鸟儿。

都是同一种鸟儿?

这怎么可能呢?

这些鸟儿的颜色各种各样,鸟喙长短粗细也各不相同,怎么会是同一种鸟儿呢?

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突然间想到,这些鸟儿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祖先来到这里生活之后,散居在不同的岛屿,因为不同岛屿上的生态环境不同,鸟儿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保留了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说:有些岛屿上昆虫和花蜜较多,那生活在这里的雀儿如果鸟喙微微向内弯曲,就能捕捉到更多的食物,久而久之就会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有些岛屿上生长着坚果树,生活在这里的雀儿就需要又厚又硬的鸟喙,否则无法吃到里面的果实就会死亡;

就这样,明明是同一种鸟儿,但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分家时间足够久,那么这些鸟儿也会形成生殖隔离,也就是形成两种不同的生物,这就是演化的直接证据,后来这些鸟儿也被命名为“达尔文雀”。

达尔文根据自己多年见闻,以及自身掌握的知识,提出了进化论,并且提出了进化论的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很多人提到进化论就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现代进化论已经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了很明显的区别,现代进化论包含的内容更广,与现实世界的契合度更高。

既然动物是由其他生物一步步演化而来,那人类也是生物,自然也是一步步演化而来,但人类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呢?第一个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要说,目前对人类演化的过程是从化石,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倒推而来的,然而化石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中间可能丢失了很多关键化石,所以我们并未掌握完整的人类演化图。

不过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大致情况,算是掌握了一部分。

大约在1000万年前,非洲地区还生活着一种猿类,它们以树栖为生,很少下树生存。可是渐渐地,非洲大地变得干旱,森林逐渐褪去,一部分猿类追随着森林的脚步来到了刚果河两岸,在这里演化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而人类远古祖先则留在了非洲稀树草原环境中,并开始下地生活,这就是地猿。

地猿非常脆弱,当时的猛兽“恐猫”会捕食它们,为了躲避天敌的追杀,地猿基本上是生活在树上,不过它们已经可以在地面上持续性直立行走。

就这样到了200-300万年前,非洲地区又出现了一种猿:南方古猿,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头南方古猿“露西”的化石,因为“露西”各方面已经非常接近人类,因此有人称它为“全人类的外祖母”。

南方古猿身上出现了人类在腰椎上两性异形,这是雌性在怀孕上演化出的适应性,是其他非两足行走的灵长目所没有的。

人属家族的第一个人是能人,能人的脑容量已经变大到了650毫升以上,学会了使用简单的石器。

能人之后非洲又出现了直立人,直立人则学会了使用火,还有一些直立人走出非洲,扩散到全球,演化成了当地的人种,比如:北京猿人等。

此时现代人类还未出现,直到20万年前,非洲才出现了智人,当时的智人已经和现在的我们差距不大,但是它们在走出非洲的过程中遇到了点麻烦,要么是被海洋、沙漠阻拦难以走出非洲,要么是被另一种人种“尼安德特人”打了回去,可能当时的尼安德特人更具有优势,人类走出非洲后难以与尼安德特人竞争,最终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就消失了。

直到大约在6.5万年前,人类终于走出了非洲,这一次因为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以及人类学会了使用和制作复杂工具,这一次尼安德特人再也没能阻拦智人走出非洲,甚至还逐渐灭绝了。不过它们曾经和智人进行过基因交流,至今我们基因中就有一部分属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智人走出非洲之后,逐渐扩散到了全球,演化成为了如今的我们。

从人类的演化来看,生物的演化速度非常慢,是一点点地改变种群中的基因池中的频次,并没有非黑即白的分界线,就好像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已经分家,但仍旧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所以,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第一个人”,但是当整个种群都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时,此时就演化成了一种新物种,所以第一个人虽然不存在,但是人类却始终都在演化的路上。

因为目前人类早期化石都集中在非洲地区,尤其是非洲东部,所以非洲可能就是人类的摇篮,这并非空穴来风,基因多样性也证明了非洲人之间的基因多样性更加丰富,远超过欧洲人与亚洲人的基因丰富度,而这也说明人类在走出非洲时,还有许多人类留在了非洲继续生活和演化。

#人##非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