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

伏羲生于雷泽考

潘建荣

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

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为百王之先。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他在劳动技能低下的渔猎时代,发明了捕渔、捕兽、捕鸟的网罟,解决了先民的饥饿劫难,开创了畜牧养殖业。在先民蒙昧之时,始做八卦,使愚昧为智慧;在人以群分之时,始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号。由于伏羲是使中华先民从蒙昧步入早期文明的伟大祖先,故被称为全世界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

伏羲如此伟大,古往今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华裔子孙的敬仰,但其出生究竟在何地,却成为古往今来的一个历史公案。伏羲的出生地,有甘肃成纪说,河南淮阳说,河北新乐说,云贵川说等。笔者遍阅古籍,认为各说多经不起考证推敲。第一代伏羲的真正出生地,应在山东省菏泽市境内的古雷泽东岸一个被称为“成”的地方。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1)

一、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

伏羲,亦写作伏牺。《伪三坟》作伏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辞》作疱羲;《世本》作虑戏;《庄子》、《管子》作宓戏;《尸子》、《诗含神雾》作宓牺。戏、牺、羲三字同音,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因上古无字,先祖之各氏系把伏羲名号代代口耳相传,至春秋时才各以音意相通之字,写入书简,实为一指。先秦记载伏羲的文献如《庄子》、《易·系辞》、《列子》、《尸子》、《文子》等,都未记伏羲的出生地。秦、汉文献如《淮南子》、《礼记》、《孔子家语》、《世本》、《汉书》、《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等也均不云伏羲之籍贯。

真正记载伏羲出生地的是纬书。宋《太平御览》卷八十七引西汉纬书《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又引纬书《孝经钩命决》曰:“华胥履迹,怪生皇羲。”宋《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下引西汉纬书《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纬书所记,乃西汉儒生方士出入六国贵族和诸子百家后裔之门,广集春秋简策,而得到的一些古代历史资料所成。李学勤先生研究认为,很多纬书记载的东西,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应包括关于伏羲诞生的记载。因纬书的记载,“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的说法,受到正统儒家学者的承认;或者说,在儒家经典里,关于伏羲生于雷泽的说法,一直就流传着,只是今天学者很少看到罢了。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2)

据《汉书》记载,西汉儒生一直把纬书视为对策答问的重要资料来源。汉元帝时谏议大夫、博士翼奉的上疏内容,就多出於纬书 《诗含神雾》。在汉成帝时,“五经六纬已经是儒学的基本内容。”西汉末哀、平之时,纬书由太学传授民间,伏羲生于雷泽之说已流行天下.

东汉桓、灵时人王符作《潜夫论》,在《五德志》篇中强调:“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皞 ,都於陈。”

西晋人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海内东经》时,曾引《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唐初的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将“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的观点进行了重申。后来的学者,再没有提新的观点和说法。“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成为历代国人的共识。

那么,华胥履迹的雷泽在哪里?

雷泽,又名雷夏泽。雷夏之名,首见于《禹贡》。《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最权威的地理著作,共1900余字,其中把位于今菏泽市境内的菏泽、雷泽、大野泽、孟诸泽和菏水、济水、澭水、沮水、陶丘等十五处地名具列篇中。文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由此可知,在古济水和古黄河中间的兖州境内,有澭、沮二河,其水流入雷夏泽。《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条下载:“成阳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雷泽即《禹贡》之雷夏泽。西汉的济阴郡辖定陶、冤句、吕都、葭密、鄄城、句阳、秺、乘氏、成阳等九县,其境相当于今菏泽市大部(单县、巨野及曹县南部除外)。成阳县城,即今菏泽城东北六十里之胡集村。在《后汉书》、《皇览》、《晋书》、《括地志》等地理著作中,无不把成阳与雷泽紧紧联系在一起。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篇下载:“瓠河又经雷泽北。其泽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成阳县。”

唐《括地志·濮州》雷泽县条下载:“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县,在(濮)州东(南)九十一里……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北)郭外西北。”

唐《元和郡县图志·濮州》条下:“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成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应为季武)于成阳。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夏泽为名,地属濮州。……雷夏泽,在县北郭外,澭、沮二水,会同此泽。”

宋初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条下云:雷夏泽在县北郭外, 澭、沮二水会同此泽。其后的地理著作诸如《元丰九域志》、《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读史方舆纪要》、《肇域志》等,无不把雷泽定位于今菏泽市东北、鄄城县东南。

雷泽水域面积在上古时甚大,这从当今鄄城县东南、菏泽市东北的十多个龙山文化遗的分布中可证。经数千年的黄河淤积,到北魏时,已如《水经注》所云“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而已。

宋建炎后,黄河屡决,水走菏泽之境达五百年之久,境内的四泽、十水被湮淤为平地,五十二座先秦及汉唐古城均被淹埋地下六至八米。

尽管雷泽已经湮为平地,但不论是《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等各种工具书,对雷泽的解释都说在菏泽境内,别无他说。

由于《史记》所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之故,晋人周处首说太湖是雷泽,又有人说雷泽在山西,今濮阳人说雷泽在濮阳,都受到历代学者的驳斥和责难。

南宋史学家罗泌在《路史》中特撰《历山考》,云:“雷泽不闻有二,耕渔必不相远,即此为是,濮州之雷泽。”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是当今千百学者的科研成果。该地图册就把雷泽、历山标在成阳城的西北。这再一次说明古兖州之雷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鄄城县东南一带,已成古今学者的共识。

雷泽方位既定,伏羲的生地已明,本不应再有分歧。但自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问世,伏羲生於成纪之说突起。其文曰:“太皞 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皞。”成纪,指今甘肃天水一带,属中国西部;震,指中国东方。这一段文字自相矛盾。该文中明确指出,“帝出于震,位在东方”,又怎么可能是甘肃成纪?试想,六千四百年前,世为东方土著,以大汶口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伏羲氏族,跑到以仰韶文化为特征的甘肃成纪一带,这在考古学上还没有发现相关的证据。更为可笑的是,很多文献的记载把年轻的华胥,说成在山东省西南的雷泽岸边怀孕,又跋涉三千里,跑到甘肃成纪去生孩子,不是非常荒唐吗?古今学者都有人指出,“成纪乃成阳之误。”《帝王世纪》的记载如果不是误把成阳写作成纪,则就是在标点断句上出了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断句标点应该为:“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其实最早的纬书《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易·系辞传》曰:“有大人迹出於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这清楚地表明,伏羲生於雷泽,而不是成纪。比皇甫谧小61岁的西晋学者、同样是甘肃安定人的郭璞就认为“伏羲生于雷泽。”如果皇甫谧把伏羲生地定在甘肃成纪,同是安定人的后学郭璞不会不知道,反而赞同《河图》书中的雷泽说,这再一次证明,在皇甫谧之后半个多世纪里,学术界仍认为伏羲生于雷泽。可见生于成纪说,应属断句之误。

那么,雷泽之“成”地在何处?

《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条下载:“雷泽县本汉成阳县也,古伯姬姓之国,史曰:周武王封弟季载于成,今县北三十里成都故城是也。”明万历《兖州府志》:“故雷泽城在曹州东北六十里。”汉成阳,唐、宋雷泽城在牡丹区胡集乡已明。最近文物部门已在胡集村东勘探出成阳故城,地下之城垣保护完好。城南北近600米,东西达1500余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专家认为应是东西二城。现已勘明城东部是战国时所筑,延用至宋、金。西部未勘,应是西周成国都城成阳城、尧之居成阳城。从成阳、雷泽故城遗址往北三十里,今鄄城县红船镇,即成国最初国都,汉置成都县。此城之侧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曰张堌堆,当是伏羲氏族聚居之地。伏羲的生地“成”,西邻雷泽、东接大野泽,南至成阳,北至廪丘。东西约三十里、南北约六十里。这里自古就是中华先民的发祥地。《史记》说“尧作成阳”;《帝王世纪》云“尧与方回游成阳而崩”;《汉书》说“尧葬成阳”;《竹书纪年》说,汤伐桀,与桀“战与成”。可见,自伏羲之后,成之地历史延绵不断。成国三代国君之后,因成地地势低洼,遂南迁三十里建都。因位于成地之南,故曰成阳,即春秋、战国、秦汉、曹魏之成阳城,唐曰雷泽,宋不改,金圮于河水。

华胥氏在雷泽东岸的“成”地生伏羲。到了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就变成了成纪,这不是皇甫谧之错,而是东晋、南北朝的谶纬之徒故意为之。至于甘肃天水市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应视为黄帝氏族的先族遗址,不应把现代考古资料和居住在东方的太皞 、伏羲联系在一起。天水伏羲文化纯属伏羲后裔对伏羲祖先的纪念,是非常应该的,但不能依此作为天水就是伏羲的诞生地,若此,则是对历史文献的曲解,对古代氏族起源地的颠倒和错位。

河南淮阳伏羲庙,乃宋初建隆年间所建。文献对“陈乃太皞 之 墟”进行了反复记载,应该是无误的。但宋代罗泌认为,陈乃陈仓之误,应在宝鸡一带,淮阳宋代建伏羲庙,系后人传讹之作。据考,淮阳伏羲陵系明初洪武间而建。其实,不论是淮阳、陈仓还是成纪,都反映了伏羲氏族由东向西迁徙的线路。先秦史大师顾颉刚先生认为,太皞 氏的活动范围不会到淮阳,最远不会过开封东面济水附近的陈留城。他认为,位于菏泽市西南六十里,今曹县西北境古济水南岸的有娀 之墟就是太皞 氏的遗址。此处初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在地表尚有两米高文化层。

淮阳系古陈国,乃舜裔妫满之封国。舜乃太昊后裔,此处伏羲文化可能由妫满陈国所为,或此前已有太皞氏后裔子孙南迁淮河流域时,把太皞文化及地名一并带于此。据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考证,成、陈、田、风,均为一声之转,古时无文字,发音同声同韵。依此,陈之地名当为伏羲后裔迁徙时把“成”之名带此之故。西周、春秋写入竹简时,就变“成”为“陈”了。由于时间久远,陈为太皞 之墟已为公识,久而久之,将错为对。

2008年春夏,山东省文物局对成阳故城东北城墙进行调查性试掘。城墙埋在地下六米,六米之下,竟发现古人生活遗迹。城内侧出土陶片十余片,河南学者认为是七千年前后的后李文化;山东学者认为是七千年前后的北辛文化。两省学者对古人陶器残片的不同认识,反映出七千年前后东西方古人的交往和文化融合。这些陶片为伏羲氏族生活在雷泽一带提供的考古证据。文献记载的“华胥履跡雷泽生伏羲”绝不是没有根据的。

二、鲁西南、豫东是太昊伏羲氏的大本营

伏羲又称太昊、太皞 、太 曎 。太昊和伏羲原本是两个氏族,错居于济、濮流域。太昊氏族又被称为“夷”、“鸟夷”、“华夷”、“淮夷”、“风夷”、“黄夷”、“犬夷”等。在古文献中被称为“夷”的人群,大都和太昊氏及其后裔少昊有关。秦之先祖伯益(又称伯翳),就是四千年前尧舜禹时,生活在菏泽市北部鄄城县的太昊氏的后裔。直到商末周初,此部族之大部,包括太昊后裔少昊的族裔赢、梁、江、黄等,才离开济、濮流域的犬丘(垂都)、梁丘西迁。河南商丘、陕西富平、甘肃天水的犬丘(垂都)遗址就反映了西迁路线。《路史·国名记》引《世本》:“淮夷嬴姓。”西周、春秋时之徐、奄、赵、郑、梁、江、黄等国都是太昊氏后裔。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3)

《孔子家语·五帝第二十四》载:“季子曰:太皞 氏始之木,何也?孔子答: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这段对话也反映了太皞 氏族最早的起源地在东方。该氏族最显著的信仰就是以24种飞鸟为图腾,其居住地之名,明显带有氏族信仰标志,像澭水之澭、雇国之雇(在郓城西北部)、濮水之濮、淮水之淮、睢水之睢、獲水之獲、焦国之焦、雉水之雉、有扈之扈等,皆含有隹字,为象形之鸟字,说明以上诸水两岸住有太昊氏族。这些河流或地名太多分布在鲁西南及豫东一带。《左传》对太昊氏族及其后裔的记载一再出现,证明了太皞氏族存在的可信性。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认定濮水流域的鄄城,就是鸟图腾文化的发祥地。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在《周公东征史实考证》中,系统地研究鸟夷族群,认为尧与陶唐的传说都起自济水流域,与舜的传说极近,尧、舜、商都同属鸟夷族群。舜所居历山、河滨、雷泽,尧所居、所葬之济阴、成阳,皆为鸟夷地。还认为,夏之有扈及雇,也是鸟夷。济濮流域是太昊发祥地是可信的,所以他们的遗址大都在济水流域。

伏羲的名字在中华典籍中出现较晚。《春秋》、《尚书》、《孟子》都没有提及伏羲。历史上第一个记载伏羲的是庄子,歌颂伏羲最多的也是庄子。庄子是蒙(蒙在曹县南)人,蒙人为伏羲后裔。把先祖伏羲口耳相传至战国,书写在简册之上,是庄子一生最了不起的功劳之一。自此,有关伏羲的记载就一发而不可收。

伏羲氏族是世居雷泽、大野泽、菏泽、孟诸泽及济水、濮水岸边,信奉龙图腾的土著居民。六千年前的龙即北方湾鳄。当时平均气温比今高出2—3度,雨量充沛,非常适宜鳄鱼的生存。从长江到内蒙,中国无处不有鳄鱼的存在,这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鳄为水陆两栖动物,既是水中霸王,又是陆地猛兽,是渔猎社会人类的大敌。生活在雷泽、菏泽、大野、孟诸、济水等水边的伏羲氏族把鳄鱼既视为神物,又视为天敌。他们在与鳄鱼的拼搏中艰难的生存。是伏羲发明了网罟,增强了捕杀鳄鱼的手段,这从多处考古发掘墓葬中的鳄鱼骨,可证先民捕杀鳄鱼的行为。鳄鱼群居水中,每遇雷雨,群吼如雷,又被先民奉为雷神。《山海经》云 “雷泽中有雷神,鼓其腹,则雷”,即鳄鱼。人们既惧怕它又崇拜它,希望人人都像鳄鱼那样威猛,因而又成为崇拜的神灵。伏羲之母华胥在雷泽岸边怀孕,伏羲被认为是龙的儿子。伏羲的子孙及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之说始于此。据史籍,历史上真正和太昊、伏羲有关的地名,大多在今鲁西南及周围。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4)

春秋前任国在济宁,须句在东平,宿国也在东平,顓臾在费县,包国在单县东之平乐城,有娀 之墟在曹县,焦国在巨野县东南,雇国在郓城西北,梁在成武县古梁丘。

《路史·太昊》载:伏羲“得乎中央,别而能全,宿而有成,因号伏羲。自有句而应,世故曰句氏”。雷泽西南有句水,春秋有句丘,汉为句阳县,皆在雷泽西南,伏羲出於雷泽又一证。

《路史》引《潜夫论》称:“太昊之后有庖国姒姓,今庖水在山阳平乐,而帝墓又在山阳,则故其遗迹无疑也。后世弗知,谓为庖厨,已失大妄。而班固《汉书》更以为炮,鄙陋甚矣……”山阳,即汉、晋之山阳郡,治今菏泽市巨野县昌邑城,成武县、单县俱属山阳郡。平乐即汉之平乐县,在今单县东三十里平乐村一带。《潜夫论》是东汉人王符所作,时伏羲陵已在。清代学者孙星衍考其当为中国第一座伏羲陵,陵在今微山县境,与菏泽市单县为邻。

伏羲氏族与太昊氏族错居于灉水、济水流域,在人少兽多的洪荒时代,两族和平共处,互为婚姻,同步进化到父系氏族社会。历经十五世,形成人口众多的炎族部落。经炎黄之战和尧舜禹汤千年间的氏族融合,太昊氏族和伏羲氏族已被后世视为一体,古往今来,世代口耳相传至春秋,由诸子写入竹简之时,已分不清太昊、伏羲的具体所指。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 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晋代杜预注曰:“司,主也。太皞 、伏羲,四国之后,故主其祀。”春秋时的四个小国把太皞 、伏羲视为他们的祖先, 同时又主祀养育祖先的济水之神,说明在春秋时已把太皞 、伏羲视为一族。后来的学者说,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把太皞 、伏羲合谱为一人。

在古史研究中,有的认为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为上下承传的族群,有的认为太昊、少昊、伯益、尧、舜、商为上下承传的族群,并都能在史籍中找到一些只言片语的根据。这也反映了祖先各族群经过数千年的融合,通婚,已很难理清单独氏族的承传系统。

《史记·封禅书》说,上古人祭河,只祭淮水(睢水)和济水,反映出二水流域是中华先民,包括太昊、伏羲二氏族的发祥地。历史上的学者对太昊伏羲为东方氏族是没有疑义的,其氏族大本营就在济水、濮水流域的鲁西南和灉水流域的豫东。

三、太昊、伏羲族裔之迁徙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生存、壮大,人口随之不断增加。《帝王世纪》载,伏羲十五世,约五百年。根据当时的人口发展速度,在一个时期内太昊、伏羲两个氏族人口最多不会超过六万人。人以群居。如此规模的人群,分布在雷泽等四泽十水的鲁西南,靠采集、猎狩生存,已成问题。太昊、伏羲氏族的子孙们在人口繁衍不断增多之后,为生存不断迁徙:东至山东全境,西至河南淮阳、陕西蓝田、甘肃成纪,南至云、贵、川、湘,北至蒙古高原、黑龙江,全国各地无处不有太昊伏羲氏的裔孙。漫长的岁月,究竟何代何时迁出古雷泽周围和济、濮流域已不可细考,但大的脉络仍可略述。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5)

《山海经》云:“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僖,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雇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巴子五季流于黔,而黔生黑穴四姓。”春秋时鄄城西南有咸丘(为龙山文化遗址),世居太皞 后裔,奉鸟为图腾,咸鸟居此。“咸鸟生乘僖,是司水土” 。定陶东北、巨野西南古菏泽东岸有乘丘(为龙山文化遗址),是上古中圣人乘睢之居,汉为乘氏县。此丘位于菏水、济水、菏泽三水的交汇点,是古人交通要冲,言乘僖“司水土”无误,乘僖居此是也。曰“乘僖生后照,后照生雇相” 。雇相即春秋雇国之先人。雇国在郓城西北境,肖堌堆龙山文化遗址尚存。曰 “雇相降处于巴”,是说雇相家族的一部分被迁往巴蜀,当为伏羲第五代孙,即伏羲第五代入巴为巴人;又过五代,巴人入贵州;另一部入川汉。推算巴人的第五代,即是在伏羲的第十代时,又南下、西进。这是看到伏羲族四迁的仅有资料。现在荆州博物馆展出的六千年前的陶器中,有一些具备鲁西南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特征,可证太昊、伏羲氏族早期之迁徙。

社会进入炎族时代,农业生产上升到主要地位,人口增多,刀耕火种都需要扩展土地,氏族开始为生存又一次四迁。太皞 一部东进泰蒙山区及曲阜一带,《帝王世纪》说“炎帝生于江水”可证。《史记》:“东为江,南为淮,西为河,北为济。”江指泗水无疑。后来,黄帝族东进,炎帝榆罔战败,率族南下两湖,在湖北随县留下炎帝史迹,并把雷泽之历山随迁到新住址;其子孙又南进湖南、江西、井冈山一带。今湖南炎陵县有炎帝陵,是宋代为纪念炎帝子孙南迁而建。

居于大野泽周围的伏羲裔孙、炎族蚩尤氏族,也被黄帝战败。蚩尤被杀,葬于大野泽边,其众南奔两湖;一众再奔云、贵、川,一众再奔东南亚。今日,诸地有称伏羲为祖者,有称蚩尤为祖者,皆由后裔迁徙所至。伏羲后2200余年,进入尧舜禹时代。尧舜禹均系炎黄二族融合后的后裔,承袭了龙凤图腾。因洪水十三年,先民居水中之洲,生存成为特大问题。此时发生的流放炎族后裔共工氏、逼迫炎帝后裔三苗、九黎族等西上、南下,是伏羲、炎帝直接后裔的再一次迁徙。至今,苗、瑶等族尊伏羲为祖,根在历史上的多次从中原往四方迁移所至。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伏羲、女娲乃南方少数民族之神,与匏瓠即葫芦传说有关。鄄城境内上古时有羊里水,又名瓠子河,不正是这个传说的源头吗?闻先生又认为,秦族伯益所居之犬丘与太昊、伏羲有关,而鄄城历山之西有犬丘,是龙山文化遗址,不也是一种有力证据,说明雷泽周围是太昊后裔伯益世居之地吗?据王国维、顾颉刚、傅斯年、张硕等先生考证,直到商末周初,太昊氏鸟图腾信仰的后裔,嬴姓秦人、赵人、梁人和楚人等,才从菏泽境内的犬丘、楚丘等地,西进山西、甘肃,南下南阳之地。

伏羲女娲是菏泽人吗(伏羲生于雷泽吗)(6)

历史上的匈奴族、鲜卑族、羌族、苗蛮、百越等族皆认太昊、伏羲及其后裔炎帝,蚩尤为祖,原因就在族众之四迁。

太昊、伏羲族裔的迁徙,又把祖先的宗邑之地带到新的居住地。少昊子孙就把犬丘先后带到河南永城,陕西富平和甘肃秦安,也称犬丘、垂都。同样,伏羲的裔孙也把雷泽东岸的“成”之名带到新居之地。河南之成安、成阳,甘肃之成纪,陕西之成固,皆是伏羲氏族后裔西迁的反映;还有澭水之澭,河南陈留称雍,陕西雍城,甘肃之雍也是鸟图腾太昊氏后裔西迁,把鲁西南、豫东地名带往西方的反映。

留居东方的伏羲风姓氏族在夏禹至桀的471年间,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竹书纪年》载:“后相二年,征风及兰夷。”结果被风姓的有穷氏后羿、寒浞战败,一度取而代之数十年。少康复国后又使“方夷耒宾” 。第七代夏王后芬时,风姓九夷一度被征服,《竹书纪年》曰:“芬即位,三年,九夷耒御。”

帝芒时,“命九夷”;帝泄时,命“畎夷、白夷”等六夷。至帝发时,仍有诸夷“宾于王门” 。以上可证,在夏后氏统治时期,对太昊、伏羲之后裔夷人的统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商族本是信奉鸟图腾的众夷之一,在反夏的斗争中,九夷起到重大同盟军作用。在商初一百五十九年,众夷与商王室关系一直很好。第十代商王仲丁起开始征兰夷。《竹书纪年》载:“仲丁六年,征蓝夷。”可能是被蓝夷战败,导至都城西迁河洛。“河澶甲四年,征蓝夷”,胜负未载。

商以后,太昊、伏羲二族已与华夏各族逐渐同化,人们说起太昊、伏羲,已视为一个氏族。最使先祖太昊、伏羲骄傲、自豪、欣慰的是他们的龙、凤图腾,在漫漫岁月中,已成为凝聚海内外华裔子孙的文化精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