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

近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公布了一段俄国防部第12中央研究所的罕见视频,并且公开了苏联时代有关核试验的大量历史资料。资料中除了常规的地面核试验以外,还包括了极其罕见的核鱼雷测试情景。其中苏联在1954年首次进行的核战争演习场面也被公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连续退出多项核军控条约,并且美国正在考虑恢复中断了18年的核试验。为此俄罗斯在此时公布苏联时代核试验的真实画面,其意义不言自明。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

(震撼人心的苏联核武器测试)

核武器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毁灭性武器,这种武器自从研制成功至今,仅仅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进行过实战检验。不过在冷战期间,美苏等国为了测试核武器的威力,以及寻找有效的核防护手段,又或者是纯粹为了震慑对方,都进行过大量的核爆实验。尽管冷战已经过去了29年,但是面对某些企图把世界重新拉回冷战的狂人而言,多看看当年核爆的实际测试效果,也许有助于让发热的头脑冷静冷静。

目标:广岛——核武器的第一次登台表演

1945年8月6日早晨8点整,3架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出现在广岛市的上空。在前期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中,广岛是美军很少光顾的地方,特别是日本人知道,如果美军前来轰炸,那必定是成百上千架的B-29排着整齐的队列以地毯式轰炸的方式投掷炸弹,而如果只是出现一两架B-29则意味着他们不会投弹轰炸,而只是来侦察气象。所以当509小组的3架B-29飞机出现在广岛上空时,很多广岛市民根本没有把美军的飞机当回事,甚至也没有进入防空洞躲避,而是站在街头仰望美军的飞机。而这些人很快就为他们的无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2)

(美军509小组的B-29轰炸机,在1945年时509小组专门负责投掷原子弹)

上午8时16分,509小组名字为"伊诺拉·盖伊"号的B-29轰炸机找到了之前标注的目标,广岛市中心的一座T字型桥梁(后查明该桥名叫"相生桥"),瞄准该桥后,随着电钮的按下,重达5吨,威力达1.5万吨TNT爆炸当量的原子弹"小男孩"顷刻之间滑向地面,向着目标极速下坠。而在投下原子弹后,B-29飞机迅速做了一个155度的转弯并随即俯冲加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远离原子弹的爆炸点。就在B-29拼命逃离原子弹爆炸点时,"小男孩"顺利在距离地面500米空中成功引爆。根据事后测量,爆炸点和瞄准点相生桥水平距离大约100米左右,在二战的标准上说,这个投弹精度已经非常惊人。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3)

(美军飞行员拍摄的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由于投弹精度高,再加上早晨9点正是日本平民的上班、上学高峰,这在客观上增大了"小男孩"的杀伤力。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明亮闪光要比太阳的光芒亮上万倍,一瞬间就让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随后而来的6000℃高温则把一切烧成灰烬,甚至连大理石也被融化。

接着由爆炸冲击波形成的狂风直接吹垮了14平方公里以内的60000幢建筑,整个广岛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在距离原子弹爆心较近的地区,可以看到平民像原子一样瞬间分崩离析;稍远一点的地方则可以看到被高温瞬间汽化留下的残影;而再远一点的平民,只要是暴露在外的,大多被严重烧伤。一直到距离爆心16公里以外的地区,依然可以感受到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和热浪滚滚而来。而广岛所有的大小钟摆一律停留在1945年8月6日8时16分这个时间点上。因为在这一天,广岛真正成为了"圣经"中描述的地狱。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4)

(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当天,图中的建筑后来被改建成所谓的"和平纪念馆")

不过,很讽刺的是,日本至今不肯反省自己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挨了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他们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所受的苦难,不厌其烦地向世界展示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后,平民的凄惨境遇,甚至还企图要求当年轰炸广岛的B-29驾驶员西奥多·范柯克当众对日本道歉。不过,老年的范柯克留给日本人一句话:你们做过什么,你们自己不知道吗?我只感到遗憾当年杀死的日本人太少!

比基尼——不仅仅是泳装,还是"十字路口"

尽管在广岛和长崎两个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弹实地检测了核武器对于城市等软目标的巨大杀伤力,但是对于钢筋铁骨的海上战列舰和航母们而言,原子弹有多大的杀伤力,这依然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为此美军于1946年7月,在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附近进行了代号为"十字路口"的核弹检测实验,以验证核武器对于重甲保护的海上战舰的杀伤力,并为日后美国海军的发展规划做调查研究。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5)

(美国在1958年之前,主要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测试核武器)

1946年7月1日至25日,在海军中将威廉·白兰地(William H. P. Blandy)的主持下,美国海军集结大小95艘各型军舰。为了检验核弹对于人员的杀伤情况,美军还使用了200只猪、60只豚鼠、204只山羊、5000只老鼠、200只小鼠,以及带有不同种类昆虫的谷物,用活体辐射实验品,测试生物在高辐射下的基因变异。同时美军在所有军舰上都安装了测量仪,用于测量核爆的条件下的核辐射强度、气压、气温、船只动向等等数据。为了确保测试有效,很多舰船干脆并未下锚,而仅仅是漂浮在海面上。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6)

(排列整齐去送死,这就是核弹的靶子)

为了有效观测核爆的影响,美军还另外派出了多达150艘支援舰只、42000余人的部队用于观测整个核爆的过程。"十字路口"行动的总指挥部则设在"香格里拉"号航母上。除了美国海军以外,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1947年才正式成立,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的空军),也派出了8架经过改装的B-17大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全部安装了自动摄影机、辐射探测器以及空气样本采集器。而且部分飞机甚至改为遥控无人驾驶飞机,这样,在原子弹爆炸时,就可以直接飞越蘑菇云顶端,在人体无法承受的高温环境中采集实验数据。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人为了核爆的测试也实在是很拼了。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7)

(被Able重创的长门号战列舰,该舰随后在Baker测试中被击沉)

1946年7月1日的Able试验中,由于运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投弹时出现严重偏离,其起爆点距离预定爆心偏离了约650米,从而导致原本准备作为目标的内华达号战列舰并未遭到直接打击,而核弹在吉列姆号运输船上空引爆,当即把这艘可怜的小运输舰炸得粉身碎骨。在Able试验中,作为靶舰之一的日本长门号战列舰在距离爆心不足900米距离内,却意外并未沉没,甚至并未受到重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距离爆心超过2000码(1820米)以外的萨拉托加号航母却遭到了重创。当时美国海军为了真实模拟核爆对军舰的毁伤情况,按照正常航行需要给航母装上了燃油、弹药并且舰载飞机也一应俱全。核爆产生的冲击波虽然没有对航母构成太大威胁,但是高温却引燃了航母携带的燃料和弹药,导致航母内部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和火灾。事后美国人对外宣称航母在核弹面前是"漂浮在海上的铁棺材",引用最多的就是萨拉托加号航母的例子。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8)

(Baker测试是人类首次水下核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因此相同当量核弹在水下爆炸时,产生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在空气中爆炸)

随后在7月25日进行的Baker试验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水下核试验,该试验同样是使用一颗2.3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进行,所不同的是,这枚原子弹被安放在水下90英尺(27米)深处引爆。引爆瞬间就形成了一个高约6000英尺(1800米),直径约2000英尺(610米),厚度约300英尺(91米)的巨大水墙。水下核爆的特点是并不会生成巨大的蘑菇云,而是形成类似于海啸的巨大水墙和水下冲击波。由于爆炸在水下形成巨大的真空气泡,气泡破裂后海水之间反复来回涌动,导致水下冲击波来回反复多达15次,其对水面舰艇的破坏威力远超过空爆原子弹的杀伤力。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9)

(测试表明,航母并非是核武时代的"铁棺材",只要不是近距离爆炸或者直接命中,航母通常也能逃过一劫,可惜苏联并未注意这一细节)

两次核爆测试证明,核武器确实可以对海军战舰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只要距离拉开,就可以有效降低核弹对于舰队的杀伤水平。同时核爆也证明,战列舰的坚固装甲对于核爆确实有很强的抵抗作用。为此后续美国海军在编队作战时,舰队中各舰距离都普遍拉到4000~10000米距离,以防止核弹对整个舰队"一锅端"的现象出现。同时对于航母这样运输大量易燃易爆武器和大量战斗机的重要目标,则采用了增加装甲防护、增加隔热层和灭火装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航母的生存性能。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0)

(同样在比基尼环礁测试的美国第一颗氢弹"麦克",但这已经是十字路口行动数年以后了)

从1946年到1958年的12年间,美国一共在比基尼环礁地带进行了67次核试验,其中也包括代号"麦克" 的美国第一颗氢弹也是在此测试的。在1946年7月18日,法籍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设计了一种仅能遮住三点要害部位的极为简洁的女士泳装,由于它的出现在当时引发轰动,而恰好当时的美军正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弹测试,所以这款新泳装就被命名为"比基尼",以代表其对于服装界产生的冲击不亚于核弹。

装药减半的核弹之王——大伊万

看着美国人接二连三地爆炸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忙得是不亦乐乎。铁幕另一边的苏联坐不住了。受国力的影响,苏联研发核武器的时间明显要比美国晚,不过二者差距并不大。苏联在1949年8月也成功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世界由此进入美苏两强的核争霸时代。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1)

(人类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大的核弹——大伊万,当初的苏联制造了2颗,一颗在新地岛引爆了,一颗则作为教学使用,没有装填核装药,目前保存在俄罗斯的博物馆中)

作为以"莽"闻名的苏联,确实没心情像美国人这样整这么多细节。苏联人核爆的目的很简单,并不是为了做什么测试,而纯粹就是为了和美国"比",比的就是核弹的威力。所以可以说所谓的"大伊万"本质上就是一个核面子工程。苏联只是企图在核弹威力方面胜过美国,至于这么大核弹有多少实战意义,那倒是次要的。因为这颗炸弹太大了,只能由图-95携带,而且还要拆掉弹仓舱门,以半埋方式挂载。而图-95飞行速度慢,根本无法突破西方的防空体系,所以这颗超级大核弹只能当作一个大爆竹听听,并没有什么实战价值。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2)

(虽然只是个样品,也足够震撼)

氢弹和原子弹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弹的爆炸当量受"临界质量"限制因此是有上限的。但是氢弹由于是利用聚变反应引发核爆炸,只要填充足够的聚变装药,理论上就可以实现核弹威力的无穷大,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太阳。太阳其实就是一个每秒钟都在进行核聚变的巨大星球。苏联的"大伊万"氢弹采用了三阶段爆炸设计,最初设计爆炸当量相当于1.7亿吨TNT,后来因为地质学家和环境学家的强烈反对,最终把爆炸当量限制在5800万吨TNT的水平上。1961年10月30日,这颗史无前例的大核弹由图-95轰炸机携带,投掷在苏联位于新地岛的核试验场。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3)

(大伊万核弹四格连放)

根据当时的记载,大伊万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超过4600米,蘑菇云高度则超过了64公里,宽度则超过了40公里,由于最初计算失误,距离爆心43公里的苏联核试验场观测所内的人员中,有很人的眼睛遭到灼伤,有些人直接患上白内障,而爆炸产生的热辐射甚至让远在51公里以外的试验人员遭到3级灼伤。

要知道,这里是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新地岛,在如此冰天雪地的环境里,绵延51公里,还能烧伤人体,可见大伊万的威力。根据后来的报道,爆炸产生的震动传播距离超过了1000公里,甚至连邻国芬兰都感觉到了,很多芬兰居民家中的玻璃被震碎。美国地震局对此次核爆测定的数据是里氏5~5.25级地震。而且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足足造成了长达1个小时的电磁脉冲空窗期,由于和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以至于美国政府差点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响了。

核去核从”——疯狂的美国和克制的俄国

美苏两国正是在这次史无前例的超级核爆炸中彻底感受到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最终两国在冷静后,真正坐下来,开始数十年的核裁军和核军控谈判。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美苏两国已经签署了多项裁减核武器的条约,到2018年时,根据公开的消息,美俄两国的核弹头数目都从冷战时的接近4万枚的水平,降低到4000枚左右,可以说世界相对而言更加和平了。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4)

但是最近两年自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相继推翻多个美苏/美俄之间签署的裁军条约,开始重新扩军,特别是扩充核武库的储备,最近甚至还准备恢复中断了18年的核试验。俨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疯狂嘴脸。不过对于美国人的得寸进尺,俄罗斯却表现得相对克制,即使在6月2日普京总统签署的俄罗斯最新的核国防文件中也提到,核武器是"迫不得已"才会使用的手段,由此显示了俄罗斯在核武使用上的最大克制。

俄大伊万核试验(俄公布绝密核试验影像)(15)

面对美国人不断张牙舞爪,俄罗斯人在这时公开原先有关核武器测试的绝密影像资料,相信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要警告美国不要玩火。尽管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年的苏联,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俄罗斯并不缺乏毁灭美国的核弹头。如果美国人真的要一意孤行,拼拼核弹头的话,俄罗斯也一样可以奉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