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金钩子中学老师(开原市全能老师朴阳)

在开原市威远堡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名教师。他扎根偏远山区农村小学12年,把自己的青春和大爱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为了工作,他爬山涉水,妻儿搬到山村陪他一同工作;为了学生,他无私奉献,雨季背孩子们过河;为了学校,他砌墙安灯,甘愿充当一名工人。他,就是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和铁岭市最美教师的朴阳。

当年,朴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投入到教师行业,他所工作的镇北小学是一个偏远山村小学。踏进校园时,从孩子们的眼中,朴阳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尊重、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感觉到了自己无比重要的价值。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用尽自己的全力,播撒好希望的种子。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而且当时的村小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几乎与外界隔绝。当年25岁的朴阳每天下班之后陪伴他的只有一盏灯、几本书和一些未批改的作业。

这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和考验,而朴阳坦然的坚持了12年,吃住在这个偏远山村2400多个日日夜夜。

多年来,朴阳每天认真备课、上课,专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他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心与学生们沟通,孩子们既把他当做值得依赖的老师,又把他当做亲密的好朋友。

“这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是我见过最美的画卷”。

作为一名村小教师,朴阳可是一人担任了多个角色,什么事他都要冲到前面。学校里的活很多,找人干就得花钱,为了省钱,他就自己动手砌围墙、盖厕所、清理炕洞。渐渐的,他就有了“瓦工”的称号,路过的村民不管是谁见了他砌的墙都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声。

开原金钩子中学老师(开原市全能老师朴阳)(1)

为了方便晚间备课,他为办公室更换了日光灯,室外装上了自动电铃,渐渐的,他就有了“电工”的称号;对那些破旧的桌椅板凳,他总要不定期维修,为此,他准备了许多工具,渐渐的,他就有了“木工”的称号。农村小学没有科任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的课程丰富多彩,他上网自学了许多艺术课程。

体育课上,他教孩子走队列、做体操、踢足球、打篮球;音乐课中,他教孩子弹吉他、弹风琴、识简谱;美术课里,他教孩子画简笔画、中国画、彩笔画、做手工……他还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他所教的学生都写得一手漂亮字。

开原金钩子中学老师(开原市全能老师朴阳)(2)

镇北小学旁有一条小河,每到夏秋两季,河水就泛滥成灾,河上的木桥总被冲断。为了让河对岸的学生安全到家,每天放学后,朴阳都要送学生们过河。雨季来了,朴阳会把孩子们一个一个的背过河,汗流浃背、鞋裤尽湿都是常态。直到后来,河面上有了像样的简易桥,才结束了他上下学接送孩子的经历。

2006年冬天的一个周日,天逢暴雪,为了在周一前赶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朴阳冒雪走了4个小时。第二天得到停课3天的通知时,路上已经满是积雪,车辆难以通行,朴阳索性就不回家了。本可以好好休息几天的朴阳却利用这3天的时间,逐户到学生家里做起了家访,与家长沟通情况,还为几个贫困学生买了学习用品。

后来,由于生源不断减少,当镇北小学只剩下一名学生时,朴阳上课仍一丝不苟,各种课程开全。他带着仅有的一名学生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

“学生能少,爱国教育不能少。”他还说,没有国哪有家,爱国情怀是最重要的,这颗种子从小就要种到孩子们的心里。

多年以来,朴阳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师岗位。如果说这些山村孩子们是花朵,那么他就是雨露,滴滴滋润孩子们纯洁的心田;如果说孩子们是树,那么他就是太阳,缕缕阳光照耀着他们成长。朴阳把十二年青春放在了山村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