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校长教育理念(北大附小校长尹超)

清华附小校长教育理念(北大附小校长尹超)(1)

尹超校长与学生在一起

随着我国教育均衡战略的深度推进,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主要模式的校长群体研修成为区域教育均衡提升的主要方式。名校长工作室是一个由名校长和专家联手打造的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卓越的首席主持、层递的学员团队、一致的发展目标、严谨的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一批校长的成长。

“尹超校长工作室”从学员们的切身需求出发,依托北京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北京大学附属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以理论导师林小英教授与实践导师尹超校长为主导,以北京市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肖英校长、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祝莉娟校长、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毛向军校长为主体,通过熟读精思、问题沙龙、体验学习等方式,对话古今教育经典,汲取当前各领域前沿成果,把脉真实的教育问题,在安守师生的情怀中点亮教育,于沉潜校园的细节中见微知著,共同营造一个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家学习共同体

实践课程五大板块

尹超校长工作室从学员们的切身需求出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板块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校长们喜闻乐见,同时对当前以及未来教育深具启发和洞见的课程设计为抓手,争取为校长们创建一个贴心、有效、开放的专业学习平台。这样的平台置身于“经验”之中,又与“经验”保持一定距离,为校长们在行动中的反思留下广阔的空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体验学习。学员们与两位导师近距离接触,体验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听、看、问、议、思、写”等过程中,提升校长们的管理效能。校长们积极参与北大附小召开的市级、国家级教学科研活动,同时北大附小也把教育管理的难题直接抛出,尹超校长带领学员们一起咨询、研讨、施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清华附小校长教育理念(北大附小校长尹超)(2)

第二,专家报告。依托北京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在林小英老师的引领下,把各种脑洞大开的专家讲座引入工作室,包括各领域的前沿进展、学习科学成果等。工作室每学期都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

第三,电影沙龙。工作室遴选了近一二十年来全球优秀的教育电影,在生动的教育影像中,把脉真实的教育问题,由此展开对话与讨论,丰富我们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视角。林小英老师带领学员们集中研讨了《校合唱团的秘密》这部微电影,深度讨论了学校教育中儿童与成人,个体与集体的冲突问题。

第四,经典阅读。阅读是提升素养的重要渠道。熟读静思是工作室倡导的新型阅读方式,具体由学术导师带领,以某一套(部)经典教育著作为载体,在培训中,林小英老师带领学员们分篇章、分段落、逐字逐句研读经典名著,达到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五,户外教育。 户外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的,在户外发生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情境式的,依托自然户外环境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包括一些户外探索、户外发现、户外探险课程。工作室组织了学员去八达岭森林公园进行徒步,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提升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清华附小校长教育理念(北大附小校长尹超)(3)

凸显“对话” “读”中反思

我们以“对话”作为专业教育教学组织方式革新的主要方式。“对话”不仅指导师与学员之间的语言互动、还包括行为互动。为此,尹超校长工作室以“沙龙”为载体,以读为主,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行,进行知性合一,贴心接地的成长研训

在北大附小古朴典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陈守一故居里,林小英老师带领学员们重读教育经典名著,在熟读、精思、涵咏、体察的回合中,学术导师林小英教授带领大家逐字逐句精读,校长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简直太美好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感叹。校长们的每一次阅读都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举行。他们不断抛出真知、锐见,蕴藏了对教书育人的满腔热情与真挚的爱。

阅读也是一个自由的讲台,大家可以由近及远,言为心声。正如工作室实践导师尹超校长说:“这是一个温暖、开放的交流成长平台。”温暖,因为大家怀揣同样的梦想,彼此理解、相惜,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进行思想的同游;开放,是大家坦诚相待,毫无保留,可以把思绪伸向无穷的远方,在理想和实践的距离中携手前行。

清华附小校长教育理念(北大附小校长尹超)(4)

润物无声 见微知著

“润物细无声”,工作室的每一位校长在精深阅读和自在交流中启悟,在教书育人的细节中见微知著,轻轻拿起也轻轻放下,校长们做到了内敛、大度和从容,追求着宝贵的沉着校园、安守师生的气度。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袭来,举国上下都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疫情之下,教育何为?老师何为?结合假期的读书活动,工作室举行隔空读书沙龙,聚焦校长们的教育洞见和智慧。

校长们把阅读中的思考带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毛向军校长以“识规律、写好字、育好人”为主题,从七个维度具体阐述了毛校长带领的上庄中心小学进行写字课题研究的心路历程。上庄中心小学团队用七年的时间进行了写字教学的持续性探究,力求解决“写字只在于写,对于源流、文化理解不深”的问题,把识字写字的规律、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字育人的智慧蕴涵其中。

三年来,尹超校长工作室传承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髓,大家一起平等对话、合作分享,在真正的“人”的教育中寻找教育的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尹超校长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反思的实践者,通过贴近经验而又不止于经验的课程设计,“读”中思、“读”中行,在对话中探究和思考,形成有效的校长研修方式。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统筹管理也为校长研修增色不少。

相信不久的将来,名校长工作室涌现出来的卓越校长会越来越多,聚焦“反思性的实践者”这一研修模式必将在在校长专业研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尹超(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肖英(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毛向军(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兼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支部书记、校长)、祝莉娟(海淀区培英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来源:海教思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