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

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风霖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麻辣兔头是在四年前北京一次亲人聚餐中。店名我记得似乎是双流老妈。之后在餐桌上聊起,得知此店是专门吃兔头的四川风味名店。但得知是吃兔头的一刹那,我感觉有点懵了。

兔子肉以前吃过,也是麻辣的,就跟吃麻辣鸡丁似的,一大碟的辣椒,里面掺杂着兔肉,吃起来没有很多冲击味觉的地方,只是说肉质比较细腻,但是论香味,不如鸡肉,论膻味,不如羊肉,论细嫩,不如鱼肉,论营养,不如驴肉……炒成辣子兔丁的兔肉,看上去没那么特别,所以吃起来浑然不觉。

但是当麻辣兔头摆上桌后,我竟然觉得毛骨悚然。拳头大小的兔头一个一个露着空洞的眼洞,上面均匀的撒着辣子,大概是卤好的兔头加了麻辣。这让我想到电影《亲爱的》中张译扮演的那个男子,叙述自己吃猴脑后,没多久小孩失踪的画面。吃猴脑,之后孩子失踪,他觉得是一种报应。那么,吃兔头呢?我胡思乱想着。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1)

麻辣兔头

众人兴高采烈的吃着,我不能拂却美意,扫了大家兴致,所以一个人默默无语的坐在一旁,只是吃着其他的菜,却不敢碰半点兔头,后来家人发现了我的孤独,夹起一个兔头非要我尝尝,但依然被我拒绝,我说道:“你们吃就行了,我不敢吃,觉得挺可怕。”确实,那兔头空洞的眼神,以及想着它们生前的活泼可爱,让我觉得十分惊悚。就这样,我错过了并不觉得遗憾的一次人生美味。

吃兔子头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诗经》中就出现了兔子头的食用方法:“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说的就是兔子的头很鲜嫩,烧烤、煨它,味道极为鲜美。

吃兔子肉更为普遍。在汉画里的庖厨图里,悬挂的肉里就有兔子肉。说明兔子肉汉朝就有食用了。西汉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喜爱兔子,还建立了一个菟园,专门饲养兔子,并写诗道:“斗鸡走兔,俯仰钓射,烹熬炮炙,极欢到暮。”这斗鸡走兔,可以猎射,又能够当做餐桌上的烧烤煮食,多么欢喜的事情啊!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2)

庖厨图拓片

在汉代生育观中,提出孕妇不可食用兔肉,比如说王充在《论衡》中提出,“故妊妇食兔,子生缺唇”,说的是孕妇如果吃兔肉,就会让孩子成为兔唇;东汉张仲景也说:“妇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山羊肉及鳖、鸡、鸭,令子无声音”,这里就比较有意思,兔肉、山羊肉、鳖、鸡鸭这些都不能吃,否则孩子出生后变成哑巴。显然,这些观点都带有主观臆想,而现代人早已摒弃这一论点。这间接的说明了人们日常就在吃兔肉。

在陕西绥德汉墓门楣画像中,则出现过捣药兔的形象,是因为在秦汉时期,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时代价值观,兔子就和追逐羽化登仙、长生不老密切联系,其表现就是兔子捣药,《乐府诗集》有“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诗句,在这里,兔子和蟾蜍的形象关系到了一起。有学者研究:“在考察汉画月中兔和蟾蜍图像,发现代表月亮的最早是蟾蜍,可能到东汉之后,兔或捣药兔才出现在月亮中,与蟾蜍一起成为月亮的标志。”这表明了当时的信仰与兔子不可分割。流传到现在,人们都了解的,在月宫——广寒宫里,嫦娥仙子身边就有玉兔陪伴。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3)

陕西绥德汉墓门楣画像捣药兔

这些饮食、生育、信仰习俗,可见在汉代食用兔肉已经很普遍了。

在后世,南梁陶弘景认为“兔肉为羹,益人”。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中,更是把兔子肉的烹饪方法发扬光大,“兔头羹”“肉酱法”“五味腊兔肉”“脆腊兔肉”等,让人大开眼界。唐代最为出名的韦巨源“烧尾宴”中也出现了兔肉:“卯羹纯兔。……五生盘羊兔牛熊鹿并细治。”这五生盘是指用羊、猪、牛、熊、鹿五种动物的新鲜嫩肉切细后,调味,然后拼摆成盘。“卯羹纯兔”是指纯兔子做成的羹。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4)

炒兔肉

宋朝食用兔子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出现了“签盘兔、炒兔、葱泼兔”等吃法。其中,葱泼兔的做法,大概是将兔肉腌制好,烧至七分熟的兔肉装盘,将葱花用热油炒香,浇至兔肉盘中,一时间热油滚滚,盘中油汪汪、葱香四溢。

南宋林洪写的《山家清供》里有一个名字极为文艺好听的菜叫做“拨霞供”,这是一种火锅,食材就是兔肉,其中记载道,有一天,林洪去游访武夷山一个叫做“止止师”的隐士,偶然路上得到一只野兔,却没有专门的厨子做,隐士就说,将兔子切成薄片,用酒、酱、椒调和成配料,升起半铫水,煮沸后,将切成薄片的兔肉放在水里涮熟就可以吃了。到五六年后,林洪在临安又逢这种涮兔子肉的火锅吃法,想起武夷山恍如隔世,于是写诗道:“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又感叹道:“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这个兔子肉火锅,取为“拨霞供”,美极了!

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记《酌中志》记载了一种叫做“迎霜麻辣兔”的吃法,《调鼎集》第三卷写了兔子有“麻辣兔丝”“兔脯”“白糟炖兔”“炒兔丝”的做法。其中写道, 麻辣兔丝的做法为“切丝鸡汤煨,加黄酒、酱油、葱姜汁、花椒末,豆粉收汤。”

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所写的满汉全席食单里,兔肉的吃法也较为寻常,如宫保野兔、陈皮兔肉、八宝兔丁等。清代四川大量饲养兔子,除了供应兔皮出口,还有就是吃兔肉了。到现在,四川消耗兔肉在国内也是数第一的,据说,四川人一年吃掉了3亿只兔子,平均每一秒就有9只兔子被吃掉,占全国市场的7成。

然而,兔子那么小可爱,白白绒绒的,温顺良善,我对兔头这种吃法,实在难以下口,我想起另一种一直不敢吃的美食:醉虾。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5)

醉虾

第一次遇到醉虾,是和老公恋爱之时,他请我去一个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酒楼,一个靠窗的小隔间,记得我要了一份豆花,一份烧辣子芫荽皮蛋,他出其不意的点了一份醉虾。

起初我不知道醉虾是活虾子,还挺好奇,当时还年轻,偶尔还会酌饮一杯小酒之类,以为自己能够接受醉虾的酒味。没想到醉虾上来,竟然发现虾子还在活蹦乱跳。我问老公:“这个虾子还没煮熟呀?”老公笑道:“醉虾,就是让虾子吃酒,醉醺醺的浸在酒里呀!它并没有死去呢!”

刹那间我惊呆了。活生生的虾子也敢直接吃呀?生鱼片好歹也是把鱼切片了,不是活物。结果最后,整份醉虾都是我老公一个人在默默食用。我筷子都不敢伸。

醉虾大概率很好吃,但是它毕竟是吃活物。这是心里作怪,我到底是对万物有灵存敬畏之心。

在2000多千年前的《尔雅·释鱼》就有“虾”的记载:“鰝,大虾……”,鰝(读音hào),是一种大海虾。

唐人吃虾比较风行,如上文所提的“烧尾宴”,里面就有一道“光明虾炙”。这道菜就是用大虾烤制而成,由于其烤后晶莹透亮,故称为“光明虾炙”。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6)

烧尾宴

唐人刘恂撰《岭表录异》里写一种虾生:“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倬菜兰香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这种虾生,是指用一种时人爱吃的小虾,在盘中摆入香菜等作料,以浓酱和陈醋浸泡,盖上热锅,虾子受不了热就在盘子里活蹦乱跳了。这岂不是和醉虾差不多,虾子还没死去就当菜上桌了,可怕!

此书还记载有一种海虾:“海虾,皮壳嫩红色,就中脑壳与前双脚有钳者,其色如朱。”这种味道应该是极好的。

唐人还有一种“团油饭”,专门给产妇食用的,据说可以增加营养、养颜美容,其中配料中就有“煎虾”,这在段公路的《北户录》中记载:“以煎虾、炙鸡鹅、煮猪羊……蕉子、姜桂、盐豉之属。装而食之”,从配料上看,虾、鸡鹅、猪羊等这些都很进补。

宋朝人编撰的《太平广记》第二百三十四卷记载一种海虾的详细吃法,用海中的白虾三五斗放在竹篮里,用水淋洗,然后缝布袋,放入虾子,用盐腌制,之后再晒数日。做成后“色如赤琉璃,光彻而肥美,盐于鲻鱼数倍。”不仅美味,还色泽漂亮。

浦北麻辣兔头(麻辣兔头和醉虾)(7)

海虾

宋朝是一个美食花样繁多的时代,所以虾子的吃法也有各式花样。南宋作家周密的《武林旧事》第九卷记载了“鲜虾蹄子脍”“虾枨脍”“虾鱼汤齑”等,《梦梁录》中更是有“酒法白虾、紫苏虾、水荷虾儿、虾包儿、虾玉辣羹、虾蒸假奶、查虾鱼、水龙虾鱼、虾元子、麻饮鸡虾粉、芥辣虾”这些吃法。

南宋时期,浦江有位厨娘吴氏留下一本《中馈录》记载了一种酒腌虾的做法:“用大虾,不见水洗,剪去须尾。每斤用盐五钱,腌半日,沥干,入瓶中。虾一层,放椒三十粒,以椒多为妙。或用椒拌虾,装入瓶中,亦妙。装完,每斤用盐三两,好酒化开,浇开瓶内,封好泥头。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这大概是醉虾雏形,但需要将虾子剪去须尾,并用五钱盐腌制,用花椒拌好,每斤再放入三两盐,再用好酒化开盐,放入瓶内封口,放置五七日至十日再吃。这样的酒腌虾已然并无活虾,让我没有那般恐惧。

到清代《食宪鸿秘》中的“醉虾”则与酒腌虾有所区别了:“鲜虾拣净,入瓶,椒姜末拌匀,用炖滚的好酒泼过。食时加盐、酱。”这就很像今天的醉虾吃法。袁枚的《随园食单》也记载了醉虾的吃法:“虾带壳用酒炙黄捞起,加清酱、米醋煨之,用碗闷之。临食放盘中,其壳俱酥。”看上去非常的入味。古人真是会吃呀!

尽管后人兴致高涨的写着“醉虾”如何如何的好吃好玩,但我仅仅只限于垂涎三尺,却不敢动箸分毫。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对自然、生命还是要存有敬畏之心,不要光顾口舌之欲。

所以,无论是对于麻辣兔头,还是醉虾,我都敬而远之。今年年初突然来袭的疫情,更是让人们认识到,对自然的不尊重,是会遭到反噬的。我想,作为美食大国,还是需要些反思和敬畏吧!那么,除了兔头和醉虾这两种外,你能想到的有哪些不敢触碰的食物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