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2)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3)

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沐风

文 | 凯紫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4)

每个年龄的爱情,对我们都是一场挑战。

有人说,世界是一个圈,生活是一个圈,生命是一个圈。

其实,爱情也是。

兜兜转转,来来往往,绕不开相遇、相爱、错过、重逢几个字眼。

当爱情与时间交接,你会发现,每个年龄段的爱情,都带着那个年纪,独有的悲愁与特色。

18岁、24岁、30岁......

总结起来,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爱情定律。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5)

18岁——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18岁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看来,它有点像一望无垠的蓝天中,漂浮着的那几朵白云。

简单、纯粹、美好。

可往往,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消散;越轻易得到的东西,越怕它走丢。就像九夜茴在《匆匆那年》里写的那样:其实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两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相遇、相知、相爱,却又彼此错过。

这是幸,也是一种不幸。

幸的是,在最好的年纪,他们遇见了彼此;不幸的是,他们相遇的时间都尚早,而人生又太漫长。

所以,年少的他们,会担心未来能否一如既往地相爱,会担心彼此能否走到白头。

王菲唱的《匆匆那年》里,有一条评论这样写着:

2015年五月临近高考,我和他一起看匆匆那年,问他我们会匆匆那年吗,他发誓说不会;2015年我高考败落选择复读,他去了川大,异地一年见了五次;

不知道怎么了,2016年高考完,6.18在川大我们分手了,我在外面哭了一晚上,6.22查成绩能进川大,却回不去了。最后一个人奔赴北方,我们再也没见过。

一句再也不见,为那场青春里的相遇,盛大而又热烈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回首往昔,曾经挚爱的恋人,成为了过客;曾经惶恐的失去,变成了现实。

于是终于发现:

原来18岁的爱情,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6)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7)

24岁——不确定原理

不确定原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24岁的年纪,不大,却也不小了。

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人,在心底留下深邃的印记。

这个年纪里的我们,对爱情,不再满怀期待,不会像18岁的时候那样,将最纯粹真挚的爱,赠于某个人。

因为,我们都曾被爱,深深地伤害过。

有个姑娘在后台留言说:

被伤过的人,真的很难再相信爱情。

是啊,被伤过的人,面对爱情,连同满腔孤勇,也化成了小心翼翼。

毕竟,这世间的好物并不坚牢,而人心最是善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绪、人生,而这些,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女儿们的恋爱》里,任家萱和家人聊天时,谈及过往,她说:

我其实还相信爱情,它还是存在的,但我相不相信,爱情会发生在我身上,它是另一回事。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8)

曾经我们都以为爱情有个别名,叫永远。

后来才知道,爱情的别名,叫难料。

我们无法预料,身旁的人,什么时候会走散;

我们无法预料,自己是不是还能相信爱情;

我们也无法预料,爱情是否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4岁的我们,突然读懂了,史铁生的那句:“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24岁的爱情,便是孤独的证明。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9)

30岁——适才适所法则

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老大不小了,该结婚了。”

这是30岁的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别等他了,他不会来了。”

这是30岁的我们,内心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于是,而立之年的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知乎上,到了年纪,结婚是否要将就的话题底下,有个人说:

他没有我前任条件那么好,可他配我刚刚好;我没办法做到爱前任那么爱他,正好他也是。

其实这不是一个将就的问题,而是一个迁就的问题,到了年纪,没有再遇到喜欢的人,选择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人也挺好,因为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节奏合拍的两个人,才走得长远。

的确,节奏合拍,步伐一致的两个人,才走得长远。

我想,这就是30岁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将就的原因吧。

毕竟,这个年龄的我们,实在没办法再拿青春,去等一个未曾谋面的人,也实在耗不起精力,去陪一段感情稳定。

看过这么一句话:“有的人,适合相伴一生,有的人,适合怀念一生。”

相伴余生的人,未必你足够喜欢;

值得怀念的人,未必就能陪你到老。

这就是现实,教给30岁我们的一个道理。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0)

36岁——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定律:当你习惯了某个事物之后,你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

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

这个痒,叫做习惯。

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当你习惯了一个人之后,激情会消散,感觉会平淡,而爱,却想要索取更多。

就像宋丹丹说的那样:

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而已。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1)

36岁那年,生活不断填充的压力,婚姻中越来越多的乏味和矛盾,让你疲惫、厌倦。

于是习惯,被你们用另一个词代替,那个词是“老夫老妻”。

都老夫老妻了,还看什么电影;

都老夫老妻了,还秀什么恩爱;

都老夫老妻了,还在意这些做啥;

......

老夫老妻的模式,成了你和他之间,感情最大的杀手。

美国《心理志》杂志上,曾经发表过这么一项研究:

婚姻触礁的真正原因,不是此前普遍认为的夫妻间出现矛盾,而是婚姻归于平淡后,关系的渐趋迟钝和沉闷。

归于平淡之后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沉闷与无趣。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2)

42岁——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同时发生,爱恨同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有人说:婚姻有两种,一种叫搭伙,一种叫余生。

在我看来,婚姻还有另一种状态:初心是余生,日常成搭伙。

明明是奔着余生去的两个人,结果成了搭伙过日子的合租伙伴。

这是很多人不曾想过,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台湾有一部短片,叫《餐桌上的陌生人》,便是讲这个的。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3)

短片的主角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却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无话不谈的他们,现在谈话,除了日常必要的交流,就只剩下了敷衍。

一个忙着工作,一个忙着生活,表面上是夫妻,背地里却只是室友。于是在42岁那年,曾经期待的婚姻,最终变成了“丧偶式”婚姻。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呢?

其实,是他们都变了。

感情出现问题,任何一方都有责任。

当我们觉得对方变了,变得不再体贴、不再温暖,变得冷漠、自私的时候,兴许,那时的我们也变了。

时针的轴不停地旋转,万事万物都在发生改变,包括42岁的你,和42岁那年的爱情。

我们对爱情,已经没有任何奢求,只求日子,能够平淡过下去,只求和他,能够和平过下去。

而这,已是生活里,最大的奢求了。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4)

朱生豪说:

大概一个人,少年时是诗人,中年时是小说家,老年时是散文家。

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同样恰当。

年少时,爱情是一首诗。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糖润在口间。

青年时,爱情是一部小说。底色是悲凉,而过程,有些甜,也有些苦。

再长些时,爱情是一本散文集。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到处都是细碎的小事。

而我们,便是这个手持笔墨的作家。

每个年龄的爱情,对我们都是一场挑战。

是挥斥方遒,还是封笔藏牍,全在于我们。

本期话题

你的爱情在哪一阶段?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凯紫,低沉磁性的治愈男声,全网音频超10亿点击,每晚21点30分和你说晚安。公众号:凯紫(ID:kaikaivoice),新浪微博:@凯紫。

主播:沐风,潮音工作室创始人,贵阳FM909主播,大叔鲜肉混合体,闷骚奔放小青年。潮音工作室,aimufeng03,微博:@909沐风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知乎点赞过万的神回复:针针见血,看完人生豁然开朗

☞“名校毕业,工资是普通本科生3倍”:现在不吃苦,换来一生苦!

☞ 哈佛新生大数据曝光:决定你命运的,不是金钱,而是......

☞“夫妻本无爱情,全靠友谊死撑!”

☞“走得太近,是场灾难!”

☞ 北大“最土女生”爆红:我喜欢你,因为你不装!

责任编辑x末日之日 值班编辑xkeke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5)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6)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7)

爱情中的25个忠告(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