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1)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2)

你看,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

他们不说脏话,有时甚至带着讨教的语气,但不论怎样,总能让你很窝火。他们就是,杠精。

一、杠精是谁?杠精为什么而奋斗?

你有不同观点?那你就是嫉妒,和正在交流的事情本身无关。你辩解?他有丰富经验怼你。你沉默?那就是你理亏。

你评论产品?他会说“你是这个专业的吗?你是专家吗?你造过手机吗你就评论别人手机?有什么资格评论?

你点评人和事?他会说“你又不是当事人你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你经历过吗你就说别人?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先反驳回去再说,然后用毫秒级的反应速度从大脑底层溢出无数让你哑口无言的连环疑问句,在你懵圈以后用个人经验驳倒一切,并且一切以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为最终目的。

这,就是杠精。他们在哪里?在匿名的网络环境里。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3)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杠精让你不舒服你当面解气或者置之不理便罢了,但网路相逢,不能拳拳到肉,只有把心中的怒火转移到双手,敲击出最铿锵有力的硬刚。但是,只要吃过一次亏,“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句至理名言又萦绕耳边,很多理智的人都会作罢。这时候,发不出去的火儿会再回到心里,形象诠释了“窝火”。

杠精为什么而奋斗?为了杠本身。

有了匿名这张面具,杠精们可以肆意发泄情绪。他们不产生任何价值,只是为杠而杠,唯一产生的影响,是打击了好好说话的人的心情。而这种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坏。

作为主流社交平台之一的微博近期更新客户端,将发帖按钮换到了右上角,让很多自动升级的用户一顿好找。有大V评论,微博用户确实已经发的少、看的多了。采访了身边多位同事后发现,他们也是这样,被杠无奈。

相比微博的认清现实,我们欣慰地发现,知乎仍然是一股清流。

二、知乎的AI算法,已经能识别情绪

终于说到了知乎,说到了知乎对抗杠精的AI算法。

写知乎的AI算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契机,只是在2018一去不返、2019全新开启的当下,微博的更新让人想起,谈了一年多要赋能百业的AI似乎没对网络环境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但是查证之后发现,原来知乎已经默默耕耘两年多了。

在网上,有人的地方没有江湖,有社区。在健身、美食、修图等APP都做起社区增加用户粘性的趋势下,本就依靠社区生态为生的社交平台们,已经饱受步入成熟期的烦恼: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尤其杠精(而且还很多)。

在这其中,知乎是一个气质独特的社区,除了有很多被搬运到微博的经典段子,还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创作者,盛产优质、专业、详尽的回答。连这里的杠精都很特别,他们虽然爱抬杠,但生产的负面情绪没有脏字,充满了阴阳怪气的腔调。

早期的知乎只靠用户举报和人工运营。但是2018年知乎的用户量从1.2亿涨到了11月底的2.2亿,平台每天产生10万量级的回答和50万量级的衍生评论,加上用户提交的上万条的举报,一二十个社区运营管理人员显然不可能应对。因此,预见了未来社区管理难度的知乎2016年就上线了知乎算法机器人“瓦力”。

最初的瓦力只是针对不友善内容,包括对歧视、恶意、辱骂、色情、答非所问类回答进行删除或者自动折叠,实现原理很简单,为模型加入一些关键词就可以。

但是,我们也说过,知乎杠精骂人不带脏字,即便是单纯的烦人,也足够败人兴致。所以,知乎乘着AI的风也开始研究语义分析、探索情感分析。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4)

2018年6月,知乎上线瓦力新技能,能够识别“阴阳怪气”类杠精。瓦力判断杠精的维度加入了对断句、问号、叹号的分析,例如反讽的句子普遍比前者短50%,平均49.642 字构成一句;正常评论中平均每个句子包含0.398个问号,但在反讽的评论中平均每个句子有0.773 个问号。

根据知乎官方提供的资料,从上线到2018年11月底,在召回率25% 的情况下,算法准确率达到了95%,有效折叠阴阳怪气评论数量25995条。

有效遏制杠精,驻扎在平台上的优质答主才愿意分享见解和经验,社区氛围才能回到最初的样子。但是很遗憾,这个道理似乎只有知乎意识到了。

三、对于所有平台来说,坏的力量比好强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同名论文中指出: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指不良事件对人的影响比良好事件更强烈。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5)

人们天生更关注危险的事情,因为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感知并远离危险才能求得生存。如今我们屋可挡风、衣可蔽体,这种本能就体现在对待不良事物上。

原始人在一棵树上吃过一次坏果子,以后就会对这棵树敬而远之;现代人在某个平台有了不舒服的体验,可能就会远离这个平台。这种情况类比淘宝评论或许更形象,100条好评都不足以让你动心下单,但是一条差评就足以让你关闭页面。这就是不良事件对人的影响。

把这个观点放在社交平台上,维护社区氛围、营造良好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知乎,也除了微博,任何其他像样的平台都是重灾区,以“脉脉”为例。

很久以前找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刷脉脉,更天真地以为能在匿名区捡到企业内幕、面试法门,但是匿名区更多的是谣言和灌水,当时闲来无事的我M了一条地域互黑帖,因为楼主扬言要通过脉脉官方找到辱骂他的网友,所以一直没取消提醒。

(注:M即Mark,脉脉匿名区传统,类似微信朋友圈,留过言的用户在帖子有新留言时会收到提醒,如果不想留言只想围观,则写一个M,表示还想继续看热闹。)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6)

如今写这篇文章想起来这条让人印象深刻、充满杠精的帖子,再翻进去看,和当初第一眼看的感受相同:脑瓜疼。

显然,有的杠精“隐身”久了很容易突破社会伦理,把言论自由当成语言暴力的自由,在匿名面具背后畸化成狂人。

在正经投递简历找到工作后,体验混乱、毫无管理的匿名区体验让我很少再打开“脉脉”。

尽管2018年年中“脉脉”因为匿名版块存在用户匿名发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的问题被网信办和北京市公安局约谈,似乎也只是迅速将匿名区换个名字(另外每个发帖人加入唯一ID),我M的这个帖子至今可以找到,好像没有任何一条评论被删除。帖子里的几位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处理?楼主的愤怒又安放在哪里?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对于所有平台来说,坏的力量都比好强。因此,让人疑惑的是,像知乎这样的AI算法,其他平台为什么还没跟进?

网络环境什么时候真正和谐?

网络环境不会和谐的,至少在网络实名制以前不会。

杠精之于网络环境,犹如学校的广播室被一群坏人攻陷。人们进不去,他们不愿意出来。发出无穷聒噪的同时,这些人拉上了窗帘,哪一刻、是谁、在制造噪音,无从得知。

这里引用公众号“小声比比”评论“一块屏幕”被杠精围攻时的说法:网络的匿名环境“助长了一批表达能力有残疾、表达欲望却很丰满的人。这些人总在强行寻找抬杠的角度,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睿智又俏皮。”(这里的“睿智和俏皮”当然是加引号的。)

知乎的瓦力AI算法算是为匿名网络环境这间黑暗的屋子照进了一束光,不过也只是挤压了杠精的生存空间,他们后退一步,在黑暗里站得更紧凑。当有一天网络实名制全网推行,才是一只有力的手伸进屋里的时候。这只手能一把把杠精揪出去,面具暴露在室外的阳光下灼烧殆尽,杠精也恢复了为人最基本的礼貌。希望还能有些曾经游走在作恶边缘的悔意。

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绝对不可否认,知乎瓦力AI这束光的出现异常珍贵,对其他平台也有着极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时间已经来到2019年,移动互联网第一个10年已经作结。我们有多少做得不够好,就有多少值得期待。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AI 实名制成为网络标配,成为杠精们走出黑暗、心智走向成熟的光明之路。

那些年你推过的ai(知乎用AI斗杠精两年多了)(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