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

引子: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影视剧中,李泌身边的侍女檀琪,气质引人,其身为女子穿着男装,却没有给人丝毫的违和之感,反而为其平添了几分英气,在其他涉唐剧之中我也经常能看到女着男装的镜头,大唐社会之中女人反装现象十分普遍。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英气逼人

然而反观其他朝代的影视剧,像唐代这样女着男装的情况不仅非常少见,而且男女着装一般都是泾渭分明,区别明显,那么为何单单在唐代时期,会出现这种女着男装的蔚然成风之景呢?

让我们一起走近唐代,共同感受那段女着男服风尚流行的盛唐气象,仔细体会当时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深刻影响。

唐代之前女性服饰

中国自汉代以来,历代朝廷都推崇儒教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思想成为了政治思想的主流意识,在上层执政者的坚定推行之下,儒家思想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当中,然而儒教中的一些封建思想却严重地束缚了当时的女性,并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女性制造了许多无形的桎梏,比如说服装。

男女不通衣裳。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内则》.郑玄注.汉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2)

在《贞观之治》中如实地还原了初唐时期妇女的遮蔽

在三纲的思想指导之下,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了社会真谛,在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当中,妇女处于末端从属地位,男女之间的衣服有着明显的区别,女性衣服样式更多突出从属、柔顺、内敛的特点。

那么如果有人胆敢挑战这个规则呢?对于那些穿着打扮异于社会准则的衣着行为,社会主流层面必然会对之极力批判,甚至会将其上升为丧风败俗、危害国家的程度。

貌之不恭,是为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尚书大传》

而对于女着男服,则同样会被社会视为异类、妖服,而且那些穿着男服的女子则会被视为祸水、亡国灾星。

末喜冠男子之冠。——《晋书.五行志》

在唐代之前,有记录的女着男服特例,一般都是伴着亡国昏君记载,用特例来添加女着男服罪行的“实锤”,例如夏桀的宠妃末(同妹)喜便因此而被记录了下来。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3)

夏桀宠妃妹末(末妹)喜被史家称为祸水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王朝兴替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当盛世大唐来临之时,女性在社会之中所受的影响变化剧烈,这种变化也自然会通过服饰、穿着等形式表现出来。

唐时女着男装的盛行

到了盛唐之时,女性的着装随之发生了一次突变,这个时期的女性服装奔放热情,礼制的束缚也黯淡了起来,女着男服的现象在当时社会非常普遍,宫廷、社会处处都能看到穿着男服的娥眉女子。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唐书.舆服志》

其俗妇人裤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洛阳伽蓝记》

这些身着男子服饰的女性,在盛唐开放的社会之中,穿着自由惬意,活出了一种别样的风采,也让后世女性为之神往不已。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4)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有女着男装的装扮

都人仕女, 每至正月半后, 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 或郊野中, 为探春之宴。——《开元天宝遗事》

而且在这个时期,女性能够充分接触外物,也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在饮酒、蹴鞠、马球、出游、论诗,不少书、画记录下来的活动之中,都能看到女性积极参与的身影。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5)

唐代女性热衷于马球活动

在这个时期,皇室成员之内也盛行女服男装现象,而随着上层社会的推崇,使得这种风气很快便在整个社会之内普遍起来。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罗皂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新唐书.五行志》

紫杉玉带,为唐代军校服装,折上巾是古代男子专用的头巾,从太平公主的穿着男性服饰,却没有引起高宗和武后的不快,就可以可以看出皇室对女着男服的淡然态度,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平常稀松的事情,何必大惊小怪。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6)

大明宫词中的太平男扮女装,让人印象深刻

繁盛热闹的盛唐使得女性在这个时期的服饰缤纷而自由,然而好景不长,女着男服的现象却如同昙花一现,在盛唐过后,便日渐势微,最终消失不复再现,那么为何历史会选择在盛唐之时,开出这朵短暂而瑰丽之花呢?

究其原因与当时的民族、社会、思想都有关联,一个历史现象的背后,往往都镌刻着浓郁的时代背景。

政治开明,不拘约束

在隋唐之前,北方部族大量内迁,并与当地汉人通婚融合,在北朝数个朝代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民族的不断融合所带来的思想变革,也使得执政者的眼界和观念变得开阔起来。

唐代之时,身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室,华夷观念淡薄,而周边地区胡人也因为大唐的强盛、繁荣而向往内附,络绎不绝,大量的胡人进入,必然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风俗,而李唐王朝的不拘理念,使得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十分开放。

自葱岭以西, 至于大秦, 百国千城, 莫不欢附, 商胡贩客, 日奔塞下, 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 因而宅者, 不可胜数。——《洛阳伽蓝记》

在大唐京城长安之内,各种肤色、服饰的人们汇聚于此,贸易、生活,互不干扰,各安其所,比起那些番国奇装异服,多彩装饰,这些女着男服的女性,恐怕在这个热闹非常大都市之中,其一身打扮倒显得普通了许多。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7)

唐代壁画中的男装侍女图

大唐这个开放的国度,拥有宽松、融合的社会环境,同时其也向世人展现出了足够的包容,这使得唐代女性的服装呈现出更为自由、奔放的气息,女着男装也成为这股潮流中的一朵艳丽的浪花。

女性地位的崛起,皇室之风盛行

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使得女性的地位很被动,然而在唐代时期,随着女皇武则天的强势崛起,使得这个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开始发生了动摇。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8)

武则天的崛起使得男尊女卑思想开始动摇

高傲睿智的女皇不仅让满朝男臣为之折服,也使得世间一直以来的重男轻女思想开始松动起来,世间的妇女们也第一次意识到,女人其实也是可以的。

在武则天的亲身示范之下,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渐渐开始深入人心。

男人能办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大量的女官进入朝廷,当年忙于织锦女工的闺阁之辈,也开始热衷于参与朝政,在权力的熏陶之下,为了避免被脂粉之气所影响,这些女官、贵妇们便刻意地穿着男子服饰,来强调自身与男子们的平等地位和影响。

宰相七人, 五出公主。

军国大事, 事必参决, 如不朝谒, 则宰臣就第议其可。——《旧唐书》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曾经是政坛的风云人物,围绕在其身边的高官更是对其屈膝折眉,这样的女子比普通男子也不知要强多少倍,其穿着男子衣服,自然没人会觉得有何不妥。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9)

太平公主的权力曾经显赫一时

唐代女性地位的崛起,加上皇室之内对权力的渴望,使得宫廷女性衣着男服变得普遍起来,而宫廷女性的喜好,自然会渐渐影响到官宦家庭以及民间之中。

在宫廷之风的影响下,一些女子公务员们便开始穿上了新的流行工作制服——男装,以显得更加干练和专业。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0)

女性着男装,显得更加专业干练

佛教思想盛行的影响,奠定了群众基础

除了上层的示范,民间的思想基础也在改变,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隋唐的儒教思想已经不复当初那样强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伴随着各种思想的深入融合,社会民众对男女之间的地位变得理性很多。

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宗教在大唐兴盛起来,使得儒教中的思想影响变得日渐淡薄。

特别是武则天执政期间,佛教盛行,世人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佛教思想冲击之下,逐渐被世人所淡化。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1)

武则天时期,崇尚佛教思想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长阿含经》

随着唐代佛教思想盛行,众生平等的思想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男女信徒都是平等之辈,万物具为空,身体尚且不过一个臭皮囊,更何况衣服,佛教眼里,女着男装的事情,更是平常得实在不值得一提。

盛唐之后,日渐式微

盛唐之下,女着男装现象盛行,然而随着安史之乱发生之后, 盛唐的国力被战火和杀戮所残破、摧毁,整个社会陷入了巨大的动荡不安之中, 帝国实力日渐衰落。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2)

安史之乱击溃了整个盛唐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却在经过长期的整合以后又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政治上经历挫败的皇室,信心低落,其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对内控制方向,也对妇女加强了礼法约束。

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 。--《新唐书.车服志》

在朝廷约束力不断之下,女着男服的现象逐渐消退,并消失在历史之中,昔日强盛的大唐也最终失去了先前的勃勃生机。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3)

女着男装的唐三彩

古代最盛行男风的朝代(妇女能顶半边天)(14)

着男装的侍女

虽然盛唐时期,女着男服的这段历史现象最终隐入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画面却被诗人、画家、雕塑家、史家们如实记录了下来,让我们有幸能够穿越千年,领略那段时代的魅力缩影。

结语:

在古代,女子被封建社会环境所束缚,衣服恪守礼制,不敢逾越半分,然而当历史发展到盛唐之时,开明的社会环境,强盛的国力,开放的民族融合,皇室对权力的推崇,以及佛教的兴盛发展,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宽松的社会环境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当时女性的服饰观念,使得女着男装的风尚在此时兴盛起来,一时间女着男装现象蔚然成风,其后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整个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女性社会地位再度被束缚打压,使得唐代女着男服现象最终昙花一现,隐入历史尘埃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