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没有员工交社保有何影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有什么后果)

一个企业没有员工交社保有何影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有什么后果)(1)

01

这是一份从文字上看上去比较规范的《员工自行缴纳社保申请书》。

如果你是老板或企业主,建议你千万别使用。因为不论这份申请书多么完美,都是无效的。

不缴纳社保的情况在2011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之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有了法律规范之后,这一现象明显有所减少。但是在社保法实施11年之后的今天,不缴纳社保的情况在餐饮、美容美发等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的行业,仍然存在。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这类案例占比也比较大。

至于不缴纳社保的原因,从企业角度,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因为社保公积金成本的平均占比在35%左右。1位1万元工资的员工,实际企业支出的成本在1.35万左右。省下这35%,就变成了利润。因此不缴纳社保成为利润的来源之一。

从员工角度,如果收入不高,社保个人部分需要从工资中扣除,扣除比例在10%左右,从而导致拿到手的工资会少很多。这也是一部分员工不愿缴纳社保的原因。

受这些原因的影响,不缴纳社保看似变成了一种员工和企业双赢的方案。员工多拿工资,企业少付成本。

其实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个企业没有员工交社保有何影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有什么后果)(2)

02

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对企业来讲,至少有三种风险,很可能会让企业付极大的代价。

第一,社保补缴成本和高额滞纳金。

员工可以随时通过劳动监察投诉、社保机构举报,要求企业为自己补缴社保,不论是否离职。

企业会觉得很冤枉,明明是员工自己申请,自己同意的,有的甚至还每月给了社保补偿,但是却仍然需要企业补缴。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事情是可以跟员工协商确定的,包括调薪、调岗。但是法律强制性规定除外。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缴纳社保正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会因为员工自己申请,与公司协商一致,就免除企业缴纳社保的责任。

如果补缴,企业还面临一项新增的成本,就是滞纳金。如果补缴社保时间较长,金额较多,滞纳金是一笔不小的钱。

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日息万分之五是什么概念?

换算成年息就是18.25%。这要是理财收益,就非常可观了。

欠缴5万,欠了5年,现在补缴需要缴纳滞纳金45625元。是不是太刺激了!

第二,经济补偿金成本。

员工可以以“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主动辞职,给公司发出被迫辞职通知书,然后申请N倍经济补偿金。

什么是未依法缴纳社保?

其实主要包括未缴纳社保、未足额缴纳社保、未及时缴纳社保。其中对于未足额缴纳社保、未及时缴纳社保是否可以认定为未依法缴纳社保,并以此为由辞职申请经济补偿金,各地法院的判决并不相同。

但是对于未缴纳社保的情况,基本全部认定为“未依法缴纳社保”的情形,因此以此为由给企业发出被迫解除通知书,获得N倍经济补偿金几乎是100%的概率。

第三,工伤待遇成本。

由于未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出现工伤,所有工伤待遇包括治疗护理费用、治疗期间工资、工伤补助金,均由企业自行承担。工伤认定级别在1级至四级的,企业基本需要养员工一辈子。

关于工伤待遇问题,可查看《为什么有的单位不愿意为员工申报工伤?因为有这几笔大的支出》一文。

一个企业没有员工交社保有何影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有什么后果)(3)

03

所以,如果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那么企业面临补缴社保高额滞纳金、员工被迫离职支付N倍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的成本。

这个代价太大了。如果作为企业老板你还没有遇到,恭喜你!很可能是有的员工不懂劳动法、社保法而已。

但是互联网社会,信息的获取如此便利,手机搜索一下,找个人咨询,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知识。

因此我建议如果你是做企业的,当老板的,不要冒险,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在经营时,必须要将社保等人工成本考虑进去,因为这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的最低要求。

有的企业可能每个月确实会给不缴纳社保的员工一定补贴,如果员工去投诉仲裁要求补缴社保,公司可以要求对方退回这部分补贴,只要公司有证据证明是因为未缴纳社保而额外支付给员工的。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没有缴纳社保,员工维权的正确方式:

1. 要通过证据能够认定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果有劳动合同最好,如果没签劳动合同,请阅读此文获取经验:《打工人劳动关系常识第一课: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2. 向劳动监察大队,社保局进行投诉,要求公司补缴社保;

3. 以“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向公司发出被迫 解除劳动通知书,向当地仲裁委提起劳动仲裁,申请经济补偿金。具体模板和操作请参考《主动离职也有补偿金?太不可思议了!(一)》一文。

#职场干货##职场##社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