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三大异兽(人首蛇身的山神)

北山首经山神:人首蛇身的山神,喜吃猪肉和鸡肉,爱好收藏玉器

北山首经山脉,南起单狐山,北到隄山,一共有二十五座山脉,南北总长五千四百九十里。北山首经的山神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祭祀北山首经山神的时候,要把带毛的供品(公鸡和山猪),挖个坑埋在地下,祭祀用的玉器珪玉也要随着这些供品一起埋到地下。北山首经的山神不喜欢吃大米,因此在祭祀的时候不用给他们准备祭米。居住在北山首经的土著部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喜欢吃不用火烤熟的生食。

山海小档案:北山首经山脉共计有二十五座山,自南向北依次是单狐山、求如山、带山、谯明山、涿光山、虢山、虢山尾山、丹熏山、石者山、边春山、蔓联山、单张山、灌题山、潘侯山、小咸山、大咸山、敦薨山、少咸山、狱法山、北岳山、浑夕山、北单山、罴差山、北鲜山、隄山,山势走向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四百九十里。北山首经的山神只有一个,人面蛇身,喜欢吃猪肉和鸡肉,爱好收藏玉器珪玉。北山首经的山神,算得上是比较和蔼得的一位山神了。

山海经三大异兽(人首蛇身的山神)(1)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整条北山首经山脉,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名有姓的异兽共有28种,其中飞禽有5种,走兽有16种,海鲜7种。具体名录如下。

飞禽类异兽

1、鵸䳜(yǐ yú),出自带山,自为牝(pìn)牡,食之不疽。

2、寓,出自虢山,其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3、䴔(jiāo),出自蔓联山,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通疯)。

4、白鵺(yè),出自单张山,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ài)痛,可以已痸(chì)。

5、竦斯,出自灌题山,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

走兽类异兽

1、水马,出自求如山,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2、䑏(huān)疏,出自带山,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

3、孟槐,出自谯明山,其状如貆(huán)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4、耳鼠,出自丹熏山,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䐆(cǎi),又可以御百毒。

5、孟极,出自石者山,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

6、幽頞(è),出自边春山,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

7、足訾(zī),出自蔓联山,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其鸣自呼。

8、诸犍,出自单张山,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

9、那父,出自灌题山,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jiào)。

10、旄牛,出自潘侯山,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

11、长蛇,出自大咸山,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tuò)。

12、窫窳(yà yù),出自少咸山,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13、山廆(huī),出自狱法山,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14、诸怀,出自北岳山,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15、肥遗,出自浑夕山,蛇类,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

16、狕(yāo),出自隄山,其状如豹而文首。

山海经三大异兽(人首蛇身的山神)(2)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海鲜类异兽

1、滑鱼,出自求如山滑水,其状如鱓(shàn),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2、鯈(tiáo)鱼,出自带山彭水,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3、何罗鱼,出自谯明山谯水,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4、鳛(xí)鳛鱼,出自涿光山嚻(xiāo)水,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5、䰽(fèi)䰽鱼,出自少咸山敦水,食之杀人。

6、䲃(zǎo)鱼,出自狱法山瀼泽,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7、鮨(yì)鱼,出自北岳山诸怀水,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原文: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山海经三大异兽(人首蛇身的山神)(3)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

《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