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什么意思(弹性工作制VS朝九晚五)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2月14日晚,携程官方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从3月1日起,携程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员工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周1-2天自行选择办公地点与此同时,携程还发布了全套的员工申请、人员管理、远程办公设备支持方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什么意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什么意思(弹性工作制VS朝九晚五)

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什么意思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2月14日晚,携程官方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从3月1日起,携程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员工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周1-2天自行选择办公地点。与此同时,携程还发布了全套的员工申请、人员管理、远程办公设备支持方案。

“这种工作模式真的爱了,怎样才能让我的老板也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肯定特别喜欢”……一时间,羡慕、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携程成了“别人家的公司”,酸倒无数“打工人”。

与此同时,混合办公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也引发讨论。弹性工作制和传统朝九晚五,你站哪边?

疫情发生以来,居家办公越发常见。

“大厂”的试验

携程并非“第一个吃螃蟹”

携程缘何推行混合办公制度?这一带有颠覆性和超前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并非携程的心血来潮,而是其在过去十年间不断实地试验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决策。

2010年,携程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在家办公”试验,邀请客户服务人员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客服人员在家办公的工作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都得以提升,而员工流失率也明显降低。2021年8月9日至2022年1月30日,携程又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2021混合办公试验”,员工范围由客服人员扩展至技术、产品、业务、市场营销和职能岗位,有超过1600名员工参加。参与员工对混合办公制度的态度中,“不支持”的比例由1%下降为0.1%,“强烈支持”的占比提升至近60%,在绩效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离职率下降约三分之一。基于此,携程混合办公的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实际上,灵活办公制并非携程首创,很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都已推行混合办公制度多年。

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等海外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开始实行混合办公模式。去年5月,谷歌宣布将允许20%的员工永久居家办公,六成左右的员工一周可以仅到岗三天;而Facebook表示允许特定员工远程全职工作,其薪酬会根据搬家后的位置另外进行调整,并预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公司50%的员工将进行远程工作。

支持者说

这是平衡家庭与工作的良方

市民刘莹在济南一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工作。早在2015年企业在郊区建设新园区后,便给了员工弹性选择工作地点的权利。

“由于新园区比较远,需要坐班车前往,而老园区就在市区,还保留着1栋办公楼,所以公司让员工自主选择办公地点。”刘莹对济南日报记者说,这让公司降低了班车运行成本,也给了居住在不同位置的员工更多选择,大家普遍赞同。疫情暴发之后,公司又在上班时间上进行了弹性调整,采取错时上下班的形式,“2021年下半年跟随国家限电政策,我们公司又开始尝试让我们自己选择休班时间,可以把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提前到周四、周五,这样一分流大大节约了用电成本。”

作为参与弹性工作制度的一员,刘莹十分支持混合办公这一模式的推广。在她看来,员工的幸福感才是长久维持公司高效运转、降低人才流失的根本。“我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了,从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光杆司令’,到现在成为一名孩子正在读初中的职场妈妈,我越来越觉得平衡家庭与职业的关系,是每一个‘打工人’面临的难题。”刘莹说,弹性办公能让员工有效平衡家庭和事业,减少通勤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混合办公制度的推广是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赢。不仅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还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保护;缓解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另外有利于家庭和谐、女性职业发展和提高生育率等等。

担忧者说

很怕“弹性”成了“随时待命”

根据携程混合办公试验数据,员工对混合办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会影响和同事的交流”“内网不稳定且使用复杂”“缺乏效率和专注的环境”。携程集团机票事业群负责人谭煜东表示:“在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其实不少主管还是有顾虑的,特别是一些要经常面对面交流的岗位。”

曹静是一家零售企业的人事主管,她所管理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一线销售岗位的“95后”“00后”。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曹静面对混合工作制最担忧的便是员工“摸鱼”,无法及时掌控他们的动向。“不是所有岗位都适用于混合办公,有些是必须到场的,这就会导致工作对接上出现问题。”曹静认为,如果在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员工之间难免会出现攀比心理,这也不利于良好同事关系的养成。

而对于普通职员来说,大家普遍的忧虑存在于很怕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度,最终会演变为24小时待命。“疫情期间我们公司采取的是大家居家办公的工作模式,那段时间我不论是早上7点还是晚上10点都会接到同事们的电话,大家的工作时间、效率不统一,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还不如都在公司里,有什么事儿当面说清楚,准点下班。”市民纪磊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做网站运营,居家办公时一线同事传过来的消息“战线”无限拉长,让看起来很幸福的宅家办公成了一种时刻精神紧绷的折磨。

“Z世代”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字,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相比于约7.5亿的总就业人口,灵活就业人员占比已经超过四分之一。这组数据对比意味着,灵活就业已经从公众印象中的“小众选择”,上升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选项。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出生在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Z世代”,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等新经济行业的从业者数量远超“80后”“90后”,成为职场主力军。尤其是在年轻化趋势最明显的互联网行业,00后员工占比超20.1%,是“85后”员工的两倍有余。

当前的情况是,“Z世代”对企业的办公模式并不满意。来自微软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54%的员工感觉劳累过度,39%的打工人感到精疲力尽,无穷无尽的线下会议则是榨干他们精力的主要因素。德勤在去年年底公布的调查报告,40%的“Z世代”受访者表示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他们选择工作时的优先考虑因素。

混合办公是不是年轻一代步入职场后的企业管理必经之路?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职业选择越发丰富,多种办公模式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是否实行混合办公,应该以工作效率为判断标准。“科研工作者、文字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独处,才能聚精会神提高效率,这类岗位就适合弹性工作制度。”王忠武呼吁,企业应该大胆尝试、探索,为不同岗位从业者提供更多选择。

街采

市民 孙女士

我觉得弹性工作制度需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岗位是否适合,或者员工本身有没有自制力,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适用于弹性工作制。

市民 皇甫女士

弹性工作制度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是格外友好的,因为可以平衡家庭与事业,解决了在职场拼搏的后顾之忧,虽然每周可能只有一两天能在家里,但对于管教孩子、照顾父母来说已经很有用了。

市民 郑女士

我的工作就算是有些弹性的,根据值班内容不同需要到不同的地点办公。我觉得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新鲜性,也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提高了幸福感,这也有利于一份工作留住人才。

微观点

混合办公一举多得

企鹅号 人大国发院

在家办公、弹性工作制、混合办公等都可以视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需要考虑择机试点和推行的管理工具。新冠疫情使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得以加速推广普及,而与之相关的在线协同办公平台也快速发展,为混合办公提供了更加稳健的技术条件。

携程的试验和创举撬动了混合办公,也为吸引更多企业试水混合办公提供了借鉴。恰如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所言,企业应主动拥抱混合办公,而不是因为疫情防控等外部原因而被动推行。企业主动而为,可以有更多的技术储备和心理准备,并能够争取先机而提升企业社会声誉。

混合办公不只是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公共政策。从微观的企业和员工而言,混合办公的益处多多。从宏观的政策执行来看,混合办公也同样值得推广。如果能够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更多地区和企业实行混合办公、在家办公等灵活办公模式,那么无疑将释放更多的生育红利。另外混合办公的节能减排和减碳降碳潜力巨大,对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将其纳入国家相关行动计划,无疑也会实现一举多得。

背后痛点值得深思

光明网

远程办公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工作时间弹性,但这或许也会带来更长的工作时间。同样不容忽视的是,长期的弹性工作制或将让员工之间的关系趋于疏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减少,并不利于员工归属感的形成以及企业文化的构建。

在大城市,不少年轻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在此情境下,“单位”已经成为不少人为数不多的参与社会化的途径。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办公室“场域”,早已突破了简单的共同工作空间这一意义,在事实上承载了情感连接、意义赋予、人际关系协调、人际网络构建等功能。而这些,无论是对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办公室工作模式不能被取代,而旨在强调,弹性工作制表面上看,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变的是工作时空资源分配,但远不止于此。如果说弹性工作是大势所趋,那么它将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改变社会结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绸缪应对,值得深思。

神回复

网友@海绵baby与派大Star:这个我觉得很爽呀,我也想要去携程工作了。

网友@奥利奥饼干泡橘子味养乐多:该怎样让我老板也看到?

网友@白大王:不会没人知道在家加班不算加班吧?

网友@TANG小LING:这样挺好的呀,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也日新月异了,以后远程办公或许将会成为常态化,紧跟时代潮流,才是我们必须接受和面对的。

欣视界

别让弹性工作制只是“看起来很美”

其实记者这份工作,算是典型的弹性工作制。在外采访时随手拍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总能得到好友的艳羡——我们在办公室憋着,你倒是能到处玩儿。

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不需要按时按点打卡上班,但突然接到采访任务,有可能凌晨4点多就要出门,加班写稿时半夜12点回不了家也是常有的事。

这或许就是弹性工作制美好背后的残酷,也是很多习惯了朝九晚五工作制度的上班族所担忧的。

其实弹性工作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了,尤其是疫情到来以后,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很多公司都采取了错时上下班制度或居家办公。而之所以携程这一举措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或许正是因为弹性工作制度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成为常态。

我想这背后既有企业的管理难题,如上下班考勤难以统计、加班费用不好核算、不同岗位间工作对接出现衔接不畅,也有员工本身的不适应,比如从早到晚的时间随时都要为工作待命,原以为的家庭与工作可以兼顾,变成了界限开始模糊……

无论是8小时工作制还是混合办公、弹性工作制,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属性和岗位的分工,还取决于员工的自制力——对于自控能力不强、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效率没有良好规划的人,弹性工作制是不适合的。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足够强大的信息化办公支撑,也出现了更多适用于远程办公的企业、行业,越来越多工作模式的出现,必将是大势所趋。携程对于混合办公的探索值得关注,也值得作为一个先行的样板进行研究。

怎样让看起来很美的弹性工作制,以真正优美的姿态走进更多企业,希望携程能给我们一份答案。(济南日报 记者:曹雅欣)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