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子和生女儿差距真的太大了(人老了以后才懂)

孝顺不是性别的问题,有孝顺的儿子,也有孝顺的女儿,有不孝的女儿,也有不孝的儿子,孝顺与否,全在人心。

有些人觉得,生儿子总比生女儿好,因为“女大不中留”,老话讲——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女儿嫁人以后,再回娘家,就是客人了!

因此在以前,人们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便是今天,也有一些人更希望生个儿子,毕竟儿子能够传宗接代,儿子能够更好地孝顺自己,但女儿嫁人后,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

非也,孝顺没有“界限”,只有心里的界限,孝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怎会受时间空间所限,孝顺的女儿,即使嫁了也依然会心疼父母,也会惦记娘家人,不孝顺的儿子,即使同在一个屋檐,也会对父母视而不见!

但是人老了以后,从现实角度思考,生儿子和生女儿,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生儿子和生女儿差距真的太大了(人老了以后才懂)(1)

01女儿想孝顺,却有心无力

有一位表姐从北方嫁到了南方,刚结婚那些年,表姐每年都回来看望,但是后来表姐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因为工作忙碌,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归根结底,还是有了自己的家!

因此姑姑就常常感叹——真是女大不中留啊!养闺女有啥用!好不容易把她供出去了,她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却把娘家忘了!

还有另一位姐姐,也是亲戚,她经历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她的母亲得了癌症,就跟她索要钱财治病,她前后给娘家拿了几万块钱(农村家庭),但后来因此她的丈夫就有了意见,竟然跟她离了婚!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原本只是家庭主妇,为了救母却失去了婚姻和家庭,也相当于“净身出户”,她也算尽孝心了吧。

可是她的父亲母亲却很失望——他们说,这就是闺女!嫁人以后就不心疼爹妈了!

女人嫁人后,怎能不为自己的家庭负责呢,其实作为老人,也应该换位思考,孝顺是一份举动,而非一时冲动,孝顺的前提,一是“有心”,二是有能力。

女人嫁人后,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有很多,娘家是她人生的一部分,却不可能是她生命的全部,这就好比那个千古难解的问题——如果母亲和媳妇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呢!

再者就要看她有没有太大能力“尽孝”,有的女人远嫁千里之外,有时候想家会想到泪流满面,可是她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她也必然要守护好自己的小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她的孩子长大,她又开始做好思想准备——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要离开家……

人老了以后才懂,不是女儿不孝,是女儿也有自己的人生!她不仅是你的女儿,还是别人的妻子,还是孩子的妈妈……小时候她是你的小棉袄,后来她在另一个地方生根发芽,温暖了另一个家!

生儿子和生女儿差距真的太大了(人老了以后才懂)(2)

02儿子不孝顺,晚景凄凉

常言道,四十岁前看父敬子,四十岁后看子敬父。人老了以后,儿子孝顺与否很重要。

武则天有一句名言——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打虎亲兄弟,上战父子兵。一个家庭,父子之间一旦失去信任,必然矛盾重重。作为儿子,长大以后承担的担子也很重。

家有不孝的儿子,多么富有的家庭也会衰败。

《活着》里面的主人公徐富贵,出身于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他丈人在城里开了一家米行,福贵每次去妓院后都让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然后从丈人的米行经过,其品行之放荡堕落可见一斑。后来,福贵中了别人的圈套,把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之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亡。

中国人的“家”,讲究传承,子承父业,后继有人。如今这个时代依然如此,即使儿子不再从事“老本行”,也依然承担着“发家置业”的重任。

一个家庭能够过上好日子,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儿子长大以后,又成了家庭新的支柱,而人老了以后,是一个家的精神支柱。

对于老人而言,有一个孝顺的儿子,是家庭一大幸事,儿子的“孝”,一是善待父母,尊敬长辈;二是家庭和睦,夫妻不生气、不吵架,关爱孩童;三则是有出息,既能为家庭争光,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人老了以后才懂,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即使无需他陪伴在身旁,无需他花多少钱、奉献多少物质上的关怀,只要他有责任,有担当,顶天立地!便心满意足!

生儿子和生女儿差距真的太大了(人老了以后才懂)(3)

03娶一个好儿媳,是福

在以前年代,儿媳妇往往比儿子承担“孝顺”的担子更重,就像开篇讲的,儿媳妇既要回馈娘家,又要伺候公婆,还要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儿媳妇其实很辛苦。

现在的女性思想变得越来越独立,一些年轻人的想法也与以往不同了。

作为老人,也要与时俱进——多多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多多善待儿媳妇。

家里娶一个好儿媳妇,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气。

儿媳妇是别人家的宝贝女儿,心甘情愿嫁到你家,并且为了这个家辛苦付出,作为老人,也要懂得感恩!

人与人之间的善待,永远都属于“互相付出”,人老了以后,尊重儿媳,心疼儿媳,不光嘴上说“我会把你当亲闺女对待”,还要发自内心对儿媳好。

人到老了才懂,好儿媳妇就是“宝”,好儿媳妇能顶半边天,好儿媳妇就是公婆的小棉袄,好儿媳妇能让一个家风调雨顺,岁月静好!

生儿子和生女儿差距真的太大了(人老了以后才懂)(4)

04女婿心疼女儿,就是福

真正有智慧的老人,一定不会苛求女婿,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这不仅仅是女婿应有的思想,也是老人该有的胸怀。

有的老人,一味要求女婿给予付出,就好似“我们把女儿许配给你,你一辈子都欠我们的”,感情是你情我愿,没有谁欠谁的。

还有的老人,一边对女婿苛刻以待,一边又不把女婿当自家人!

人心失衡,人心偏激,人心就会寒。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老了以后,对女婿也要尊重,女婿也是别人家的儿,他也担负着家庭的重任。

不求女婿大富大贵,不苛求女婿给予太多,但求真心实意,互相爱戴,只求女婿对女儿好,小两口一辈子恩爱和睦,就是福!

人老了以后,无论儿子女儿,还是儿媳女婿,都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一起维护好一个大家庭,各自过好各自的小日子,就是最大的福气!

即便儿子与女儿,注定有许多不同,但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即便儿媳妇女婿都不是自己亲生,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一家人不谋而合,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互相坦诚,互相善待,互相尊重,那么这样的家也自然会一生幸福!

大方之家,必有多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