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能健脾祛湿吗(珠三角为什么痛风那样多)

真武汤能健脾祛湿吗(珠三角为什么痛风那样多)(1)

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什么痛风患者这么多?听广中医许学猛教授解读

记得几天前,一个贵州的粉丝在私信沟通其痛风调理的时候,感叹道,自己一到广东打工的地方,痛风就会频繁发作,一回到老家贵州,就会好很多,难道这和广州的湿热气候有关吗?

当时根据自己的经验随口回复了一句,除了湿热气候外,应该和广东饮食的鱼虾海鲜多也有关系。

但是,这个事,我记下了,因为自己的痛风粉丝中确实广东地区的最多,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的科普,就把广中医附属省二院从事骨关节疾病临床和研究三十余年,对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有丰富诊治经验的许学猛教授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也许比我随口说的那两个原因更为精辟。

许学猛教授认为,珠三角地区痛风患者多的原因,与这个区域地处岭南,受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气候温润、多湿,人们容易受气候的湿邪所困。毗邻海岸,人们饮食中多鱼虾海鲜,且珠三角地区经济富裕,饮食结构中肥甘厚腻的比重大,从饮食的角度就容易累及脾胃,容易内生湿热。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分析,这个地区的人们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高酒精的饮食结构,都会导致嘌呤摄入增多,导致代谢紊乱,会提高痛风关节炎患病率。

这样一来,珠三角地区人们外易感受湿热之邪侵袭,内由饮食不节内生湿热,内外湿热搏结,痛风的人就必然会多。

真武汤能健脾祛湿吗(珠三角为什么痛风那样多)(2)

岭南地区痛风患者都有哪些不一样的特点?

广中医许学猛教授,综合古今中医文献和自己几十年的临证经验,认为岭南地区的痛风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邪阻滞为标。

在急性关节炎期,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如果饮食不节,平时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则容易湿从热化,导致湿热蕴结型痛风;或外感风寒湿邪,直接侵袭经脉,寒凝血涩,阻滞筋脉,流滞在关节而发为寒湿型痛风。

这类痛风,从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里对痛风的病因病机最为形象:“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受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寒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而到了慢性关节炎期,则会以脾肾阳虚为多,因为寒湿或湿热困脾,久则脾失健运,湿困阳气,肾阳虚损。

正如《素问》中的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综上所述,许学猛教授认为脾肾两虚是痛风关节炎慢性期的主要病机,再加上痛风多年反复发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所以除了脾肾两虚外,痛风慢性期多会夹杂瘀血。

那痛风急性期该怎么治疗呢?

真武汤能健脾祛湿吗(珠三角为什么痛风那样多)(3)

一首千年经方真武汤,温肾散寒健脾,调理脾肾阳虚痰瘀痹阻痛风好

痛风在关节炎慢性期,通常都是多年之后,反复发作,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而且湿热痰瘀逐渐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由远及近,从远端关节逐渐到多个关节,从关节表面向内导致骨节损坏,并出现痛风石。这时病患关节多美哦与红肿热痛,而多见神疲乏力,身体困重,面色黧黑,舌淡黯,甚至有瘀斑,苔白腻,脉细弱。

这正是久病入络,久病致瘀的结果,一般可辨证为肾阳虚损、寒湿困脾,治疗方法当然以温肾健脾、散寒祛瘀、除湿祛风通络的方法。

那用什么方子呢?

其实可选的方子很多,这里介绍一则《伤寒论》里的真武汤——

真武汤基本方,由附子、干姜、茯苓、白芍、桂枝组成。

如果阳虚重,可加入淫羊藿、肉苁蓉、杜仲、锁阳等温阳通络。

如果风湿重,可加入南蛇藤、威灵仙等祛风除湿。

如果阴虚重,可加入玉竹、熟地黄、黄精等养阴,方式真武汤的主方几味药物过去温燥伤阴。

著名经方真武汤,为什么可以调理脾肾两虚慢性期痛风?

真武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和附子五味药组成,整个方剂具有温阳利水功效。

现代临床已经把真武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和肾积水等阳虚水饮内停之证,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泌尿、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

真武汤作为太阳病和少阴病的经典名方,真武汤在这里用来治疗慢性期痛风,用的就是其调理少阴病的阳虚水停、脾失健运的痛风痹症慢性期。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肾结石。#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真知计划##真知新坐标#。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于网络,侵删):2014年第1期《广西中医药杂志》胡零三等文章《许学猛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