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1)

硅酸盐的浪漫。

文/吴鹤鸣

编辑/范婷婷

根据颜色和材质,从设计到成品,Tina做的这种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五六个人的团队,设计一款新品至少需要一个月,上一次新则要几个月。

有人购买她的课程,有人购买她的材料包,也有人直接买成品,还有人会花半年时间,定制一面上万元的镜子。精细、费工、费时,光材料就有两百多种,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但Tina和她的小伙伴们乐在其中。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2)

2010年,Tina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店铺的库存被买空,给了她创业的勇气。从兼职到全职,从工作了四年的广州辗转到文艺气息更重的厦门,从开店到爆火,Tina又花了八年的时间,却至今没有找到愿意做她复杂工艺玻璃镶嵌的工厂。

Tina自信全网没有比她更好的,她用自己的手艺,镶嵌拼凑起那些五彩的玻璃,为人们点缀出一个更多彩,也更为温柔的世界。

表象即本质

从古老的拜占庭,再到水城威尼斯、巴黎和伦敦,一路从东欧走到西欧,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到圣玛利亚大教堂,再到圣马可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和约克教堂……在印象里,漂亮的彩色玻璃马赛克艺术,从来都是点缀教堂色彩的重要元素,或是玻璃彩绘,或是玻璃镶嵌,抑或是二者结合,它独有的光泽、色彩和肌理共同构筑了马赛克玻璃的艺术语言。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包括拉斐尔和提香,都曾经为教堂设计马赛克草图。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3)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靠空前的结构创新和对艺术极限的追求,教堂中彩色玻璃的尺寸越来越大,这些教堂彩色玻璃上的主题多是圣经故事,一旁会点缀花草镶嵌,也有约克教堂中的红白玫瑰,或是将整个造型组成一朵大玫瑰,如巴黎圣母院中直径九公尺(10米)的玫瑰玻璃窗,可谓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教堂的建造者相信,当太阳光线透过玻璃,映照出五光十色的演绎,而夜间从教会内放射出另一种光彩,气象万千,在文化垄断的中世纪,这些玻璃能更好的为不识字的信徒们传达教义,正义,和仁爱,而那一面炫彩的玫瑰窗或是柳叶窗,能一改原先室内压抑的沉闷,巨大开间里整面的玻璃窗扇,更像是人们想要通往天堂的内心投射,扫除黑暗世纪里的阴霾,而马赛克彩色玻璃(又称为蒂凡尼玻璃),也成为那时哥特式教堂建筑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马赛克的原意,就是镶嵌,因着教会流传发展近千年。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视觉传达毕业的Tina还在一家公司里当设计师,专业能力出众,还兼职参与广州国际设计周的网站设计,就是在那个国际窗口,Tina偶然间发现马赛克镶嵌,一眼入坑,“走上这条‘不归路’”。

靠手艺活下去

最初,Tina只是用国内现有的像素化的玻璃平片,来做一些简单的像素风图案,“都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建材类”,想要包含做大片的色彩图案,像素风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大片的彩色玻璃需要用专门的工具切割,“一来我的技术不成熟,二来国内没有出售民用的工具”,于是她托朋友从澳大利亚带回一整套的镶嵌工具,“这种镶嵌的工艺在国外比较传统,在欧洲国家比较流行”。

Tina一边做一边卖,一边卖一边学,从简单的拼接,到需要切割、焊接、造型,难度更高的镶嵌,从陶瓷材料到彩色玻璃, Tina一边自己摸索,一边从各处学得经验,将自己的作品放到淘宝链接里,“虽然没多少人买”,但Tina乐此不疲。因为它只是一份兼职,一个爱好,Tina不靠它生活,只靠它快乐,这样反而能激发出更为本性的创意,去勾勒,再重构自己眼中的世界,或是想象中的风景,用拼接镶嵌点缀相框、灯罩,或是镜子、收纳柜等等生活里的一切日常。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4)

“这些国内市场没有,很多人去到国外看到教堂里的玻璃觉得很好看,但是大家仅限于觉得好看,没人深究它是怎么做的,也不懂它的价值”。

没想到,湖南卫视“帮”她做了第一波种草。2010年,Tina在广州带着她的作品参加国内第一届的创意市集,并“意外”登上「天天向上」栏目。节目播出后,本来没多少库存的淘宝店瞬间被拍空。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5)

「那儿nar」店主 Tina

Tina备受鼓舞,决定辞职,从广州搬到厦门,全职开起工作室,“家里没有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是这种“没想太多”的态度,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全职做这件事后,Tina有了更多创作的时间,做一件产品要先设计外观,再打印出1:1的图纸,将彩色玻璃镶嵌到胚子上,每片玻璃切割后都要经历打磨,“贴合的地方越小越难”,缝隙之处还要填上沟缝,防止进灰,有的工艺则需要焊接,锡条焊的不好也影响美观,这套流程比一般市场上的消费型手作的门槛要高出不少。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6)

很多时候为了活下去,Tina会做一些成本较低的物件,“比如烛台、台灯”,手工的时间需要一天,但价格只卖一两百,这个价钱也许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当时的市场认知和接受度也最多到这个程度”。

生活的主人

成为生活的主人,像一句所有「晚安号」里都会出现的鸡汤,只不过这两年换成了更为赤裸的“躺平”。

2018年,Tina的店突然爆火,一条夜间不经意发的小红书突然有万人点赞、数十万的阅读量,只因她说:我自己做的柜子我自己都买不起。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7)

买不起的收纳柜

她的这句“买不起”,颇有一丝“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味道。在传统价值里,手工艺人并不如白领来的体面,“但我们真的有在创造一些价值,很多人也喜欢”,看到的人可能会赞叹一句好看,然后呢?

这么说或许有些急功近利。Tina的很多粉丝在十多年前买过她的一盏台灯至今还在用,她的粉丝从还是单身,到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看到她的小红书时多少有些兴奋,有种“我早就知道你会火”的未卜先知。但至少在Tina的眼中,只要能“有饭吃”的生意,是最接近自己的理想主义,然后才是产品和价值的认同。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8)

Tina的作品,一部分是交给工厂流水制作的简单物件,工序相对简单,但是即便是同一个工厂同一个批次,物件的样子也会有一些差别,有时候她会跟合作的工厂吵架,因为她总会因为工厂生产出的产品有瑕疵,去跟厂长“啰嗦”,厂长跟她说,“我们要防呆”,意思就是不能做太复杂的东西,工人得上手就能操作,也不能做不良率太高的东西(比如其中有一个步骤是包铜箔,设计的弧度太弯,包铜箔时就很容易开裂,导致产品粗糙),因为这些她已经不知道换过多少家工厂。

而另一部分则是自家全手工制作,有的是订制,耗时耗力、价格高,但利润也不高,一面标价1.2万的镜子,一个员工全身心投入也要耗时至少半个月,搭工又搭料,“所以我不想有人来买,因为太费时间”,于是她将价格标到1.8万,但这个价格还是挡不住有人要拍,Tina说“可能要等半年”,对方回复说“没事,好看,我等”。这六个字,也许就是Tina期盼已久的认同。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9)

除了卖成品,Tina也卖材料和工具包,开设线上和线下的马赛克镶嵌课程,“比起五天集中的线下课程,我还是更希望客户购买线上课程”,除了能辐射更广,自己消耗的精力也更少,“我不喜欢开几个小时的团建课”,这样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最基础的拼贴,因为上手门槛高,体验者并不一定能做出满意的作品,甚至可能会有挫败感,对种草或是引人兴趣入门并无益处。还会有高中和知名大学会邀请Tina定期去给设计系的学生们讲课,Tina所自信的“全网第一”,也许并不夸张。

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她认为是因为国家开始注重“匠人精神”,平台也开始关注手工艺人,人们除了粮食和蔬菜,也开始关注阳春白雪。

同一时期走红的汉服、Lo裙、装饰画、小众咖啡、奶茶等等,与第一批00后成年和95后年轻人逐步走进社会不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是需求个性化、体验至上、注重精神消费的趋势,反应的消费者心理,则是想在生活里找到淤积情绪的出口,用另一种仪式感,活得开心一点。即便所居之所只是自己十多平米的出租屋,消费者依旧乐此不疲地追求仪式感,他们总能在各式各样的设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园田居,抑或是魔幻巴洛克。

意大利手工镶嵌马赛克(她在淘宝开了16年的小店)(10)

而他们并不是买来物件充当自己情感的席梦思,就像Tina卖的最好的还是一个内置灯光的收纳柜,“去年卖了100多个”,除了好看,它具备一定的收纳功能,这也佐证了传统手艺的工艺品,必须承载一些功能,所以即便很多时候在详情页里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海浪平静、夕阳西垂、香氛清宜的恬适生活,如果好看但没用,注定也不能长久,从这个角度来说,情感消费中也镶嵌着理性抉择。

看到Tina的爆火,很多人也加入其中,他们中不乏背后有工厂的,“他们也会抄我的,不过我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设计和品质吧”,市场繁荣和心智教育,也许需要更多的人去完成,她并不在意这个人是不是自己。

她沉醉于当光线透过这些有色硅酸盐,通过反射和折射出的波长,去解构我们所认知的世界,用或温和、或高饱和度的方式,为生活注满诗意的韵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