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

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壮丽的自然景观与灿烂的人文历史让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精美的诗句。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1)

《击壤歌》诞生于4000年前。其最早记载于《古诗源》一书,相传采集于尧时期襄汾席村。

诗歌的大意是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传说这是一位尧帝时代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他为我们描绘出了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2)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他亲民爱民,光照四方,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使邦族之间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四海升平。

在尧帝之前,还没形成农耕文化,主要以狩猎和采摘野菜野果为生。尧帝之后,才有了农耕,人们才有了诗中描述的农耕生活。他注重民生,以农为本,开创了农业发展的先河。所以,后人将尧帝公认为农耕文明的始祖。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3)

相传尧和尧的部族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留下了自己的裔族,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临汾盆地——平阳。郑玄在其《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阎若琚所著《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于是,又有了“尧都平阳”之说,同时也印证了“尧始都祁县,后迁平阳”的古记。

“平阳”即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留下了众多尧的印记。

临汾尧陵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4)

尧陵即尧帝陵,位于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的西侧。涝河从北向南经陵前绕陵南泄,陵周土崖环抱,丘陵耸峙,松柏苍翠。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临汾尧庙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5)

尧庙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公元685年)迁到现址,距今已1300余年。尧庙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

陶寺遗址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6)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南。经考古学家研究,陶寺城址的主人为“帝尧”。1978年起,有关部门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玉器等文物。经过中国考古研究所40年的连续考古发掘,实证了帝尧为信史,“尧都”是真实存在的。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7)

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有尧文化、晋文化、根祖文化、黄河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绚烂多彩的文化遗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10万年前的“丁村人”,描绘出早期智人真切的面容;2600年前,晋文公在此成就霸业;600多年前,从洪洞大槐树下迁民18次,从这里走出的华夏子民遍布全国各地。尧王让贤、仓颉造字、荀子治学、师旷论乐的典故都发生在这里。著名的历史人物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也都出生在临汾。此外,临汾有许多的著名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8)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云丘山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9)

云丘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和文化的传承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各种奇峰异景,可谓是“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壶口瀑布

击壤歌古诗300首(古诗词里的山西之一击壤歌)(10)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在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