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事迹(甘肃老将朱贵千里驰援浙江)

朱贵事迹(甘肃老将朱贵千里驰援浙江)(1)

朱贵祠殿堂

朱贵将军是近代我国抗击外国侵略、战死疆场的著名将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宁波人民为纪念这位抗英爱国将领及其部下将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慈溪募捐修建了高节祠,又名慈郭庙,俗称朱将军庙。高节祠位于大宝山西麓,硬山式建筑,前后两进,两进均面阔五开间,进深四间八檩,占地面积一千余平方米,背依青山,面对慈江。

五年前,我寻迹宁波来到慈溪,一座不大的庙宇,当地人称之为朱贵祠。一进门,一眼看到庙堂之上,朱贵将军端庄威坐,两旁阿木穰、哈克里站立;上方悬挂着一个宽大的匾额,书“忠规孝矩”四个大字,这是云贵总督林则徐的亲笔题字。在庙宇大殿一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清朝礼部侍郎吴骏光绪二十七年撰写的《慈郭庙碑记》及孝丰县知事朱绪曾题写的《慈溪大宝山武显将军之碑》。碑铭曰:

“翼翼新庙兮,马路之东。

桓桓将军兮,有毅其雄。

捐躯捍患兮,子孝臣忠。

民命克保兮,翊此城墉。

貔貅拥列兮,风附云从。

缅彼袝祀兮,忠义攸同。

奉牲荐粢兮,鼉鼓鲸钟。

参旗并钺兮,驱雷乘虹。

将军来飨兮,其气熊熊。

眷我慈人兮,福祚无穷。”

赞词表达了宁坡百姓对朱将军的尊崇之心。

庙中朱贵将军,庙后半山葬四百余阵亡将士忠骨,神灵佑护一方平安。民间视朱将军为地方福神。据《慈溪县志·卷十四》载:“光绪十年夏秋,间祠之左近居民并于深夜闻祠中擂鼓若治军,然连十余夕。祠前故有流匄棲宿亦闻人马行声络绎孔道或如身被马足践蹈,遂致疾病,侪偶相惊,牵引徙避。于时法人方窥闽海、马江、台湾,相此告警,皆谓神鬱忠愤于地下,且敌忾于海隅,遐迩争传莫不骇叹。十一年正月,法船突犯甬海,我军飞炮迎击,毁其兵轮。然炮火以开花弹为毒,制造又佛郎机所长,乃敌船还击我军炮子逬落镇海县城内外及炮台左右多至数十,无一炸裂,其间目睹战事者,皆见招宝金鸡,两山有大书朱字、神灯无数。探闻敌中还望我营如隔烟雾,以致测量莫施炮无准的,将军之显迹如是。”

朱贵生于1779年,字黻堂,又字君山,临夏市城内人。祖籍南京。清顺治年间,他的曾祖父朱志成驻守河州时,举家迁居临夏,朱贵一家世代行伍。

朱贵从小酷爱习武,臂力过人,17岁时到循化参考,中营武秀才,21岁从军。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出征四川,转战川、宁、甘省,期间由于战功卓著,官阶从士兵升到守备、游击、参将、协副将职,先后在凉州、榆林、西安等地任武将官职。他带兵有方,军纪森严,作战英勇,深受驻地百姓拥戴。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集结四十八艘舰船、四千人,组成远征舰队,从印度侵入中国广东海面,强行在中国推销鸦片,一场由英国挑起的“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对华战争”正式爆发,史称鸦片战争。英国到达中国海面后,对广州实行了封锁。但广州林则徐、福建邓廷桢严加防备,英军无隙可乘。便继续北进,进犯浙江。1841年2月,英军由舟山群岛登陆,接连攻占浙江定海、镇海、宁波三镇。

1841年10月,朝廷得到镇海、宁波失守的奏报,道光皇帝震怒,朝野震动。嫡派宗亲、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杨威将军,左都御史文蔚、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调集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各省精兵壮勇筹备反攻,收复失地。

1842年3月初,清军兵分两路。东路以海州知州王用宾为主将,郑鼎臣为先锋,率陕甘兵一千,乡勇数千,由乍浦出岱山攻定海;南路又兵分为二,一支由总兵段永福主持,率川兵九百,本省兵七百,出大隐山攻宁波,游击张富率兵八百为后援;一支以副将朱贵为主将,率陕甘兵八百、河南兵五百、本省兵一百由大宝山出攻镇海,游击黄泰第率兵五百、乡勇千名为后援。进攻镇海的总指挥朱贵,带队出发不久便迷了路,当他赶到骆驼桥时,攻城部队已败退下来。进攻定海的军队,在英军强大的炮火中损失惨重。奕经组织反攻战役,以节节失利兵败而结束。

英军反守为攻,乘胜出击。3月15日,从舟山前来的英海、陆军一千二百人,在海军司令巴加、陆军司令郭富率领下,乘坐“皇后”号、“弗莱吉森”号、“复仇神”号轮船,带着新近配备小火轮的“高华丽”号和“布朗底”军舰,自宁波溯水北上,进攻退守慈溪的清军。

当时,慈溪为清军屯兵重地。闻讯,朱贵率宁波退兵驻城西北的大宝山,总兵李廷扬等拥兵数千驻扎大宝山一侧的西苑岭,参赞大臣文蔚以重兵屯城东北二十里处的长溪岭。

中午时分,半数英兵自大西坝登岸,正面攻击大宝山,朱贵以扛炮兵四百御之,亲执大旗,枪炮齐发。英夷再进,更番迭战,甘军无不以一当十,自早晨至下午,饥不得食,誓死格斗,歼敌头目巴来麦尊等。方战酣,乡勇窜乱,冲队伍。夷乘间抄后夺山,复增新夷数百,驾三火轮船,驶进丈亭江,至太平桥,逼山下。巨炮及火筒射烧营帐,烟焰张天。四路兵勇先奔,长溪岭营忽自惊溃,腹背受敌。适火药即竭,朱将军竖所执大旗于垒,怒马斫阵,手斩数十级,身被两创。马倒,复跃起夺夷手矛,左右荡绝。后火枪中咽喉,乃仆。昭南以身障父,格死数夷,被创无完肤,同时阵亡。将军既殁,余众犹力战。炮击旗折,众始退。盖平时号令严肃。旗不去,无敢退者。此战,阵亡游击黃泰,守备徐宦、陈芝兰、蒋锡孙、魏启明,千总田锡、何海,巴总邱法德、卢炳等将士二百一十五人,余者多重伤。夷亦大衄,载夷尸回,痛苦惊悸,不敢深入。将军死有余烈,自是无人言战。

朱贵父子尸体运到绍兴,其部下幸存者自筹钱币置棺木收敛,并拜请绍兴大善寺和尚九人连续数日诵经超度亡魂。

这次战役虽然失败,但重创了英军,使其放弃了占领慈溪县城,遏制了西进的意图。英军头目感言:“自入中国以来,此创最重”,“中国官兵尽似此君,吾辈难以生还”。

朱贵父子的忠骨由朱共南护运回河州后,邑人张和撰《朱贵行状》并赋《挽朱黻堂将军》诗(四首选一):

秋风古驿冷潇潇,舆衬归来入望遥。

万户冠裳迎远道,一时妇孺叹深宵。

募兵魏胜心难死,裂眦张巡恨未消。

终古陇头呜咽水,哀声直接浙江潮。

朱贵将军英勇抗击外敌、以身殉国的事迹,不胫而走,传遍乡里,故乡百姓被朱贵将军的精神所感动,将朱贵父子的忠骨葬于折桥慈王,其故居改为朱贵祠,地方为朱贵父子立了牌坊,送“忠孝双全”的匾额。

英国侵略军用鸦片和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签约不平等《南京条约》而告终,大清帝国的统治者虽然在英军的枪口下一次次低头,但朱贵抵御外侮的功绩至今流传。

来源:临夏民族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