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遗体防腐技术(古代尸体防腐八大秘籍)

在古埃及,国王的尸体被注入珍贵的香脂油,来防止腐烂,让尸体处于木乃伊状态以便永便永远保存。除了木乃伊以外,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先进的防腐技术。以下我们就来盘点八种能让尸体高明的防腐技术。

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升于天,而形魄归于地。死不过是生命的又一个轮回,在另一个世界也是像生前一样的生活。因此他们一方面要帮助魂气顺利升入天庭,另一方面就要好好地伺候形魄。因而人们古人尤其重视尸体的防腐工作。

尸体防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行为。古人认为,坟墓是死后在阴间生活的另外一个场所,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在地下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所以很重视墓室的修建,并进行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而对于尸体的保存,则是保证形魄的重要措施,所以墓葬之内的防腐处理也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尸体的防腐处理,二是对用以保存尸体的棺椁进行处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尸体防腐的八大秘籍。

防腐秘籍一:死后即时沐浴消毒

古代遗体防腐技术(古代尸体防腐八大秘籍)(1)

为了保持尸体的完好,古人死后入殓之前首先要进行沐浴,先要用香汤沐浴尸体,再用酒擦洗。这种习俗起源很早,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周王室主管祭祀的官员小宗伯下就有郁人和裸人两种差役,前者用郁金香草煮汤和用黑黍酿酒,后者则用香汤和黍酒沐浴尸体。浴尸活动一般选在招魂之礼进行完毕之后,由甸人、管人、祝、外御等负责实施。

《周礼注疏》卷十九中有王死后沐浴时用酒浴尸的记载:“王崩大肆,以秬”,就是说,周朝的王侯死后都要进行沐浴,沐浴用的就是黍酒。据说这样沐浴出来的尸体能够保持香美而不致有腐臭味。对此,贾公彦疏:“大丧筑鬻,则此酒中兼有郁金香草,故得香美也。”

其实,用这种以混合郁金汁液的酒对尸体进行沐浴,和活着的人用于煮兰汤以沐浴的兰一样,具有清香和消毒作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之后,有关研究人员对棺液进行化验,检测出了乙醇和乙酸。这说明了说明埋葬之时棺内放置使用了酒。人死后进行沐浴的习俗,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死后的灵魂要到祖先那里去,人不干净,祖先要拒纳死者;另一方面,用酒沐浴尸体,经过蒸煮后,实际上具有一种消毒和杀菌的作用。酒的喷洒则更有利于封棺后加速棺内氧耗,建立缺氧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使尸体在最初的腐败过程减慢或停止下来,这样对于尸体防腐及保存是有作用的。这大概就是古今尸体沐浴习俗流行的原因。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用汞、砷对尸体进行防腐的习俗。经化学鉴定,马王堆女尸之所以千年不腐,在于其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过了汞处理,二是对尸体进行了黍酒及其他物体的浸泡。考古人员分析棺液沉淀物,验证了里面含有大量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成分,对尸体细胞起到了固定作用,这成为古尸不腐的一个关键因素。

防腐秘籍二:使用多层纺品缠裹

尸体的腐败,细菌的分解是主要原因。而细菌又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抑制需氧菌的活动除了要实现杀菌消毒外,必须严密密封尸体以防止空气进入。

在先秦时期,对人死后的衣着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给尸体服衣称之为小敛,放尸入棺为大殓。小敛之时所用的袭服,《仪礼·士丧礼》载:“乃袭三称。明衣不在算。”三称,就是指爵弁服、皮弁服、缘衣三套衣服,但是这不包括沐浴之后所穿的明衣。实际上来说是至少要穿四件衣服。除了包裹厚厚的衣物外,还要为死者填塞耳朵、覆面、裹首、结跗、缚手、套尸,然后在外面再以衾(单被)包裹,以绞结扎。可谓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的将尸体包裹起来,最大限度的避免尸体暴露于充满细菌的空气之中。

为什么选择纺织品而非其他物品裹尸呢?这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入葬之初,墓室内的环境是不可能隔绝到防止腐败菌生长繁殖的地步,但墓室中的氧气很快被随葬品中大量的禽、鱼、肉、蛋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又因为内棺和墓室都是密闭的,因此在椁室中形成了缺氧环境,从而使需氧菌得到了抑制。但是此时还有厌氧菌存在,一样能够导致尸体腐败。用纺织品裹尸,是因为尸体的蛋白质、脂肪及随葬的丝织品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使棺内环境逐渐向酸性转化,导致厌氧菌无法适应并最终死亡,这样尸体的腐败过程终于停止了。

还是以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为例,这具女尸全身裹各式衣着约二十层,然后从头至足横系丝带九道,脸部还覆盖着面罩。经过这种处理后的尸体,最终导致千年不腐,出土时栩栩如生。

这个道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众人皆知,但是在实践起来却不一定每个人都以此为准。西汉时期的刘胜墓以出土惊艳世人的金缕玉衣而闻名,但是这件金缕玉衣并没有阻挡他身体腐烂的速度。更令他不曾想到的是,这件宝物却经常成为盗墓贼垂涎的东西。尽管刘胜的陵墓躲过了盗墓贼的“光临”,但是他的尸骨却没有因为金缕玉衣的庇护而得以保存,反而腐朽的连考古学者都不曾注意到金缕玉衣中竟然还有尸骨存在,这真是跟刘胜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