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

二零二二年度的捕蝉季已近尾声,如同往年一样,七月前后的二十多天,胶东平原上浑然一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你我的盛况,人们无惧蚊虫叮咬,风雨无阻的游走在仲夏夜晚,漫山遍野的手电光束是这个时节狂欢的盛宴,也是“知了猴”宿命里不可避免地劫难,原罪只是因为——长得实在太好吃!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

七月里的金蝉

找“知了猴”的过程中,偶尔能看到盘踞在树枝上的蛇类,多是那种通体青绿,颈部红黑相间的虎斑槽颈蛇,由于这种蛇的花色鲜艳森然,冷不丁遇到令人顿生恐惧厌恶之感。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2)

夜晚盘踞在树枝上的蛇

虎斑槽颈蛇在东北俗称“野鸡脖子”,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广泛分布,蛇在胶东的土名叫“长虫”,许多人都认为该蛇类无毒,然而事实上“野鸡脖子”不仅有毒,而且还是剧毒蛇类,有别于广义的毒蛇前置毒牙,虎斑槽颈蛇却属于后槽牙毒蛇,由于先天的缺陷造成排毒不便,因此虎斑槽颈蛇并不能像眼镜蛇一样攻势凌厉,然而当它受到威胁时也会同眼镜蛇一般昂起上身,将脖颈鼓至扁平。

有学者研究称虎斑槽颈蛇自身并不能分泌毒液,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捕食蟾蜍的过程中,能够从蟾蜍的体内分离出毒素,并存储在脖颈内的腺体中,不同地域的虎斑槽颈蛇毒性烈度不同,取决于当地的蟾蜍毒性烈度高低,其毒液中含有血循环毒素,如不慎被咬伤会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国内外均有致死案例。

胶东地区的虎斑槽颈蛇仿佛是一夜间冒出来的,犹记得零八年雨水大,井里下去一截管就是水,村里的水塘也是满的,那年夏天我随父亲去钓鱼时,首次在草丛中见到“野鸡脖子”这种蛇,由于彼时老家蛇类已绝迹几年,重新看到蛇时我惊喜的问咱这又有蛇了?可这模样的蛇怎么从来也没见过!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3)

胶东地区的外来物种——虎斑槽颈蛇

一同钓鱼的叔伯们七嘴八舌地说自打今年开始老家周围到处有这种蛇,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有人说几十里外有家养蛇的被大水冲了饲养池,才导致数不清的“野鸡脖子”流窜出来,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但“野鸡脖子”是新近外来物种倒是无可争议的,由于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蛇,以至于在胶东地区繁衍生息了十几年,“野鸡脖子”这种蛇都没有形成一种胶东地区赋予它的通俗名称。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4)

虎斑槽颈蛇饲养池

二十年前胶东平原上较普遍的蛇类原有四种,多为无毒蛇,那时我尚年幼,常在夏天午后烈日正盛时去河沿或桥头捕蛇,

最为常见的是“白条锦蛇”和“黄脊游蛇”,这两种蛇性情均比较温顺,行动迟缓,由于两种蛇相貌类似,不放在一起对比很难区分,胶东地区对这两种蛇类统称“青长虫”。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5)

白条锦蛇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6)

黄脊游蛇

另一种是相对少见的赤链蛇,赤链蛇通体火红,周身交织覆盖着黑褐色的鳞片,体型较大的能长到1.5米以上,三斤多重,赤链蛇通体腥臭,尤其将其打死之后,片刻间臭味弥甚,沾手则久洗不褪。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7)

胶东地区的赤链蛇

最少见的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蛇,本地叫“草上飞”或“风哨”,“草上飞”性情警觉,活动敏捷,并且报复心很强!相似的蛇我仅见过一两次,都是转瞬间遁入草丛不见,从未捕捉到实物仔细观察,因此不能确定是否便是此种蛇类。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时常讲些关于“风哨”的故事,都表示早些年间割麦子时曾亲眼见过受惊的“风哨”在麦穗上端游走,老人们对于这种蛇类的评价统一是比较“混账”!不能轻易惹乎它。

相传解放前我村老茔盘附近有块“蛇地”,地上有个海碗大的洞口,当时我家三爷爷是村里孩子王,因为花样百出的同时又不苟言笑,所以在孩子们中间威信很高,

八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三爷爷带着一群跟班去老茔盘打猪草,看到一条条的“长虫”从那个洞里窜上窜下,密密麻麻的数不清有多少,一群孩子吓得拔腿想跑,被我三爷爷给厉声呵斥住了,命令几个孩子一边站俩,四面围住那个窟窿,但有蛇钻出来就用镰刀劈,不大会功夫就砍的遍地蛇尸,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腥味。

几个孩子等了一会见再没有蛇往外爬了,就凑到洞口看了看,这一看可了不得!洞里有条大蛇正要往外钻,那个蛇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那条大蛇左拱右拱地想钻出来,但是脑袋太大卡在洞口就是冲不出来,碗口大的窟窿蛇头钻不过来,可想而知洞里的那条大蛇的体格得有多大?

大蛇钻了半天出不来,就退回去了,紧接着有条浑身青黑的小蛇窜出来了,小蛇有三斤的秤杆那么粗细长短,瞪着两个通红的小眼,迅速的游走几下居然跳起来腾空向三爷爷他们几个孩子扑了上去,把他们吓的扔下背篓就往村里跑,小蛇就在后面嗖嗖的追着他们。

眼看要被追上了,正好有个挑着篓子拾粪的老头路过,老头一看连忙冲他们喊,说“拐弯跑!拐弯跑!别跑直趟”,几个孩子听了连忙照着做,拐着弯跑了几个来回才把这条豁上老命追他们的“小长虫”甩脱..............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8)

讲这个故事的老头是当年“蛇地”砍蛇的孩童之一,他平生最佩服我三爷爷,同时和我也是忘年交,因为他行五,我喊他五爷爷(并非我本家的爷爷),五爷爷年轻时候是公家运输队的,赶着马车走南闯北几十年,去过很多地方,同他聊天非常长见识,由于我三爷爷死的时候还没有我,所以“蛇地”的故事也无法跟他求证,但这位五爷爷曾将这个故事给我讲过不下十遍,每次都是一脸严肃,刨去夸大失实的成分后,想来也总得有七八成是真的。

故事就是故事,不去深究,2000年前后各种高效的农药竞相上市,尤其是“除草剂”的过度滥用下造成胶东地区生态严重失衡,之后的几年本地农村范围蛇类几乎绝迹(山地除外),同时还有大量物种灭绝,据不完全统计,已经绝迹的物种包括以下几种

一:蜥蜴,胶东地区常见的那款蜥蜴学名“丽斑麻蜥”,在胶东俗称“马蛇子”,属益虫,多见于田间地头,尤其是早年间乡村的沙子路上,有人走过时,通常不下十几只受惊的“马蛇子”四下乱窜,“丽斑麻蜥”在胶东地区绝迹时间已二十年开外,而“除草剂”类农药的过度应用是导致该项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9)

胶东本地蜥蜴“丽斑麻蜥”

二: 吊死鬼儿,是某种蛾子的幼虫,属于轻微害虫,由于尺蠖也像春蚕一样能吐丝,做出个灰不拉几的茧住在里面,并用一根丝将自己吊在半空中,

把吊死鬼儿从茧里扯出来是个黑黑肉肉的虫子,多见于槐树、杨树,造成“吊死鬼”绝迹的次要原因是杀虫类“菊酯”农药的应用,主要原因却是商人的大量收购,二零零五、零六年前后,有批商人下乡大量收购这种昆虫,用途不明,有说入药,有说喂鱼喂鸟,时价高时竟达三四百元一斤,那几年满山遍野都是举着竹竿够“吊死鬼”的人,生生造成这种昆虫在胶东当地的灭绝

巨大的利益驱使下,而后各路捕“吊死鬼”大军在胶东虫竭的情况下,竟远赴鲁西地区捕捉,以至于近些年这种昆虫彻底绝迹,不复存在。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0)

吊死鬼虫

三:蜻蜓,你是否记得二十多年前,夏天阴雨前,方圆十里内铺天盖地的蜻蜓聚集,老人们管这叫“蜻蜓开会”,蜻蜓大量聚集的原因是当地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重,一旦蜻蜓集体捕食往往是要变天下雨的前奏,捕捉蜻蜓的正确方式是用扫帚扑,瞅准了一家伙下去往往能抓三四只,养在家里抓蚊子。

是否感觉近些年农村蚊子的数量明显增多呢,没错,正是因为蜻蜓的数量大幅锐减,造成蜻蜓绝迹的原因同样是农药这个原罪,生态的巨变导致“蜻蜓开会”的壮观场面再也看不到了。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1)

蜻蜓

四:蝙蝠,长相丑陋却是彻头彻尾的益虫,夏日乘凉的夜晚,拿马鞭抽蝙蝠往往会被老人臭骂,因“蝠”同“福”谐音,蝙蝠也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同“蜻蜓开会”一样,早年间农村也会出现大量蝙蝠低飞的景象,形成原因类似,同样是集体捕杀空气中的蚊虫,在北方蝙蝠虽不至于沦落成“野味”,但生态的恶化也导致了这类物种的灭绝,绝迹时间已逾二十年,而今农村的傍晚一只蝙蝠也没有了。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2)

蝙蝠

五:蝈蝈,胶东农村俗称“乖乖”,同样儿时快乐的源泉,市场卖花鸟鱼虫的在门口挂了串蝈蝈笼,连笼子加蝈蝈卖二十元,孩子走到那就吵着要买只拿回家养,每次我都表示很不屑,对孩子说咱老家这个东西有的是,下次回去我给你抓上一只,让爷爷在编个笼子给你,一分钱不花管教你满意。

可回老家之后去荒地转上几圈,别说蝈蝈,常见的几类蚂蚱,像“姑姑子”、“油蚂蚱”、“登登山”、“梢木甲”等竟然一只也没见着,同老人沟通过之后才知道就连蚂蚱这类昆虫也早已绝迹多年,由于吹下了牛不能失信,带着万般的惆怅回城后给孩子买了只蝈蝈,实在想不通短短二十年里,儿时的这些快乐都只能成为回忆。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3)

蝈蝈

六:獾,又叫狗獾,在胶东地区,獾这种动物大多时候存在于老年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见过的人少之又少,据说这种动物长得有点类似于狗,因为有尖利的牙齿和极具攻击力的爪子,属于比较凶猛的动物,狗獾食性较杂,既吃植物的根茎,也捕食老鼠或者青蛙等小型动物,有时也会叼走圈养的家禽,事实上胶东地界确实有獾的存在,只是数量濒临灭绝,数年前引黄济青以南几里曾有只狗獾不慎落入旱井,被人们发现后竞相围观。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4)

狗獾

旱井里的那只狗獾不时惊恐的抬头看向众人,不时的龇牙咧嘴示威,有人将一根锨柄粗细的竹竿伸下去逗它,被它“咔嚓”一声将杆头咬个粉碎,可见獾这种东西确实不是善茬,围观的人们拍下了大量的视频,在当地威信群里流传较广,我也是因此得知。

对于当地来说这么稀奇的一个动物,本以为人们会加以善待,我曾多方地打听那只狗獾的后续,却没想到还是高估了这些俗人的人性,结果是当天晚上那只獾就被他们给熬制了獾油............

七:铁狸子,铁狸子在胶东地区简直是传说一般的存在,据说这种动物长得像猫又像狐狸,体型较普通家猫大两倍不止,数量比狗獾更为稀少,铁狸子动作敏捷,性情凶悍,因为见过的人凤毛麟角,人们逐渐将其神话。

据说铁狸子会像黄鼠狼一样迷人心智,并且喜欢捕捉家猫为食,更加离奇的说法是铁狸子爱干净,家猫遇上铁狸子后竟会被吓得浑身瑟瑟发抖,不敢逃跑,然后失魂落魄的被铁狸子被带到有水源的地方,饱饮清水清理肠肚,待排泄干净后,铁狸子才不紧不慢的将它吃掉。

棉口蛇简介(冒出在胶东各地的)(15)

传说固然不足采信,但胶东平原上倒确实存在过这么一种类似于大猫的生物,九十年代初期本村有位堂叔种西瓜,瓜将成熟的时节搭起棚子整晚看守,某夜熟睡时脖颈处遭动物袭击,剧痛醒来,借着月光看见一个野兽蹲在床下,据堂叔描述那个东西形似大猫,但体格比猫要大的多,瞪着两只绿生生的眼睛望着他,一点也不怕人,一个劲“呜呜”的低声叫唤着,对峙了好一会那野兽才起身离开,悄无声息的顺着沟底消失在夜色里。

转天一早堂叔回到家,检查伤势发现脖子脸上各有三道极深的抓痕,村里上年纪的老人们听完堂叔的描述,一致断言他遇到的便是“铁狸子”,但是对于铁狸子为何主动伤人,却谁也说不清楚..........

实际上在胶东平原上存在过并绝迹的生物远不仅以上几种,因为生态坏境的改变,有些结果是造成即不可逆,不过近些年有些外来物种数量却与日增多,文字开头提到的“野鸡脖子”——虎斑槽颈蛇,便是一个典型,除此之外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村人民对于动物保护的认知也得到了提高,属于三有保护动物的野兔和野鸡竟隐有泛滥成灾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