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

就像从来没有人真正认识一片土地、一条河流一样,从来也没有人真正认识过一座山脉。

祁连山,是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有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是庞大山系,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张掖市境内,又名张掖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1)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2)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3)

按《中国国家地理》的概念,祁连山脉即祁连山系。 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等等。

这些山站立一起,构筑着中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防线,它们站立一起,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的意义举足轻重并且不可替代,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

然而,这并不是祁连山系的全部。对于祁连山系的保护,从小处讲,祁连山蕴含着河西走廊80%的水量,仅全球变暖的因素,就可以导致祁连山大多数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消融殆尽。而人类活动将加速冻土退化,届时,河西走廊及下游地区的500多万人口将失去水源补给。这仅仅针对河西走廊的。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4)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5)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6)

从大的方面来说,祁连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西绿洲和祁连山共同构成了阻隔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南侵的防线,也是拱卫青藏高原乃至“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屏障。如果保护不好这座山脉的生态,就意味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握手、联合,而那时,不仅意味着我们丢掉了整个的河西走廊,还意味着我们在沙漠里“送出”新疆、“孤立”青藏高原,让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亦变成一片荒漠,沙漠就会理所当然地扑向兰州, 甚至会吞掉因为黄河而富甲天下的宁夏。

如此,我们热爱的大西北就会在沙漠中支离破碎,甚至,我们会在呼啸的沙尘里将它整个“丢掉”。那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比割肉流血还要疼痛的疼痛。祁连山,影响着的不仅是西部生态,它,影响着的是全中国生态。

然而,这并不是祁连山对中国的全部意义。当2000多年前的驼铃穿过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流融合了,《中国国家地理》对此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将祁连山放入更大的地理尺度中,才能真正理解它对甘肃乃至中国的意义。摊开一张中国地形图,会发现祁连山脉是被干旱区包围着的高地,它的北边是戈壁和沙漠 (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边有柴达木干旱盆地,西边是库姆塔格沙漠,东边有黄土高原,祁连山像是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区的湿岛,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从山间流向荒漠。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古高原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直逼青藏高原,那也就不会有河西走廊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了。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7)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8)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9)

所以,祁连山不仅仅是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它“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海潮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据说张掖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 它不仅是生态的,更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它是母亲、是卫士,更是我们的拥有和希望。

保护祁连山生态就是保护中国生态。生态,一切的命脉与基础,不但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是、永远都是。2000多年前,大汉帝国沿这里打开的通道,说到底其实是一条生命的通道,其次才是交流、发展和繁荣的通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正是沿着这条通道走向世界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祁连山这座中国西部的山脉从那一刻起,就成了我们的命脉、人脉、甚至是国脉。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10)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11)

祁连山为什么要保护(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祁连山)(12)

行传万里,国脉所系。2000多年后,祁连山孕育的这条生命通道更有着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诠释与担当,它凝聚着人民的力量和梦想,也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复兴之路、梦想之路的一部分。而我们将在这座山脉、这条通道的行走、考察和采访,试图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完成我们对这座山脉、这条通道的认知,以及我们对这座山脉、这条通道所做的人文与历史的解读,那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解读和我们的美好愿景。未完待续(文|路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