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如何写在练字本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胶东方言中,有一句劝人学习的古老谚语,内容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liǚ。

古诗如何写在练字本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1)

这句谚话不仅胶东人耳熟能详,其实全国很多地方也都流行这句话。至于这句话的意思,普遍理解是:背熟三百首唐诗,即便不会写诗,也会跟着说几句。不过“liǚ”字怎么写,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靠谱的解释,所有的说法全都是猜测。

一种猜测是“绺”。“绺”是丝缕编成的线;作量词是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毛发等。有人认为,既然是“顺着说”的意思,便与“绺”的含义相近。

还有人干脆写作“柳”。“柳”作“柳树”解,柳条依依,随风飘扬,有人认为:或许古人看到了柳的特点,便与“顺着说”联想到了一起,故把“顺着说”说成了“柳”。

以上两种说法其实都是猜测,没有任何依据。据笔者考证,“liǚ”字应写作“蓼”。

“蓼”有三种读音。第一种,读作【liǎo】,“蓼”通常指的是水蓼。新华字典解释说,水蓼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水蓼通常生长在沟渠中,是喜水性植物,生长速度快。

古诗如何写在练字本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2)

“蓼”还有第二种读音,读作【lù】,是形容植物高大。“蓼”还有第三种读音,不被收录在新华字典里,不过在康熙字典中有明确的记载,在《集韵》中也有明确记载,“蓼”,力九切,纠蓼,相引貌。亦即:“蓼”读作【liǚ】,引用的意思。故:这句谚语应该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蓼。意思是:熟读三百首唐诗,即便不会写诗,也会熟练地引用唐诗。前半句劝人学习,后半句告诉人们学习的最差的结果也是会活学活用。即,在会话或书写时熟练地引用唐诗。

“蓼【liǚ】”在胶东方言中是个常用词,有多种运用场景。比如,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觉得很有趣,也跟着鹦鹉学舌,有人指责说:“他说么你就说么,你就会蓼。”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为了逢迎拍马,跟着别人说,这种情况被讥讽为“蓼腚沟子”。

在民间,“熟读唐诗三百首”这句谚语的下半句除了“不会写诗也会蓼”的说法外,还有“不会写诗也会吟”和“不会写诗也会偷”的说法,这两种说法远远不如“不会写诗也会蓼”来得有神韵。

“吟”是有声调抑扬地念,是抑扬顿挫地念,既然已经熟读唐诗三百首,便不存在“也会吟”的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逻辑上就说不通。至于“不会写诗也会偷”,不但逻辑上不通,语法上不通,而且也失去了语言之美。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蓼”,才真正做到了文理通顺,语言优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