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

今年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近年来,东莞深入贯彻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在打造陆海统筹的产业体系、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2020年,全市海洋总产值将达到约1110亿元,年均增长约8%,海洋总产值占全市GDP的12%左右,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为3: 42: 55。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1)

改造后的茅洲河

去年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近2亿吨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以东莞港为龙头的海洋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共建成码头97座,生产性泊位165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3个。2019年,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吨,同比增长20.65%,位列全省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4.77万TEU,同比增长13.71%。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2)

南沙大桥

东莞还开广东中欧进口班列先河,打通“中欧进口海铁联运通道”,实现“铁转水”“水转铁”进出口物流双向通道转换,开设集装箱班轮航线19条,船舶可通达珠三角各市、国内沿海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去年12月,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东莞正式获批的第二个国家级平台,使得东莞实现了高层次海关特殊监管平台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虎门港综保区现已有近50家企业入驻并开展业务。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3)

威远岛

去年4月,连接东莞沙田和广州南沙的南沙大桥正式通车,成为珠江口海域除虎门大桥外第二条通道。此外,沙田港湾大桥、滨海湾新区湾区大道、海湾大道、滨海湾大桥、滨海大道建设加速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预计今年开工,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正在抓紧开展前期研究,便捷的滨海交通运输体系正加快形成。

挖掘滨海旅游资源

作为我国近代史开篇地,东莞以威远岛为依托,着力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历史文化旅游品牌。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343.63万人次,增长7.7%。旅游总收入574.16亿元,增长8.5%。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4)

滨海湾新区效果图

在打好特色旅游牌的同时,东莞正结合海岸带的资源情况积极挖掘滨海旅游新业态、新路线,特别是积极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近年来,挖掘打造了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沙田穗丰年湿地公园等海岸带生态旅游品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此外,以国际视界引入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在滨海湾新区规划设计40公里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滨海公园、马拉松、海上观光等现代化滨海旅游形态未来可期。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5)

华阳湖

形成海岸带综合开发新格局

东莞正着力打造的两大战略平台,也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海岸带综合开发新格局。

滨海湾新区连接南沙前海、邻近港澳,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规划面积84.1平方公里,是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新区提出构建“一廊两轴三板块”空间格局、“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空间布局,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产业方向,全力推动滨海湾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OPPO、紫光、正中、欧菲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稳步落地。

东莞水乡功能区是省级重点发展平台,包括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等5镇,面积266 平方公里,占全市10.8%。水乡功能区努力打造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根据规划,水乡功能区将充分利用滨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的本底优势,在现代物流、生命健康和海工装备等领域谋求突破与发展。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6)

东莞港

整治修复海岸带生态环境

近年来,东莞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出台一批中长期机制。在近岸地区关停和搬迁一大批电镀、漂染、造纸等重点污染企业,全面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截污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清查,全面完成非法入海排污口整治,加大入海河流污染整治,全市9条入海河流中已有7条消除劣V类水体,海水水质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拐点更加快形成。

在做好污染防治的同时,东莞大力推动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滨海湾新区从规划入手,推动建设由滨海景观活力、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以及太平水道水岸公园带、磨碟河水岸公园带、茅洲河水岸公园带组成的“一廊三绿心三水系”,投入超过1亿元的东宝公园项目已经动工。

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哪年(世界海洋日今年)(7)

华阳湖

东莞还坚持生态修复和集中集约使用海域和岸线资源,实施海岸线使用占补制度,凡占用海岸线的项目均要求按1:1.5(自然岸线)或1:0.8(人工岸线)的比例整治修复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着手编制《东莞市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建设滨海湿地、魅力沙滩、生态化海堤等重大整治修复工程,努力打造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相适应的活力海岸带。

【记者】郭文君

【通讯员】谢咏麟

【作者】 郭文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