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

在中国佛教界里,淄州大师慧沼颇负盛名。他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嫡传弟子,世人称“法相三祖”。

慧沼,唐永徽元年(650年)生人,讳玄,俗姓刘氏, 祖籍彭城(今徐州)。其曾祖曾在北海县(今潍坊西南)任县宰,后搬家住淄川。

淄川在隋朝曾为淄州,后撤销。唐武德元年重新设置淄川县(州),管辖淄川、长山、高苑、邹平四县。武德四年淄州,属河南道,下管辖淄川、长白(今罗村镇)、莱芜三县。武德六年,划出长白、莱芜二县,增加长山、邹平、高苑、济阳四县(后四县又独立成邹州)。武德八年,邹州撤销,其长山、高苑、蒲台三县仍隶属淄州。

由于慧沼祖居淄州,后人称其为“淄州沼”、“沼阇梨”、“山东一遍照”、“淄州大师”。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1)

(慧沼)

永徽六年,慧沼五岁时,父母接连去世,跟随宗亲生活。龙朔二年,慧沼年十二岁时,唐睿宗李旦三周岁诞日,高宗下诏全国度僧,其承蒙得度,发心出家为沙弥。慧沼本讳惠玄,为忌宗师玄奘三藏改为惠沼。

贞观二十二年,皇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在长安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取名慈恩寺。十月新寺建成,奏请太宗度僧三百人,别请大德五十人,入居行道。后又别造翻经院,特请西行天竺求的真法的唐代高僧玄奘移就翻译,让其充慈恩寺上座,纲维寺任。

大慈恩寺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因而唯识宗也被称为“慈恩宗”。

唐代高僧玄奘译经传法十几年,门下弟子云集,俊杰贤才如林。而专事述作,弘扬其瑜伽唯识之学、光大其门庭的、举世公认的则是其嫡传弟子窥基。

窥基字洪道,讳窥基,俗姓尉迟,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生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世家,其父尉迟宗,为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的开国公。窥基亦是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鄂国公之侄。

其九岁丧母,渐疏浮俗。贞观二十二年,在玄奘的请求下,唐太宗下诏令天下诸州寺院各度五人,玄奘所在的弘福寺度五十人。年十七岁的窥基被剃度为沙弥,奉敕为玄奘弟子。后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学五竺语。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2)

(窥基)

说到窥基剃度,还有一段趣闻。玄奘法师天竺取真经回国后专注于译经的工作,因佛经的翻译量巨大,玄奘法师决定收徒译经。但长安城众寺僧人均未入玄奘的法眼。

一天外出,玄奘法师在闹市中忽然发现一魁梧少年,此人眉清目秀、慈面善貌,正中收徒之意。于是玄奘多方打听,知道少年居于鄂国公府,乃是鄂国公尉迟恭的侄子,速即拜访尉迟恭。

尉迟恭得知高僧如此器重侄子非常高兴,欣然答应。谁知侄子窥基死活都不愿意出家为僧,但又不好直接推辞,于是出难题给玄奘,要破法戒带着“一车家妓、一车女仆和一车美食”入佛门。

玄奘惜才如命,不假思索应允。窥基只好泱泱地跟着玄奘进慈恩寺。当时长安城百姓笑称其是“三车和尚”。然而,就是这位“三车和尚”,在玄奘法师的教导下竟成了名震天下的唯法大师。

窥基年二十五岁时,正式进入玄奘译场,参与佛典翻译。随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译场,并随従受业。麟德元年,玄奘在玉华宫译场圆寂,窥基乃重回大慈恩寺,专事撰述。

窥基最得意的弟子是慧沼,他少即警慧,出家如法修身不违戒律,时人以‘沼阇梨’称之。慧沼初从玄奘在慈恩寺受学,后转依窥基习学唯识,能深入堂奥,得其真传。

咸亨元年,慧沼年二十余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他“下问要言,博通经藏”,之后开始宣讲经论,计有《法华经》、《般若经》和《涅槃经》等,“皆智发宿报,缘通前佛”。此时的慧沼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修行境界。

咸亨三年之后的数年,慧沼跟随窥基离开长安至太原、五台山、博陵等地弘法,后又应召回慈恩寺。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3)

(玄奘)

慧沼同时跟随窥基和普光学习经法,且精通《法华经》、《无垢经》、《金刚般若》、《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杂集论》、《成唯识论》、《因明论》、《俱舍论》等。慧沼的表现,令窥基和普光刮目相看,大为赞赏。由此奠定了他在玄奘所创唯识宗中的祖师地位。

永淳元年,窥基寂于慈恩寺翻经院。此后,法相宗的中心人物转移到了三祖慧沼。受重于身的慧沼承上启下,尽心尽力弘法释义,促使唯识论发扬光大。圆测大师著作《唯识论疏》反驳窥基大师之说,慧沼乃撰《成唯识论了义灯》破斥其说,以显法相的实义。著有能显中边慧日论、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论述法相教义,使唯识宗信仰达于最盛时期;另著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疏、法华玄赞义决、因明入正理论义断等。

义净三藏共翻译出经典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慧沼从神龙元年起至景云二年为止,协助义净三藏翻译出三十六部一百一十五卷经典。

慧沼与窥基、智周合称为唯识三祖。

慧沼作为淄州人,首先想到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宣经弘法,传承天竺佛法,淄川城南的普照寺是他的不二之选,

淄川普照寺古称开元寺。因寺内二层墙的大佛殿敬奉着一尊六米高的番禺大石佛,又称其为“大佛寺”,约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慧昭大师在此住寺弘法多年,法幢高树,慧灯续燃。慧沼还曾在正等寺住锡过。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4)

(淄川普照寺)

史载,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尚怀义、法明投其所好,进献《大云经》,鼓动武则天称帝,并言称“当今圣母者,弥勒下生也,当作阎浮提主”。六十七岁高龄的武则天遂借《大云经》符命之说于永隆元年登基称帝,破天荒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改国号周。并下令天下各州县兴建大云寺,各寺均须藏《大云经》一部,并向民众宣讲《大云经》,为她的称帝制造神学依据。

淄州大云寺就是这个时期兴建的,它坐落在邹平城西北十五里(现在的明集镇解家村西北)一条弯弯曲曲的古道旁,坐西朝东,四进院落,占地二十五亩。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僧舍、后院等一应俱全,寺南有石砌大戏台一座,庙产数十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大潮中,大云寺遭毁废弃,佛像被拉倒,和尚还俗。

当地传有“未有邹平城,先有大云寺”的说法,如今尚存一古碑的螭首刻有“敕赐大云禅寺”六字,均说明大云寺的历史悠久。

为了顺从当政者之意,慧昭在窥基、普光圆寂后不久,就奔赴带有武则天官方意识形态的淄州大云寺住寺弘法。之后又被武则天征召参与了义净、菩提流志之译场,并任证义,多所刊正。慧沼冒着慈恩寺僧众与武则天关系疏远的阻力下,逐步缓和了官佛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了带有武则天时期政治色彩的僧侣。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5)

(淄州大云寺)

基于此历史背景,对于慧沼住过的寺院,就出现了“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淄州大云寺,而淄川(州)当地从古相传普照寺为慧沼住寺”的歧说。连自著中也自称“大云寺比丘”。

到了武周时期,佛教发展的势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则天不再重视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而是转向崇信法藏及其《华严经》。此时中国的禅学,北宗神秀被召为“国师”、惠能禅法在南方的崛起。在此背景下,唯识宗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在如此激烈的宗派竞争中,慧沼发扬光大祖师所开创的事业相当艰难。

开元年间,“刘氏主吉”等类似刘姓的金刀之谶引起妖贼、妖人作乱。武则天却以弥勒下生信仰建立了其政权的神圣性和合法性,后来金刀之谶又与弥勒下生信仰相结合,这成了动摇唐王朝根基的重大威胁。“卯金刀”由此成了玄宗的敏感和警惕之符号。

杨国忠为玄宗宠妃杨玉环之从祖兄,玄宗却因杨国忠本名钊,犯金刀之谶,故特为之改名国忠。

在此政治环境中,作为佛教宗派核心人物的慧沼俗姓刘,正犯金刀之谶;而弥勒信仰又是法相宗内部师资相承的传统,亦是玄宗所顾忌;且慧沼与武则天关系还很密切,这对慧沼十分不利。他能够在困境中左右逢源,应付自如,尽力弘法,实属不易。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6)

(西安慈恩寺)

慧沼行游诸郡二十余年,宣讲经论,弘扬唯识学说,成就非凡。于神龙元年前后至长安成为翻经沙门。据传,慧沼历经四代皇帝,生平曾被驿征三次,诏讲两次,补纲维大德六次,敕译经论四次,并且被召结坛降雨。慧沼在外弘法,终被朝廷注意到,被征召到京师。

慧沼的弟子最著名的首推智周,他从慧沼学,于西元703年和706年,先后有日本僧人智凤、玄昉等来从他受学,回国弘传。智周的著作,很多是辅翼或解释慧沼之著述。

唐玄宗开元二年,慧沼示寂,世寿六十四。

作为玄奘、窥基的嫡传弟子,内部面对奘门弟子的“离心”倾向,外面临其他宗派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尽心尽力地发扬光大玄奘、窥基所开创的事业,承前启后,使得唯识宗艰难地遗传下来,慧沼的贡献非常卓越。

慧沼的著作充满了追求真理的精神,他对真理的探讨 “当仁不让于师”。对圆测、法宝等前辈不随便妥协;对于宗师玄奘的教授透过思考才接受;对于祖师窥基的主张,有疑处也要求得是非曲直。服从真理,事实治学。

慧沼无愧于“法相三祖”之称号。

但因忠实于印度佛学的玄奘所传的唯识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差距太大,终不为汉人所欣赏,而逐渐淡化、变异。禅宗、净土宗盛行,中国民俗佛教悄然兴起……

密云最有名的禅师(淄博有个佛祖大师)(7)

参考文献:

1、《中国佛教通史》

2、杨维中:《中国唯识宗通史》

3、张志强:《初唐佛性诤辩研究》

4、:三水小牍《唐僧费劲取来的经,为何后来无人问津?》

5、《唯识三祖——淄州大师慧沼》

6、《大云寺与灵泉寺 》

7、杨剑霄:《唐代法相唯识宗衰败原因新探》

8、成唯识论了义灯(唐 惠沼述)

9、劝发菩提心集(唐 慧沼撰)

10、法华玄赞义决(唐 慧沼撰)

11、能显中边慧日论(唐 慧沼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