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

1、连音训练

连音是指将圆润、纯美、流畅的声音连唱在一起,使音乐完整。人们常说:“谁会连贯谁就会歌唱。”连音是歌唱的基本技术。连音唱法是歌唱的重要表现手段,歌唱的完整性与优美程度,绝大部分是看音乐是否连贯。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1)

连音练习通常以中速或慢速为基本速度,其中中速最为合适。连音歌唱的吸气动作要舒展、从容、平稳、深沉,不要吸气过早、过急、过促,吸气动作完成之后应立即转入歌唱发声状态,最好不要在吸与呼之间出现短暂的停顿,以防止气息转而进入僵持、屏气、憋气等紧张状态,不利于声音的放松。连音的发声起音要柔和,避免用强烈的气息冲击声带,主张多练习软起音,并一口气连贯地唱完一个完整乐句,其间声音不能有任何间歇或停顿。但仍要注意,连音技术中最要紧的是声音饱满、圆润、贯通、流畅,有很强的旋律感和歌唱性。有时,歌唱者的声音连接中虽然没有出现间隙或停顿,但却客观存在气息节律性冲撞,或是间或出现喉咙间歇性用力,使声音一顿一顿,造成声连意断现象,与连音唱法技术要求相违背。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2)

连音发声应做到腔体内部肌肉用力均匀,声道畅通、圆浑,那么喉头降低、会厌挺起、咽肌直立、软腭上提、口唇竖张等,就可以成为连音发声腔体调节的基本要诀;而连音发声的气息控制则应平稳、舒展,嗓音波动自然、松弛,必要时可以在连音练习中加入适当的渐进式强弱变化,气息尽量由腰腹运动加以操纵,保持肩、胸、背、腰的下沉和外扩,特别注意既不能过分挺胸、凹肚、收腹提气,又不能塌胸、凸肚、气虚懈怠,后腰的扩张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连音是整个身体协调运动、均衡用力、平稳控制的直接结果,需要长期坚持训练,逐步加以掌握。

2、跳音训练

跳音与连音相反,指音与音之间相互断开,跳音的跳跃感应当由气息来操纵,而不应当借嗓音发声器官的闭合动作加以控制,跳音练习在歌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3)

在进行跳音练习时,应注意保持喉咙的空间,切不可挤、卡和压迫喉咙。跳音发声时速度节奏可以适当放慢,气息往下沉,腰部在刹那间以弹性扩张的方式向周围推出(类似于打喷嚏),力度不能太强或过弱,太强会使声音变得僵硬、死板、不灵活;而过弱则使声音虚弱、疲乏、没有音点。跳音的腰腹部扩张力量要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而张弛有度,音越高则气越深,音越强则力度越大。

3、颤音训练

颤音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性歌唱发声技巧,属于花腔技巧范畴。其练习方式应以基本音上方自然二度音程为颤动对象,也可与上方音构成半音进行,在基本音与上方音之间快速更替转换,形成嗓音颤动。颤音可结束在本音、上方音或下方音上,也可采用回音式结尾,收音在上方或下方音上。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4)

颤音唱法所形成的波动与嗓音自然波动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为颤动频率较嗓音自然波动夸张,嗓音颤动的机械力度也比自然波动更强,人为的喉头颤动控制也较嗓音自然波动明显,所以颤动的波动更加鲜明、突出。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5)

大多数颤音以单音延长的方式加以练习,也可以采用简单的级进或三度音程小跳的颤动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克制嗓音机械颤动的生硬动作,不能用人为的肌肉用力压迫或晃动喉头,使喉头因负担过重而失去嗓音发声的灵活性。另外,要严格控制波动的音程和频率,避免陷入不自然的节律性嗓音颤抖和声音摇晃。颤音歌唱要靠气息流动和气流冲动所产生的震颤来加以引导,要保证音色饱满、圆润,声音贯通、松动。

4、带字训练

带字训练指使用汉字或西文为唱词的嗓音发声训练,属于语音歌唱发声训练范畴。带字训练是在母音和子音组合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语音训练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专门针对语音咬字吐字技术进行歌唱语音训练的特定发声训练手段。带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歌唱,而歌唱离不开咬字吐字,字正腔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很美,发声技术方法也不错,但就是听不清唱的是什么字,以至于无法分辨唱词的语义内容,这主要就是由于过于注重强调腔体的打开调节和嗓音歌唱音色的控制,而忽略了歌唱语音技术方法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唱歌每日发声练习(掌握好4大发声训练方法)(6)

另外,舌根后缩、喉头上提、声音逼紧、口形不正确、下颌紧张、字音发声过程不完整等,也都是影响吐字效果的重要原因。带字训练可以针对学生在语音歌唱技术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语音发声缺陷,对症下药地选择一些旋律平稳、歌词简单、语音特点突出的嗓音发声训练,进行移调歌唱训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