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

第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效果越来越显著。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2%。2012-2017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

“刺激内需”政策效果明显,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力量得到合理改善。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1)

第二,消费信贷支撑经济发展作用越来越强。2017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20.1万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达31.5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8%,占贷款余额26.2%。2010-2017年间,住户消费性贷款由7.39万亿增长至3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1%,消费贷款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2)

第三,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迎来盈利大爆发。2017年,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迎来盈利大爆发,整个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捷信作为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2007年入驻中国,由派富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成立较早,集团优势明显,其营业规模和收入水平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相较而言,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虽远不及捷信,但通过线上运营的方式缩小了成本,仅用两年时间就在净利润上实现反超,逆袭捷信。

中银消费金融依靠良好的资金渠道(中国银行)和良好的获客渠道(2345贷款王)在净利润上领先行业。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3)

第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消费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到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此期间,一直是房贷、车贷为主的传统消费金融发展的时期,到2009年8月,银监会公布并实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北银、中银、锦程、捷信成立,新兴消费金融开始兴起,但发展较慢。2003年11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修订稿)》,扩大试点城市至16个,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进入高速时期。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2017年,密集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整治暴力催收、多头借贷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调整阶段。但是,随着监管政策出台,对行业进行监管,以及“百行征信”正式营业,消费金融行业将在规范中迎来下一波增长。

基于对行业的研究和市场的认识,我们认为,消费金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4)

第一,与美国相比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从中美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上看,截止2017年国内消费信贷余额仅有美国的40%,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2倍,人均消费信贷仅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从消费信贷余额占GDP比重看,中国仅占12%,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国内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得到释放,消费金融将再现蓝海市场。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5)

第二,消费主体及信贷结构发生转变。首先,80、90后成为消费人群中的主力。随着国内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保体系的逐步健全、消费环境的逐渐改善,消费者开始敢于消费也愿意消费。其次,短期消费性贷款占比逐渐增加。消费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房贷、车贷外的短期贷款由2010年的12.7%增加到2017年的21.6%。最后,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模式逐渐升级。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6)

第三,消费观念转变与消费模式升级。从消费需求来看,消费主体的消费观念由“价格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消费档次向中高端转移,线上电商中高端消费占比90%以上。提前消费、信用消费的意识不断加强。

第四,向高频消费场景渗透。从消费金融市场供给端来看,各电商平台、互联网分期平台、持牌机构都在以自身资金、渠道、技术等优势为依托,向应用频率高的消费场景拓展,从十几年一次的房贷、车贷到频次为几天或几周的小额、高频的消费场景。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7)

第五,风控为主的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大智云移”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消费金融行业的深度结合促进了消费金融场景的拓展与范围的延伸,传统消费金融无法覆盖到的长尾客户成为新兴消费金融的主力。

以邦盛科技为例,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信贷业务的生命周期,与业务紧密相连,实现全流程风险管理目标。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分析(消费金融行业概况及背景图文解析)(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