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起源地点(陕西外来剧种评剧)

评剧起源地点(陕西外来剧种评剧)(1)

评剧,又名“蹦蹦”“唐山落子”。民国24年(1935),国民党东北军进驻西北,评剧传入西安。民国25年(1936),新声评剧社首次来西安,演出《杜十娘》《二美夺夫》《王少安赶船》等。同年8月,明星评剧社来陕,不久,赵凤宝、赵凤珍、马凤兰、王崑英的评剧班相继而至。民国27年(1938)到29年(1940)之间,有新声、明星、德育、新民、春月等20多个评剧班社在陕西演出,以西安为轴心,演遍关中,巡回陕南、陕北,有些班社在陕西活动四五年之久。在西安长期落户的赵玉兰(原名筱玉兰),随天津明星评剧团来陕,后入花月琴的新声评剧社和马凤兰的评剧社演出。民国32年(1943),新声平剧社更名丽影评剧社。1951年,西安又组成黎明、明星两个小班社。1956年黎明、明星合并,正式成立西安市评剧团,赵玉兰任团长,牛书堂、言菊凤、段灵芝任副团长。所演《杜十娘》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赵玉兰获演员一等奖。“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解散,演员下放。“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建制,整理演出传统剧《包公赔情》《燕青卖线》《人生》等。1982年被撤销。

评剧起源地点(陕西外来剧种评剧)(2)

评剧起源地点(陕西外来剧种评剧)(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