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

#头号周刊#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1)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

“四大传统节日”。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2)

在古汉语中,

“端”是开头、初始的意思,端午,意为“初五”。

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挂艾草,戴香包,预防五害。

自古以来,先民就留下许多端午的习俗和故事,从开始到现在,端午的传承,历经千年。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3)

端午节起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端午节起源于何时,纪念何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端午起源于“恶日”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4)

战国时代,五月五日被视为“恶月”“恶日”。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因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所以,这一天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5)

起源于古百越祭祀活动

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其实,恶日是北方的习俗,赛龙舟是南方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北的不断融合,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热爱楚国,却换来君主的猜疑与贬谪,眼见楚国覆灭,屈原悲痛欲绝,投汨罗江而死。

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于是划舟船找寻他的尸体,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希望水里的鱼虾不要伤害他的身体。于是,赛龙舟、吃粽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据考证,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存在,屈原在《楚辞·涉江》中亦有关于龙舟的描写。

端午节习俗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6)

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7)

挂艾草、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古人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和菖蒲,由于它们特殊的香味和药理作用,人们用它们来驱病、防蚊、辟邪。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8)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便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食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粽子的样式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端午时,人们用佩兰或草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9)

戴香包

端午时,人们制作香包佩戴,内装香料,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一是为了防虫防病,二是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愿望。热恋中的女孩,会亲手做一个荷包送给恋人,以示情意绵长。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10)

喝雄黄酒

古时,端午节有饮萍蒲酒、雄黄酒,喷洒雄黄酒、朱砂酒的习俗。主要是为了驱虫防病。

浓情端午话屈原内容(莫不言传承端午习俗)(11)

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

今年端午节是屈原逝世2299周年。此时,当我们再回首这位文化巨人,想起他的事迹,重读他的名句,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钦佩、肃穆之感,以至于内心被深深地感动、震撼。

以下是诗词君精心选取的30句名言,以供大家欣赏。

屈原的经典名句

【离骚】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9.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0.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九歌】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5.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6.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7.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8.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9.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1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章】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3.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4.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5.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6.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7.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8.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9.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1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