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怎么注册商家(供应商变合伙人)

10月16日早晨,淘集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淘集集与供应商代表联合声明。淘集集表示,淘集集主要经营模式由商家入驻模式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现有主要供应商转为淘集集股东合伙人,声明上还有淘集集主体公司法人张正平和所谓的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河北的在沪商家团代表签名。

这份声明引发了大量淘集集商户的讨伐,“这个代表是谁,为何他能代表,给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一位淘集集商户在微博表示。

据了解,淘集集是一个通过拼团和砍价的裂变方式迅速扩增用户规模的社交电商App,但在今年6月以来淘集集开始出现无法提现的问题。其法人张正平在10月15日发布的道歉信中表示,淘集集在9月由于融资额迟迟得不到确认,现金流开始下降,“9月25日有人煽动供应商集中上门挤兑货款”。

债务重组协议引发争议

对于淘集集发布的联合声明,淘集集上的一位商户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很多卖家并不认可这份声明,“很多卖家睡醒后发现了这份东西更是气愤,莫名的被代表了,还对以往债务只字不提,后台也没提现到账成功”。

据李先生透露,淘集集的提现在今年5月就开始出问题,“去年提现需要15天,今年5月开始需要30天。6月开始提现不成功推迟到7月,7月显示的是系统改版、手动打回,改版后直接不显示提现时间了,7月31日到今天依然显示提现中”。

李先生同时还在淘宝、拼多多开店,他表示这些平台提现“最迟第二天到”。

9月底至今开始有商户在淘集集位于上海的办公地点维权,据淘集集商户陈某发给南都记者的视频看,现场聚集了百人以上。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在上海维权的商户被欠的货款基本没有低于10万元的,“百万级别也很常见,QQ群里还有一个商家宣称被欠了四百万货款”。

10月15日,淘集集官方微博发布了署名为张正平的《致伙伴们的一封道歉信》,张正平在信中表示,“重组是最好的方案,需要大家一起共度难关”。张正品还表示,如果商户去法院只会有一种情况发生,即淘集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公司当前余款三到六个月后不足以抵扣1%的货款。

李先生透露,目前商户在后台可以看到一份合同提示,显示“因淘集集正与国内某大型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导致之前的资产及债权发生了变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您的权益,需要签署此合同”。

淘集集怎么注册商家(供应商变合伙人)(1)

淘集集商家管理后台

而这份合同即为张正平信中说的重组方案。据李先生展示给南都记者的《债务重组协议》显示,如果商户签订了这份合同,淘集集主体公司上海欢兽实业有限公司将在收到某大型集团公司支付的收购款价后1个月内向商户支付债务金额的20%,剩余债务则延期至上海欢兽与某大型集团公司重组后的目标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或上市时偿还。

淘集集怎么注册商家(供应商变合伙人)(2)

债务充足协议

对于这份协议,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告诉南都记者,协议是否有效取决于商户和平台是否达成一致,“合同只要双方自愿、内容不违法就可以了。商户如果不接受、不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接受、签字了,就是有效的”。

但这份协议中既没有明确提现日期,也没有明确“某大型集团公司”,淘集集的重组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李先生表示,“现在货款没到,股份更没有,意思是不是哪个企业只要写一份这样所谓协议就能不还钱了呢?”所以李先生并不愿意签这份协议。

但也有淘集集另一位商户刘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又很庆幸张正平没有放弃这个平台,我真真切切地希望他组建成功,希望他跟淘集集有更好的发展”。

增长速度曾超越拼多多?

据了解,淘集集是一个社交电商App,于2018年8月上线,销售品类包括日用百货、美妆个护、服饰鞋包、家居家纺、食品水果等。和拼多多类似,淘集集也是通过拼团和砍价的裂变方式迅速扩增用户规模,据媒体报道称二者用户重合度高达55.0%。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10月,淘集集获得了来自险峰旗云、DST、老虎环球基金的4200万美元融资。

淘集集的用户数据也一度非常亮眼。极光大数据《2019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上线仅 9 个月的淘集集月活用户已超 4000 万,而拼多多用了 21 个月才达到这一数字。此前易观发布的《2019年5月最新移动APP排行榜TOP1000》榜单显示,今年5月,淘集集月活用户达1457. 4万,在月活千万级应用增速TOP20榜单中,增速排行第一,月活跃用户环比增幅达20.8%。

但随后,淘集集的状况急转直下。张正平在道歉信中透露,2019年6月淘集集启动了B轮融资,“投后8亿美金融2亿美金,很快拿到多个口头OFFER,当时自信满满要把淘集集做成百亿美金以上企业”。但进入7月后,淘集集的销售额出现停滞,“这里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过多的时间花在了融资身上,想通过融资款来解决当前增长的问题,延误了最黄金的自救期”。

按照张正平的说法,淘集集在9月由于融资额迟迟得不到确认,现金流开始下降,“9月25日有人煽动供应商集中上门挤兑货款”。

海豚智库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告诉南都记者,从所拿到的内部数据来看,淘集集的经营状况并不差,获客成本与拼多多相当,实际获客成本并不高。此次发生挤兑风波,与其烧钱拉新有关,且对融资持过于乐观态度。

他还透露,淘集集与拼多多的用户有所重叠,但并不像网上所说的重合率为55%,约在40%。“就我看到的数据来说,淘集集的体量尚小。”

至于亏损,李成东告诉南都记者,从拿到的内部数据来看,亏损10亿左右,拖欠商家的欠款可能未超10亿。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汪陈晨 南都记者 黄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