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

买票前,起心动念的本来是《热血合唱团》,刘德华、烂片,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真叫人心心念买票进去接受一顿豆瓣4.8的洗礼呢。

内心其实抗拒低分大烂片的。临了,再次打开豆瓣搜到《热血》,"热血"字眼真特么杀马特,又看到简介"铁血指挥家……",指挥家为什么要用铁血形容,山炮吗?不看!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1)

大兴了一场文字狱干掉《热血》后,手指装模做样来回划拉并最终小概率地碰到了《除暴》的购票按钮。

豆瓣6.5,按我的标准,可看。

然而除暴这字眼如此正派,如此简单、粗暴。怕不又是一篇充满教育意义的玩意?内心里一丝隐忧。我不要你老教育我,而要娱乐,刺激,更直接点,鸡血。

《除暴》的装模做样,让我想起一部片子《别叫我酒神》,这片子快手抖音风格,但是挺可乐的,值得一看,虽然5.3。宋晓峰主演的,就那个"啊,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的彪哥。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2)

▲散白资深消费者

这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称酒神的下岗中年大叔因酒生福,因酒惹祸,最终找到人生真谛戒酒合家欢的故事。这样一个大量饮酒、斗酒的片子,虽然给到一个回归正常生活的欢喜结局,且片尾加上了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字幕,但为了保险起见,片名也不宜让人产生宣扬饮酒的意思,酒神字眼勾起观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但又"别叫我酒神",明明白白的反对酗酒,既可以说是自带东北特性的幽默意味,又可以说是义正辞严的一本正经。求生欲有了,片子也卖了,完美。

同样求生,人家可以无伤大雅小鸡贼一把,让人会心一笑。《除暴》则像参加入团仪式的初中生,背书倒是响亮,但是一听就浅薄地可笑。本来片子有另一个名字的——限期破案,英文名也叫caught in time。限期破案挺好,是什么原因要换成这么个除暴呢?

果不其然,片子起了个头,转到王千源火车站撕招租广告时,我心说坐实了,宣教片无疑。

"撕完了我们再走"

源儿的执着,广电的死咬不放,都在这句台词里了。就让老百姓的招租广告待在姆们警察的宣传画上不正是体现警民一心的绝好范例吗?

这片子我只给两星,不怪导演,不怪演员,因为我相信大锅不该他们背。为什么这么说呢?豆瓣上介绍片子95分钟,后面有好事者评论说原版2个小时多,我在影院里用手机同步录音,才87分钟(没别的企图,写影评放给自己听回忆剧情用)。所以,到底剪了多少,剪了什么?

整部电影恨不得剪成扫黑除恶连环画,呼啦啦给你放完,至于剧情是否经得起推敲,逻辑是否合理,不重要。

看完想找个词形容下心情,发现还是片中阿祖的台词最合适:太俗了。片中警匪第一次交火发生在中山南路分行劫案中,劫匪团伙高楼望风的被打死了。回去之后有一个不停咬牙切齿说报仇,阿祖面无表情:报仇?太俗了,不让他抓到我们,就是对他最大的报复。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3)

▲祖哥说:太俗了

这广电的水平就跟那咬牙切齿的一样,脑子充血,猴急办事儿,可不就是俗吗。

宣教片我不反对,最近看了不少呢。《祖国》《家乡》,大决战系列等等,都挺喜欢。反对的是糙人办糙事儿,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阿祖的原型即湘鄂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首犯张君。此人及其团伙在90年代纵横数省8年之久,犯案十余起,杀伤、杀死近50人。电影试图做的,是力求贴近曾经的真实,把该团伙数年来所犯的臭名昭著的案子串联起来浓缩在2个小时的篇幅里,时长本就捉襟见肘,不曾想还要被剪掉几十分钟。那么片子呈现出来一种连环抢劫片段串烧就不足为奇了。

相信大多数观众对久远的发生于90年代的这件案子是根本不了解的,电影既然走贴近真实路线,那么对于当时的环境、背景,甚至案犯过程就有必要详细叙说。否则如本片所展示的,一堆割裂、修剪的犯罪片段(带着各自的原型事件逻辑),缝合在一块,让人眼花缭乱,莫名所以。事后回忆起来也许只能学舌几句:几场打斗很过瘾,很港片;最后一场澡堂大战浴巾都没掉下来,好假!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4)

▲百战不掉浴巾

这样一个团伙如何形成,为什么抢劫,为什么抢这个地方,人员关系如何,分工如何,如何谋划,警察如何斗智斗勇等等,都可以展开来好好说一说。

这样一个重大的案件,如此狡猾、破坏力巨大,专业的犯罪团伙,相信电影也想表现这一点。但是反映到具体操作上根本没说服力。

第一件案子友谊商店金店打劫之后匆忙急路的开始展现第二件案子,对其团伙,我们只知道有一个专门负责在高处望风的,有一个很懂技术的,还有一个应该是阿祖的同乡,两人关系更加亲近,其他人员分工、相互之间关系直至电影结束我们都不甚了解,那个同乡最后帮阿祖顶包落网,我们也无法探知其中的感情原因。他们打劫的目的也只是稍微一提,当然是为了钱,分两种:缺钱和挥霍。缺钱有很多种解决办法,为什么一定要抢劫;挥霍有很多种方式,哪一种让他们走上抢劫的道路。电影里并没有展开来细说,也就是说不愿意铺陈细节让人信服。当然不必把团伙六个人的前因后果都说出来,把为头的阿祖好好说一说总可以吧?

原型张君的童年不可谓幸福,养成了暴戾而残忍的性格,其人精力旺盛,欲望强烈,他渴望金钱,豪掷千金,也喜欢女人。这些对于他犯案的人格因素很值得深挖。

当然通过这两件案子,电影也展现了劫匪团伙的专业性,有人专门望风,行动前有提前踩点,摸清目标周围建筑、道路,如何得手目标,废弃建筑物内演练,规划整个行动时间等等。为了测试警察接警到现场时间,甚至拨打了一个假警电话。不过这个电话也可算一个bug,因为报警说的是打架事件。打架事件和持枪抢劫案相比,警察的到达时间能一样吗?到达现场的警察规模能相比吗?警察的部署能类比吗?

所谓专业性的展现都是一划而过,电影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在正义战胜邪恶的宣教道路上一路狂奔。

比如在第二件案子劫匪抢银行前,阿祖带领团伙在银行对面的面馆先点了六碗面,跟服务生小女孩说先去银行取点钱再来吃。抢完银行,吃完面,还要跟小女孩说待会儿会有警察过来,并留了钱请他们吃东西。这一段相信有暗指张君团伙的抢劫风格,得手后不着急马上逃离作案地,而是在事先安排好的躲藏地就地隐藏。同时也表现阿祖团伙的专业和嚣张。

不过即使在那个缺乏监控的年代,抢匪会明目张胆的在银行和面馆之间来去自如?集体出没在面馆,甚至主动在服务生面前抛头露面?虽然后来安排小女孩自己说出"我不记得他们",但也是在搪塞观众而已。因为一个组织严密,隐蔽性强的犯罪团伙不会这么干。就是这样一个团伙后来在中山南路分行做案中,望风的在楼上被打下来之后,竟然冒险返回杀死他灭口。

在警匪第二次交火的武江农业银行劫案中,行动前,一个小男孩的弹珠滚到阿祖跟前,阿祖给了小男孩一颗手雷,邪魅一笑说,这个好玩。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5)

这不胡闹吗?这个情节想表达什么?劫匪的没有人性?

据查原型张君是一个智商高,心思极其缜密的人。在长沙友谊商城金银首饰抢劫案,张君在半年前即已开始酝酿,尔后召集同伙多次到现场踩点,熟悉了进出现场的各条路线,还绘制了3公里以内的建筑分布和路线图,并制作了与友谊商城黄金柜台大小一样的模具,进行撬门端盘装袋的训练,把演练时间精确到1分钟之内。张君还定期不定期地召集成员,组织他们进行体能、射击、驾驶车辆、组合等训练,少则七八天,长则20多天。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片子当然不必要如此贴近原型,但是没必要夸张到行动前给小孩一颗手雷,对反派的丑化恰恰是对正派的侮辱。就这样二百五的对手,警察还屡屡搞不定,骂谁呢?

艺术化夸张过头,会适得其反,不但刺激不到观众,反而因为太假让人脱戏。当观众开始质疑你讲的故事的时候,那么坐在电影院里的他就不是观众了。你以为是讨好观众,其实是戏谑观众的智商。

同样,阿祖的感情线也是突兀的存在。经过百度才知道,张君有数个情人,也擅长于利用情人做案。其中确实有一个情人给他生了孩子,警察也是通过这个情人抓住了张君。片子中提起春夏这条感情线也是为了贴近真实。春夏在夜市算命摊子的逃离,遭遇阿祖,阿祖莫名出现在天台阻止了春夏的自杀,后来就直接跳到春夏怀孕并表示愿意誓死追随阿祖。人物的感情发展至此,根本无法说服观众。春夏是谁,之前何种遭遇,与阿祖如何发展,统统不知道。相信导演肯定有相应篇幅,只是被剪掉了。

不冲凉会怎样(不除浴巾除啥暴啊)(6)

▲剧情突然进阶到春夏愿意誓死追随一名持枪劫犯,着实吃了一惊

人物性格、行事动机交代不清,那么这些人只能算做工具人,终将被正义化身王千源打败的工具人而已。一切为了宣教服务,为了宣教服务的一切。牺牲真实性,也即牺牲触动性,也是当然的。然而他们难道想不到吗,没有真实的触动,如何做到宣教?

作为宣教的重点,警察的斗智斗勇片子中的表现也十分苍白。总之整个片子给人的感觉就像一辆车油门踩到底,一条直线往前死冲,把你以最快速度拉到觉悟的彼岸,然后赶你下车,赶你出电影院,然后拉下一批人。

智慧担当给主角王千源,警察团队其他人员分配点牺牲、勇敢精神,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并没有看到那种团队的热血精神。有人说这片子在内地警匪片中融入了港片的优势。我看,确实有了港片的优势动作场面,但是警察团队那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同袍精神并没有学到港片。

警察的咬死不放倒是着墨甚多,虽然主要体现在主角王千源身上。不过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总之,警察咬死不放,智力肯定战胜劫匪,最终总能取得胜利就是。至于过程,不重要。

如警察是如何破获劫匪之间的BB机通信密码就不得而知,反正就是知道。羽毛球馆那一段是直接看出劫匪发出的信息,后面王千源突然开悟说他们的数字密码,第一个数字表示书的页数,第二个字表示行,第三个表示第几个字。但是沟通双方参考哪一本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没有交代。最后凭阿祖发的一条消息"一直下雨的地方,雨快停了,尽快过来",又是如何确定见面地点在澡堂呢,甚至于就是阿祖母亲开的那家澡堂呢?也没有交代,反正就是知道,细节不用过问,警察赢了就行。

尤其让人失笑的是,王千源不知道为什么运气就是好,找到了阿祖母亲那间澡堂,进去之后直接把助听器呈现给她说,我找了他好几年了。这不就是报信吗?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20年老刑警,在知道持枪抢匪的藏身地之后,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公然向其亲属表示自己到了。毕竟是母亲,如何保证她不大声呼叫儿子逃跑,如何防止凶犯鱼死网破,发生一场枪战波及无辜很有可能的。还是那句话,戏谑观众的智商。

分析下来,发现片子的塌掉,除了不可抗力的剪辑,影片方本身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编剧的角度完全不必大而全,有详实的现实素材固然是好事,然而如今电影观众的主体对于素材的熟悉程度编剧没有考虑到,全传性质的改编显然过不了体量这一关,然而精简不好则又会造成观众理解不彻。故不如选取其中一件典型案件细细说来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