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力的时候翻身(找不到路时就跑起来吧)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 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没有动力的时候翻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没有动力的时候翻身(找不到路时就跑起来吧)

没有动力的时候翻身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 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初看这段话时,我还认真地问了自己,我会选哪条路?又该怎么走?

后来才知道,有些问题,答案反而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答却能让人寻找半辈子。

那么,在不知道路在哪里的时候,就跑起来吧。这其中的收获,或许就蕴含着对未来解答的钥匙。

于是记录下关于跑步的三个片段,既为生活闲情,也做人生伏笔。

尊重

最早跑步是在大学。那时前程似锦,英姿勃发;那时迈开脚步,大海都要让路,太阳也失去光辉。那时从未想过,几年后,所有这些意气风发前面都要加个限定,“自以为”。

于是开始跑步。第一次开跑,400米的标准跑道,倏忽便是一圈,感觉一双罗圈腿变成了风火轮,转起来燥起来飞起来,就是没有停下来。几圈过后腿肚疼脚踝疼膝盖疼,唯独不心疼——疼?伤痛是真汉子的荣誉,伤疤是男子汉的勋章,突破自我,不过朝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5公里明天10公里,下周北京直接奔巴黎。就这样完成目标,心满意足,喜不自禁。

然而身体的报复在第二天汹涌而至。

一觉醒来,浑身疼得死去活来,好似反动派趁夜给3.6万个毛孔喂了过期的人参果,无一处不在哭泣。抬臂都是一场修行,下炕都像一次取经。哀求室友,看在逃课帮你答到的分儿上,中午给兄弟带个饭。室友一乐:“那没问题,就是XX课的期中小论文我还没写。”那一瞬间,终于知道大清晚年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怎么签的。

疼过几次之后,懂得爱惜身体了。

跑前的热身,跑后的拉伸,自然是落不下。时间长了,也开始关注饮食和睡眠,碳酸饮料上了负面清单,去食堂不再跑到卖肘子肉的漂亮湘妹窗口东张西望,而是踱到有鱼的档位:“清蒸鱼,极好,大叔,来一份。”

还有无氧训练,心率、步频、训练强度……那些以往不关注的数据,慢慢成了日常所需。

难怪圈子里都说,跑步久了,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什么意志力爆棚,什么小宇宙爆发,都是虚的,身体日积月累的训练,才是支撑你跑下去的理由。

有位足球解说叫徐阳。他说,球迷朋友们看见球员跑不动,总觉得他们为什么不咬牙坚持一下,哪知道有时候这事真不是坚持一下就能解决的啊!

大概由于他曾是国脚,算是戴罪之身,便被球迷一通臭骂:“你们大爷球踢惯了,自然不觉得坚持有多重要。”

跑步后,才知道徐阳的说法不虚。

跑步,其实是由自大到尊重自己身体的过程,知道水平没到,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完善人生态度的旅程。大海只在传说里为圣人让路,太阳也只在诗人的想象里失去光辉。

刺激

跑步是需要刺激的。

因为太枯燥。400米的跑道,5公里就是12.5圈,10公里就是25圈,一圈圈地绕下来,看着一成不变的风景,还是有些磨人的。

多数人选择听音乐。

选音乐有讲究。今天要练速度,就选爆燃的曲子。耳机往耳朵里一塞,前奏一起,那就不是一般的跑步,而是跑步前进,跑步冲锋,前面就是倒悬之急,就是累卵之危,亟待你这个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去救,去解。

明天以调整为主,就选舒缓点的曲子。莫扎特的太深沉,咱阅历浅,头发还没掉光,保温杯里的枸杞还没泡上,就不凑这个热闹了。肖邦的夜曲可以一试,巴赫也不遑多让,还有柴可夫斯基,堪称古典界的白居易,曲子通俗易懂,连街边老太太都能听出个一二三四。

还有偏门的,听评书听相声。那评书定场诗一念,就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秒回历史硝烟,抑扬顿挫之下,跑起来比不得白袍银铠的锦马超,也至少是位膀阔腰圆的岳武穆,练速度是再合适不过。想调整的,就听相声。听相声的好认,对面跑来,看喘着粗气戴着耳机又突然咧着嘴傻笑的,一准是耳机里又响了一个包袱。但挑相声也得注意,一不留神把春晚里的相声选进去了,越听越闷,跑起来也沉重,犹如心灵上套了枷锁,两回合听下来,创造最差成绩不是梦。

但最好的刺激,还是人。

有一次在公园夜跑,我顺时针跑,遇见一个逆时针跑的。头几圈,两人总在这个圈的东西两个固定点相遇,这意味着两人速度几乎一样。几圈下来身子跑开,两人几乎同时动起了心思,都想把交会点往后推,压对方一头。于是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手腕上的计时器每完成一公里的报数声响起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月黑风高夜,杀气蒸腾时,跑到浑身燥热,却见对面衣服一脱,抖擞一身腱子肉扑面而来,那一瞬间,竟有点许褚裸衣斗马超的小亢奋。跑完10公里,各自鸣金收兵,彼此打个招呼,也不报姓名,扬手而去。

伟大的对手总是相互成全。作为业余跑者,“伟大”自然是谈不上,但能遇见暗中较劲的对手,也堪为幸运之事。大概是随着年岁渐长,妥协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上了还能一争高下的跑道,便格外珍惜。

比赛

跑到一定程度,不参加比赛,便天理难容。

跑步是单练的运动,单练其实非常考验毅力。没人督促,没人陪伴,很容易懈怠。

所以要参赛,等完赛拿到官方成绩,放在选手里一对比,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心里就挂念上了。

就好像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跑完一看,5小时11分,同年龄组里排60%以后,就知道了,哦,原来自己是后半段。接下来怎么练,到什么成绩,就有了念想。

成绩之外还有别的,就是热闹。

现在跑的人多,比赛也多,办赛的忙着巧立名目捞钱,参赛的忙着发朋友圈捞赞,双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每次比赛,赛道上都洋溢着快活的空气。

好玩的人也多。有一年参赛,一个哥们儿背了个外放,拿着麦克风,吼着:“大家累了没有啊,我给大家唱歌助助兴!”大家便都叫好,还有人感慨,真是铁肺,边跑边唱,还能呼吸均匀不走调。结果几首下去,渐渐没了声响。再往后,他便一瘸一拐上了收容车。看他放弃的那一刹那,还有人鼓起了掌。

参赛的乐趣,就在于此。身处几万人的洪流中,以往独跑时的沉默都消失不见。一起折腾,一起喊疼,在到达极限时一起后悔,然后又一起撞线,不在乎认不认识,只要一起跑过,一起用另一个视角体验城市,就是独特的历程。

就好像北马,起跑点在天安门广场,开跑之后,必然有一大堆人穿着比赛背心在天安门前留念——能穿背心裤衩从长安街主路沿着天安门新华门西单一路跑过去,交警不仅不管还给你开道,也就只能在北马这天才能实现了。

所以痴迷跑步的缘由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独特性。

与自己身体独特的对话,与自己内心独特的对话,以及,和这个世界独特的对话。

(作者系本报“人物”版主编)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2日第4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