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

楚国在分封之初,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的诸侯国。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1)

不过,在春秋后期,因为在柏举之战中被吴国攻破都城,这导致楚国元气大伤,开始走向了衰落。进入到战国初期后,魏文侯率先在魏国推行了李悝变法,这促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崛起。在魏国强大之后,楚国自然难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了,甚至还在和魏国的战役中吃到败仗。在此背景下,如同秦孝公求贤若渴,招揽商鞅进行变法一样,楚国也有一位君主,从魏国获得了一位人才,并进行了一场变法。

首先,这位君主就是楚悼王。楚悼王(?—前381年 ),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402年——前381年在位)。楚悼王即位后,正是魏国称霸中原的时候。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楚悼王二年(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打败楚师于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公元前391年,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组成联军进攻楚国,在大梁一带击败了楚国大军。在从楚国手中夺取大梁之后,魏国选择在战国中期迁都到这个地方。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2)

因为被魏赵韩的联军多次击败,楚悼王一方面和秦国结交,从而抱团取暖。另一方面,楚悼王选择招纳人才,以此效仿魏国变法图强。公元前387年,正当楚悼王热切盼望人才的时候,吴起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吴起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但是,在魏武侯即位之后,吴起并没有得到充分信任,在仕途不顺的背景下,吴起这才离开了魏国。而对于楚悼王来说,最终给了吴起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

对于前来投奔的吴起,楚悼王先是将宛城交给他治理。宛城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是战国时期的较大城池,并且,宛城还位于楚国和魏国、韩国的交界地带,这凸显出楚悼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3)

公元前386年,仅仅一年时间,吴起就将宛城治理的蒸蒸日上,楚悼王非常开心,立即将吴起晋升为令尹。在楚国,令尹就相当于宰相,也即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官职,这体现出楚悼王对于吴起的充分信任。纵观楚国的历史来说,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对此,吴起也不负众望,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对于吴起变法来说,和魏国的李悝变法存在相似之处。在时间上,公元前386年开始的吴起变法,要早于商鞅变法30年,后者是在公元前356年才正式开始的。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吴起变法注重对楚国宗室权力的削弱,削减官吏俸禄。

《淮南子·泰族训》说:

“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

《说苑·指武》说:

“(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

在此同时,在吴起变法中,“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吴起列传》) 。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4)

吴起变法“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史记·吴起列传》),以“争利于天下”(《说苑·指武》)。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即注意耕战并重。而这,自然也被后来的商鞅变法所借鉴了。

虽然吴起变法触动了楚国宗室的利益,但是,因为这场变法得到了楚悼王的全力支持,从而在初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楚国迅速崛起之后,楚悼王让吴起率领楚国大军,以此征战天下。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5)

一方面,吴起首先征服了南方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促使楚国南部的领土,扩展到今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带。在这一带出土的楚文物,已充分证明这一事实。接着,吴起又在西面打败了秦国。另一方面,历来对楚国威胁最大的是北面的三晋,特别是魏国对楚更是虎视眈眈,威胁最大。楚国在北方的一些土地,如原先陈国、蔡国的一些地方,也被他们占去不少。魏国的威胁,成为楚悼王的心腹大患,不打败他们,压倒他们,楚悼王寝食难安。

楚悼王总在寻找机会,希望能战胜他们。楚悼王十九、二十年(公元前383——382年),机会终于来了。彼时,魏、赵两国为争夺卫国而交战,齐国协助魏国,于是魏、齐、卫联合伐赵,战况激烈,于赵不利。赵走投无路,便向楚求救。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6)

楚国谋臣中有人主张这是三晋内部的事,用不着去管他,也有人主张不如坐山观虎斗。在此背景下,吴起力排众议,认为这是出兵战胜魏国的好机会,我们不出兵,魏胜赵后,力量会更强,于我更不利;而我们现在出兵,看来是我们帮赵,而实是赵帮我们,并且现在的楚军,已足以打败魏军,何况还有赵军帮忙呢?有人认为吴起太狂,说魏还有齐、卫帮忙呢!吴起说:齐、卫并不会真正肯下大力气,再者他们的力量并不强,只要打败了魏军,他们就会自动撤走的。

最后,楚悼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吴起率领的楚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一直打到黄河边;而赵国大军也趁势反击,攻占了魏国的城池。此战,楚国从魏国手中夺回了大片的疆域,从而威震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

楚国吴起变法内容和意义(楚国的一位君主)(7)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楚国大军胜利的消息传回来后,楚悼王可能因为过于兴奋,所以在这一年突然病逝了。在楚悼王去世后,被吴起变法削弱的楚国宗室,选择联合击杀了吴起,而这,无疑是楚国的一大损失。不久之后,楚悼王的儿子熊臧继位,是为楚肃王。楚肃王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把射杀吴起的楚国贵族抓捕归案,于是,这导致70多家楚国贵族都被一网打尽。而这些正是在吴起料想之中的,所以《吕氏春秋·贵卒》的作者认为,这是“吴起之智”。

总的来说,楚悼王可谓楚国历史上最可惜的一位君主,因为他的突然病逝,导致吴起也丢掉了性命,至于吴起变法,也没能像商鞅变法一起坚决执行下去。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楚悼王能多活10年的话,楚国将更加强大,也即可以问鼎中原,甚至能和秦国争夺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