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最合适的辩论赛辩题(推荐你研究一下辩论赛)

当今最合适的辩论赛辩题(推荐你研究一下辩论赛)(1)

推荐一本对提升思维逻辑有益,但又需要很有趣的书。

郑渊洁老师在二十年前出版的书叫做《舒克舌战贝塔》。

那么这里为了防止大家误解,我解释一下这个舌战是辩论的意思,没有其他的意思。这本书本身的内容非常放飞,基本就是随便挑一些问题。

而郑渊洁老师左右互搏,自己喷自己,虽然谈不上多么深刻,但这本书给当时幼小的我巨大的震撼。

原来吵架可以吵得这么有趣,并且正反方的每一次发言基本上都带有反转,把我的立场带着左右横跳,让我对于逻辑跟辩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为抗压吧和弱Z吧贡献了一名人才。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辩论这个领域整体都比较搞笑。

因为严格来说,辩论并不解决实际问题,答案就是空对空,放嘴炮,还经常给你安排一些奇葩选题,一看题目就知道哪边必胜,所以觉得没啥意义,要么就是诡辩层出不穷。

朋友,你说对了一半,很多辩论确实就是诡辩,但这不代表你研究辩论这件事情没有意义。

辩论赛的关键也不是辩论的环节跟选题,而在于辩论的形式。

实际上,在你的人生中,辩论是无处不在的。

小到网上跟人吵架,大到商务谈判、升职答辩、公开演说,你逃不掉的。

既然逃不掉,那么研究一下技巧就很有必要。

你学会了以后,你可以不去诡辩,更可以在诡辩的时候掏出来用魔法大战魔法,反正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杠精。

那为什么我不能先掌握杠精的精髓呢?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就很爱玩辩论,而且玩得很厉害,具体有多厉害呢?

这么说吧,优秀的辩论选手能轻松完成比赛,强大的辩论选手成绩斐然,顶级的辩论选手世界扬名。

但我这种无限制级的辩论选手根本不屑于这些荣誉。

我都知道每次比赛结束直接挨揍的一顿拳拳到肉的毒打,才是对一位辩手最大的尊重和认可不能弄到别人想打死你,怎么能叫辩论的终极呢?

我这一身浮肿就是实力的证明,到今天还没消下来呢。

我真的建议大家有空可以多玩一玩辩论。

你参加几次辩论,你就会发现辩论好玩的地方根本不是吵架,毕竟吵架哪有打架好玩,打架哪有挨打好玩。

辩论真正好玩的是你不知道你的选题和方向会有多么SB并且由于赛制要求,不管是多么白痴的辩题,不管多么沙雕的方向,你都得为之战斗。

这种感觉像极了生活本身没有。

所以你必须压迫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用尽一切办法,把这个不合理的东西给合理化,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对你的思维锻炼非常有好处。

辩论玩多了,自然念头通达,最终走上修仙之路。

你看我为啥看问题,总有各种诡异且欠揍的角度,就是逻辑跟辩论的艺术,而这是可以练习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在一个人均年薪百万的网站看到有人哭诉自己辩论赛抽到了支持地心说的那一边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乍一看好像是输定了,毕竟怎么可能推翻课本呢?

但其实光最简单的就两种破局方法,一种往上去拉格局,一种往下去拼下去,往上拉格局很简单,你把问题上升在上升后的领域里面跟人作战。

例如平行宇宙,我承认在这个宇宙里面日心说的是对的。谁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可能的,然后就可以疯狂引用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只要我能论证平行宇宙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

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那就有无数个宇宙中一定有一个宇宙是地形,是月星,是特斯拉,不对,是火星。

大家普朗克数都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你只要论证平行宇宙存在可能性。

注意你不需要证明平行宇宙真的存在,你只要论证它存在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当然也有不要脸的拼下限的办法,先立个火刑架在对方那边,然后再开始召唤神灵,论述神灵是否存在咬死这个点,给火刑架点火的时候,我还可以要个打火机,放心,就算赢不了对方就恶心半天。

而且观众一看你这么骚,这么能整活儿,你的观众缘就拉满了这场比赛,你不管输赢,没有人能忘掉你,你就是真正的赢家。

把对方拉进你的坑里,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恶心他,同时讨好观众,从来不按对方的套路来,并且出手极为下流。

讲话非常抽象,比喻阴阳怪气,这就是我们无限制辩论流的核心。

虽然看起来很荒谬,但没有一个对手敢小看我,那么横竖得揍我一顿来表达尊敬。

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扯,但我告诉你,辩论从来不是跟你分对错的,而是一种表演,是看谁能把这个辩题弄得更骚,更有逻辑。

辩论分胜负一般有三条路,第一是从逻辑上彻底噎死对手,让对方没有办法反驳你,这是常规剧情。

第二是让围观群众感觉你说的是对的,被你说服。这是隐藏剧情,是真实的结局。

第三是提前在对方的水里下泻药,这是派出所剧情,而这三点都跟事实如何无关,毕竟大家都搞辩论了,肯定他得抛开事实不谈呀,不然还辩论啥,大家背法条不就完了吗?

玩辩论你要找到真正的规则,来争抢定义权。

只要你能拿到定义权,你就可以把对手按着打。

什么叫定义权?

我举个例子,随便讲一句话,山东人都会开挖掘机,好了,就这一句话就可以抢定义权了。

比如怎么定义山东人,北京人在山东算不算山东人?山东人在北京算不算山东人?

再往下拆,山东出生,待在杭州,生活还算不算山东人,山东的定义是算户口算身份证号前六位,还是算居住地,还是算不动产。

就算你算户口,山东人在外地上大学,读书期间户口在学校读完户口回来了,这算不算山东就这么拆下去,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对你有利的定义,或者是对对方不利的定义。

再例如,怎么定义开挖掘机会点火,算不算?会穿着丝袜用脚踩,算不算?能把挖掘机举起来,算不算?开挖掘机的时候,把楼撅塌了判了15年,算不算?挖掘机之王跑到别的地方揍岳父的时候没有开挖掘机,算不算?

就这么拆下去,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对你有利的定义,或者说是对对方不利的定义,这个就叫做灵活定义。

争抢定义权是辩论的第一妙招,但不是唯一绝招,你还可以使用一种更跳脱的方法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我特别喜欢,因为特别容易挨揍。

比如以前出现过一场极为经典的辩论,辩题是该不该对强奸犯进行化学阉割。

正常人的逻辑是,正方那边痛成强奸犯的可恶,从预防犯罪跟社会治安的角度来看。

可以再上升到法律以及正义的角度。

反方那边可以从一个保护受害人,法律成本呀,法的精神等等方向进行反驳。

而现实是正方讲得非常好,非常全面,基本上把路都堵死了。

从逻辑到道德到法律都无懈可击。

结果反方一开口就震撼全场。

我方认为不应该对强奸犯实施化学阉割,应该直接进行物理阉割,然后他们造成强奸犯的社会危害性,并用更缜密的逻辑把正方的基础论点梳理清楚,然后进一步引申到物理严格比化学严格好的角度上。

一时之间攻守异位,正方直接就懵了。

因为自己这边准备的所谓主论点只是对方的前置论点说得越清楚,越是对方的论点填燃料。

而关于为什么阉割只能用化学,不能用物理这个角度完全没有事前准备。

这其实跟我前面用平行宇宙或者火星架来破日心说是一个逻辑,硬生生地把战场转移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就是辩论的有趣之处。论题本身毫无意义,你从什么角度切入论题才有意义,如何争抢定义权才是奥义。

当你能够把一个明明狗屁不通的论点梳理成一个可以自圆其说,并且能够说服观众的论点的时候,最受到启发的其实不是那些听众,而是你自己。

因为你自己能够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自己,如何用一套稀奇古怪的逻辑,把一个明明漏洞百出地破烂给说成了对的,还有人接受。

又或者是大家都知道这玩意不对,但大家就是喜欢这种玩意。

这时候你就看透了舆论与煽动的本质,在以后的生活里,你对那种双方战队式的争吵兴趣必然大幅下降。

因为只要你想,你可以帮任何一方取得这场嘴炮的胜利,而这恰恰就证明了嘴炮毫无意义。

所以你不应该在网上跟别人打嘴炮,浪费时间,真正懂辩论的人闲着没事是不会辩论的。

因为他最清楚诡辩没有意义。

当你能用逻辑直接理解对方说出这些话的原因的时候,你根本不会去生出跟对方对线的想法。

因为干爆这样的对手,除了被对方祖安虎脸之外,什么都得不到。

另外吧,谁家辩论是跟你讲谁对谁错的。

辩论的核心是为了打扰对手,而打扰对手。

最快的方法是物理消灭,不能物理消灭的时候就直接用祖安复读机去无差别反复轰炸。

某种程度上,辩论也是一种无限制格斗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参与这样的无限制格斗。

除非你闲着没事喜欢找揍。

如果你以为你学习辩论的意义是可以变成一个战国时候的纵横家,用嘴炮说服别人成为一个最强王者,那你一定想多了,辩论没这个能力,你得学习《抡语》。

当然说到这里,我还是建议你研究一下辩论。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舆论主导权。

虽然本身没有意义,但在争抢舆论主导权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很容易吸引到旁观者的认同。

而旁观者才是网络厮杀真正要争取的那一批人。

很多事情本来五五开是因为发生的,某一边人多,就可以在舆论场上形成91开的错觉,让很多沉默的大多数认为自己是少数而不敢开口。

第二个是辩论收集资料跟换位思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改变思维方式的过程。

就是同一个问题就是可以正着说,反着说你会意识到这就是一个逻辑跟屁股问题。

世界上很多的不理解冲突矛盾,归根究底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向不一样,可能是某件事情的优先级跟你不同,可能是对某样东西的观感有差,可能是某样错误的观念已经变成了辅助推理的常识。

你搞懂了这些逻辑,不一定要你宽恕对方,点头,跟对方说,你讲得有道理,但又可以让你的念头通达很多,不用困在世界上就会有如此傻叉的这种怨念中,对你的心态有很大的好处,而很多时候可以坦然的包容,傻叉,就足够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很多了。

所以这东西还是蛮好玩的,感谢大家的包容,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们下一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