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观)

jxx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结束了本科四年学前教育的学习生活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也对幼儿教育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幼儿教育理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观)

幼儿教育理念

jxx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结束了本科四年学前教育的学习生活。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也对幼儿教育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幼儿教师是下一代的保育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1.幼儿是社会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缺乏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健康和成长的责任,教师要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保护幼儿身体不受损伤为幼儿创造最佳的生活条件,要减少和杜绝幼儿教师的过失行为,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2.幼儿教师不仅担负着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光荣任务,而且也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根据《纲要》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的目标,组织丰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得以一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

二、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1.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但我们并不能把幼儿园生活简单的看做是小学生活的提前彩排。现在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让幼儿提前进入识字、计算、拼音等小学课程的学习,这是一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做法,是有损幼儿长远发展的。

2.“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适合他们这个阶段身心发展的内容,并且每一阶段的内容要做到前后衔接一致,过早学习小学的知识,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后果。

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学习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强化训练不是教育,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有继续生长的愿望,我们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赋予孩子权利和责任, 鼓励孩子呈现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引领孩子共同探索,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在需要时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提供一些帮助。

2. 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不要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盲从”的心理。如果教学使幼儿对老师产生盲目崇拜,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从“主体性教学”这一角度看,这种教学仍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教师想教育好幼儿,要注意树立威信,但也不能走极端,不要使幼儿觉得教师所讲的是绝对真理,减少甚至消除幼儿对教师产生的盲从心理。

四、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1.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原始取向。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一样,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以使来自双方的学习经验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2.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幼儿在家庭获得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从而最大限度的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幼儿是一个身心发展特点显著的成长群体,既有群体的共同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科学的教育观的树立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的途径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质,在做好文化教育工作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幼儿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塑造幼儿良好品格的基础,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生活以及教学中都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进而促进幼儿们更好的成长,为幼儿的教育与成长提供全面、有利、健康的环境。学前教师老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做终身学习型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