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夏日的小诗)

暖风拂过红尘,绿荫送走年华。

一回眸,一转身,春的脚步渐行渐远,夏的身姿日渐明媚。

六月仲夏,青草葱茏,芭蕉分绿,石榴花开。

林间满是鸟声喧,窗前白云知昼眠。

清风盈袖,绿水含烟,时光带着淡淡的幽香。

想起北宋诗人苏舜钦的《夏意》,一首28字的小诗,句句透着清凉,如微风拂面,读后心旷神怡。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以夏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夏日的小诗)(1)

苏舜钦是北宋初年和梅尧臣齐名的诗人,曾与另一位文学家穆修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对后来欧阳修等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他也曾大力支持范仲淹所推行的庆历革新,后来还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治抒情诗。

或揭露时弊,如《庆州败》;或反映社会现实,如《己卯冬大寒有感》;或表达报国之志,如《吾闻》。

这类诗大多言辞犀利,语调铿锵,虽也有一定研究意义,但传播面并不广。

而他最为后人所称赏的当属另一类山水田园诗。

如《过苏州》、《初晴游沧浪亭》、《淮中晚泊犊头》等等,都是妙绝千古,读后唇齿留香的佳作。

这首《夏意》也是如此,描写的是盛夏的景象,却无半分酷暑炎日的热意,反而句句透着一股凉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以夏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夏日的小诗)(2)

诗歌开头一句便点明了地点和时令。

小院深深,曲径通幽,竹席清凉,好一幅夏日清景图。

最值得玩味的是“深深”“清”这两个字。

“深深”是叠词,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将小院那种幽深的环境特点刻画得穷形尽相。

想起欧阳修的那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景深,情深,意深,苏舜钦这里也是如此。

“清”字是全诗的诗眼,不仅指竹席的清凉,更是指环境的清幽,景色的清丽,心境的清明。

后文的写景抒情,皆是围绕着这个“清”字。

接着第二句描写的是石榴盛开的景象。

“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开欲然”,红艳似火的石榴花是夏日的一大象征。

诗人这里同样是写榴花的鲜艳,但是因为有帘栊的遮挡,所以那似火的色彩多了几分柔和。

无形中便弱化了夏日的热烈氛围。

以夏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夏日的小诗)(3)

再来看第三句,“树阴满地日当午”。

绿阴,树阴,同样是夏日的经典意象。

而诗人这里截取了树阴满地的画面,除了映衬夏日这个节令外,更重要的是营造氛围。

一来,浓密的树荫,遮天蔽日,小院的清凉由此可见;

二来,正如韦应物在《游开元精舍》一诗中所言,“绿阴生昼静”,烘托了小院的静谧氛围。

而置身于这样一个幽深,清凉,宁静的氛围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

诗人午睡醒来,听到了庭院中时不时传来黄莺的鸣叫声。

很值得玩味的是,诗人直接越过了“入睡”的过程,直接跳到了“梦觉”。

时间上的跳跃,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灵动,同时给人留下遐想空间。

而“流莺”这个意象则将宁静的氛围推向了顶端。

正如南朝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一诗中所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所谓“以动写静,倍增其静”,便是如此。

以夏为题的诗歌(一首写于夏日的小诗)(4)

整首诗来看,通过几个镜头的突转突接,构成了一幅清凉幽静的夏日风景图。

语言流丽自然,意境空灵幽远。

用心品读这首诗,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清凉的自然之风,从千年前的宋朝,徐徐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你认为苏舜钦这首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