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交际六条法则(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鬼谷子交际六条法则(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1)

每个人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人有高矮胖瘦,美丑强弱,比如人还有内向外向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比如内向的人适合做行政管理,外向的人适合做产品推广。所以,用人也应该学会因人而异,量才而用。但是总是会遇到一些人,喜欢所有事情一肩挑,亲力亲为,那么这样的行为真的好吗?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尴尬的事情: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精,但是却对自己盲目自信。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成分的了解,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关于诸葛亮的。

鬼谷子交际六条法则(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2)

公元234年十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诸葛亮生前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恢复汉室,所以他连续六出祁山,希望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是的,他失败了。究其原因,或许另有隐情。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谋士,同时还是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实并不是杰出军事家,他最大的身份是跟萧何一样是管理学家。比如陈寿就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说诸葛亮擅长治军,但没有奇谋,治理内政的能力强于打战的能力。

但是诸葛亮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自己能“用兵如神”,所以他开始了六次北伐,每次面临的大多是魏国的二流将领,但是结果,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把蜀国越打越穷,越打越弱。

所以陈寿又评论诸葛亮: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很简单,诸葛亮是个治国良才,但是多次北伐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是将才。尤其指出诸葛亮后期用兵,功绩不著。陈寿说的比较狠,诸葛亮跟管仲,萧何一样是治世良才,但是却比不上他们,因为诸葛亮没有自知之明,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这到不是陈寿抹黑诸葛亮,实际上通过史料记载,诸葛亮跟张良一样,是阳谋高手,用兵如神,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依然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大师。所以看待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保持中肯,而不是神话。因为神其实也是人,也食五谷杂粮。

鬼谷子交际六条法则(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3)

那么这与鬼谷子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直说鬼谷子反应术是要反过来换位思考,那么目的是什么呢?鬼谷子说“探人而居其内”,意思是说通过反应术做到能像别人一样思考,知道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知道知己知彼,但是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呢?

鬼谷子说“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意思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能够做到自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然后才可以知人。也就是说仅仅知道别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自知之明。知人是阴,知己就是阳。知人是反,知己就是正。只有阴阳正反结合起来才是知彼知己,才能如孙子说的百战不殆。

那么如何知己知人呢?鬼谷子说: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有着必然的思维体系的传承关系。自知就是认识自己,知人就是了解别人。一个人想了解别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否则不自知如何知人?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知道我要干什么,二、知道你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现有定见,再去管理别人,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谋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又如何能知人呢?

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做了超出我们能力范围、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由于盲目的乐观和自信,最终耽误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

比如在生意上,在工作上,在情感上,所以鬼谷子告诉我们,做人最好要有自知之明,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鬼谷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摆正位置,才能成功!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