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提到人生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中的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1)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们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的词旷达中渗透着人生哲理,总能让人和他一起风起云涌,又归于深沉平静。而辛弃疾则不同。他的词豪迈豁达,壮阔无边。似乎他永远怀着炽热的理想,带着英雄的豪情与悲壮。让人读完总感到金戈铁马,难以平静。辛弃疾的这首诗词。看似在表达对女子的爱情,实则有更深的意味。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2)

要想了解这首词,就不得不说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大敌压境,国事衰微,南宋的统治阶级却偏安江南,在歌舞享乐中粉饰太平。而辛弃疾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怀揣着侠义与豪情,上阵杀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热血男儿。他主动请缨,却因为自己“归正人”的身份一直不被重用。所谓归正人,就是南宋人对于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南宋汉人的蔑称。没有受到君王的认可,他心灰意冷。此时正是元宵节,赏花灯之时,他看着这浮华的表象,只能孤独的寻找自己心中的知音。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3)

江南的元夕,是一派盛况空前的鲜艳景象。元宵夜花灯繁多,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满天的烟火乱落如雨,异常绚烂。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舞动着鱼形龙形的灯,如鱼龙闹海一样。游人如织,笑语盈盈的赏花灯,猜灯迷。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辛弃疾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在寻寻觅觅的难道真的是为女子吗?如果这是个女子,那也一定是位脱俗的仙子。我们不妨将这个女子理解为辛弃疾心中的理想。人们被眼前的浮华麻痹的心灵。他们似乎忘了,那破碎的河山和潜在的危险。宋朝早已失去了半壁江山,他们脚下的土地也不再完全属于自己。辛弃疾此时是寂寞的,他想要寻找的是能够唤醒所有人的勇气。他想要带领他们一起力挽狂澜,修补残破的江山。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5)

辛弃疾人到中年,不得已退出的政治舞台。他的志向不能施展,只能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写入词中。他赋闲二十余年,一边羡慕隐士高人,一边也没有忘了收复失地。环境越是安闲,他的内心越是波澜。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只是可惜他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四句名言(辛弃疾的这首词)(6)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那个在灯火阑珊处的人,想象成辛弃疾自己。与当时热闹的景象不同,身处在灯火阑珊处的人是孤独的,也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心中无比惆怅,只好在一旁孤芳自赏,体现了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高士之风。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如何,他的心始终未变。他依然向往着驰骋疆场,报效国家。而现在,就在一瞬间。一位怀揣赤子之心的永远的少年,寂寞的站在灯火阑珊处,带着他的梦想,还有那未被消磨掉的英雄气概。永远的站在那里,从未离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