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

蒿子粑粑,承载的不仅是美味,还有牵挂

记得每年4月,我那已去世多年的母亲定会提个竹篓,带上我们兄弟踏青采野,行走在山间打上各种山鲜野货,做上各种美味。在母亲的众多时令菜中,我最为怀念和喜欢还是“蒿子粑粑”。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

记载童年的吊脚楼、山野

说来惭愧,已经身为二宝父亲的我,既无精力也没能传承母亲的衣钵为他们弄一手私家小厨;还得亏了疫情居家“战疫”,才会有得闲情去查阅一番关于“蒿子粑粑”制作攻略,去不经意间发现“蒿子粑粑的前世今生”与我的亲情挂念及美食追求的二者情愫如此贴切,大有故事。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2)

蒿子不但是食材、民俗,还为我国扬名国际。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中国对对蒿子的最早文字记录可溯源到《诗经·小雅》。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气香特异,味微苦;品种繁多,常见的有 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其中做粑粑用的蒿叶便是一种香蒿,在野地里采摘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有点像牡蒿。由于香蒿比较稀少,也用白蒿代替的,相对于香蒿来说口感要差一点。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3)

蒿子能做美食: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甜美可口,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4)

蒿子是文化传承:话说临近“三月三” ,家家吃蒿子粑古人早有传承,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蒿子是治病历史悠久:《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青蒿素来源于传统中药青蒿草,已有2000年的历史。

蒿子为我国赢得荣誉:屠哟哟团队研发的青蒿素,解决了困恼人类的痢疾问题,不仅为中国赢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中医正名的有力举证。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5)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该行动了;苦于憋闷日久,在逮到有阳光的好日子,全家老小禁不住尝鲜蒿子粑粑的诱惑,乘船环饶“八百里洞庭”,做回“采蒿人”。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6)

蒿子粑粑的制作方法

攻略有了,“粮草”足了,该我一展“蒿子粑粑“七星大法”了。

第一式摘菜:采撷蒿子嫩的尖尖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7)

第二式焯水:去掉蒿子苦腥味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8)

第三式切碎:篙子洗干净后剁碎煮熟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9)

第四式调粉:根据个人口味,调配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从而使饼软糯可口,也可加入姜末、香蒜末碎、腊肉丁丁等(因岳母娘吃素,此步骤省略)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0)

第五式揉拌:将篙子和米粉揉拌在一起,此为苦力活,充分平时锻炼的功力。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1)

第六式捏坨:捏出巴掌大小坨,太大及太小都不适宜,自己来估量。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2)

第七式煎制:贴于锅面,火太大了会糊,或小了不熟,待两面金黄后就可出炉了,;以前最喜欢偷吃锅里结的那一层锅巴,嘎嘣脆、哧溜香。咬一口,软糯香脆,蒿子的独特干香气扑面而来。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3)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4)

泥蒿杆子也是一道美味

泥蒿杆子其实是一道应季的难得食材,虽然现在大棚都有种植,但怎么都比不过当季野生的香脆可口,无论是清炒还是配以腊肉,只要稍微加入一点辣椒,无需更多调味,便是一道爽口好菜。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5)

洞庭湖泥沙(洞庭湖疯长的泥蒿)(16)

寻探美物,匠品生活!如果我的分享您喜欢,不要舍不得点赞加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