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

上个世纪,“功夫之王”李小龙手中有一把最常见的武器——双截棍。

但你是否知道:如此现代化的武器,竟然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系,“双节棍”的创始人就是赵匡胤!

传说,赵匡胤最早使用的兵器名叫“齐眉棍”,是一位老和尚送给他的,可惜在战场上被敌人砍成了两截,赵匡胤受到了启发,让铁匠将两截断了的棍子用铁链连在了一起。因此,双节棍的前身就此产生了,当时被称为“盘龙棍”。

那么,盘龙棍的实战功能到底怎么样呢?

说句实话,战场上刀剑无眼,赵匡胤如果没有所向披靡的勇气,没有惊人的高超武艺,他又凭什么本事去打天下呢?

因此,赵匡胤一人一棍的默契配合,使得他自己也被排进了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

那么,使棍的赵匡胤在战场上呼喊往来,曾经历过多少场大战呢?又是哪一场战役对他的前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呢?当真正在战场上敌众我寡,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赵匡胤又是如何挺过来的呢?

关于这些问题,接下来会为大家一一讲解。

实际上,有关赵匡胤一人一棍打天下的事情,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评书的演绎在里面,而在真正的历史上,赵匡胤所使用的兵器也绝非“盘龙棍”,更不是“双截棍”,恐怕只能姑妄听之(姑且听听,不能信以为真)。

毕竟,大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可不是仅靠一根棍子就能够打出来的!

一刀一枪博功名,虎父无犬子

【赵弘殷,五代时期大臣,涿州刺史赵敬的儿子,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出身官宦世家,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初事赵王王镕,救援后唐庄宗有功,负责管理禁军。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尉,武清军节度使。】

五代乱世时期,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受赵王王镕指派,率领五百铁骑驰援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因此一战成名,扬名立万,还被李存勖(xù)提升为禁卫军军官。

在此之后,数姓皇帝,可谓是“你方登罢我登场”,而赵弘殷则仗着自己有马有枪,不仅没有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被清洗掉,反而官职越做越大。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2)

到了后周显德年间,赵弘殷已经官至检校司徒、天水县男(男爵),其子赵匡胤也和父亲在军中任职,赵弘殷当时负责掌管禁军,而赵匡胤也是禁卫军中的士兵骨干。

只可惜,赵弘殷在盛年之际,忽然暴病而亡了,其死后还被授予武清军(潭州)节度使,并追赠太尉。

由此可见,后来的史臣们所撰写的赵弘殷,包括赵家数世祖,曾当过县市级文官的历史,其实都是编造出来的。

正所谓:五代乱世纷纭,英雄莫问出处!

一个人只要是力气大、脑子活、运气好,能上马抡刀使大枪,封王封侯还是很容易的。

赵弘殷常年生长军中,不仅自己一刀一枪博得了功名,同时也提携了他的儿子辈,令他们在当时改朝换代的大环境中逐步成长,成为了军队中的佼佼者。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3)

最关键的是,赵匡胤和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两兄弟,自幼就在禁军中长大,与军中的长辈和哥们儿们都情谊深厚。因此,这些人就成为了他日后“陈桥兵变”中,最有利的人员基础。

天选之子的传说

赵匡胤是赵弘殷的次子,生于洛阳夹马营,生母为杜氏。

关于赵匡胤的降生,史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真龙诞生,赤光绕室,异香经久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不得不说,古代史家们的想象力确实丰富,就连新生儿黄疸,都可以被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为“体有金色”!

可以想见,日后赵匡胤得了天下,其母亲一拍大腿,才反应过来:我儿子当年浑身黄不拉几的,原来是金龙转世投胎呀!

青少年时代,在赵匡胤的身上还发生过两件事情,让当时的人觉得十分奇怪……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4)

【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引自《宋史·本纪·卷一》】

第一件事:赵匡胤曾经骑着一匹顽劣的烈马,不带马鞍与脚蹬,在上城的斜道上跑,他的额头撞到门楣上摔了下来,大家都以为他的脑袋肯定被撞碎了,没想到他却慢慢站了起来,又追着马并一跃而上,毫发无伤。

第二件事:赵匡胤和战友们在房子里赌钱,忽然听见外面有两只鸟在叫,不知是馋了还是怎样,他刚一出门,房子就突然间倒塌了。

这两件所谓的奇事,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实际上也很稀松平常:

首先,骑马的时候头碰门楣,可能就是武将头盔上的铁尖挡住了门楣,使得赵匡胤跌落在地上。不然的话,就算赵匡胤再神勇、再是皇帝、再是金龙转世,也一样逃不开物理定律,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

其次,赵匡胤刚刚出屋房子就塌了,虽说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也不算特别的稀奇。毕竟,那时候的房子构造不像现在的房子,我们现如今的房子一旦遇到大点的地震,钢筋水泥哗啦一下塌下来,人多半是个死,至于赵匡胤有“上天神助”就更谈不上了。

总而言之,人一旦出了名,什么事情都可以凭空附会。更何况,赵匡胤还是一个使得宋朝(南宋、北宋)得以延续三百多年的开国皇帝!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5)

接近权力中心的幸运儿

那么,赵匡胤到底有多幸运呢?

实际上,赵匡胤的青年时代,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英雄逢时

因为,赵匡胤很幸运地赶上了五代时期的最后两位英明君主在位,一个是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另一位就是郭威的继位者周世宗柴荣,能有幸跟着这两位皇帝东征西讨,他才得显威名!

赵匡胤能在郭威手下做事,实际上就相当于获取了顶级的资源,也是他帝王之路幸运的开始……

【郭威,五代后周太祖,后周开国君主(公元951年-公元954年在位),出身将门世家,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因病驾崩,享年51岁。】

众所周知,郭威是五代十国后周的开国之君,而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之君。因此,这两位开国之君的见面,绝对可以算是一场“双龙会”。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开国呢!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6)

那么,郭威又是怎么起家的呢?

刚开始的时候,郭威正在给五代倒数第二个朝代的后汉皇帝刘知远打工,当时的刘知远特别赏识郭威,就任命他为枢密副使,让其掌握了禁军的实际权力。

只可惜,刘知远当皇帝还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刘承祐(后汉末代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子,母为李皇后。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正式即位,不甘心大权旁落,猜忌诛杀权臣,引发了忠臣郭威叛乱。乾佑三年(公元950年)被杀,时年22岁,谥号为“隐”。】

刘知远死后,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刘承祐(汉隐帝)继位了,作为后汉的接班人,他却完美避开了一位合格皇帝应有的基本素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从他和郭威的渊源说起……

功高遭忌,郭威黄旗加身

最初,刘承祐继承帝位之后,对郭威还算不错,不但封这位老臣做了枢密使,还给其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荣衔,也就是宰相,朝中的文武之事都归他管。

而后,郭威率领后汉军队北伐,大败契丹军队,可谓是立下了奇功。

岂料,功高震主,刘承祐不仅不感激郭威,还对其起了杀心。更过分的是,刘承祐还将郭威在京城中的儿子和亲人全部杀掉了。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7)

因此,郭威愤而起兵,最终率领着军队将后汉皇帝刘承祐杀了,继而建立了后周,自己也当上了皇帝。

当然,刘承祐被杀之后,郭威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先让后汉的皇太后在名义上掌权,然后又立了一个后汉宗室,也就是当时的徐州刺史刘赟(yūn)当皇帝,而后再假装自己要出城带兵北伐,在北伐的途中,郭威手下的将士弄了一面黄旗披在了他的身上。

其实,当时的这场戏份,和后来赵匡胤在陈桥驿的时候情况差不多,只不过郭威加身的不是黄袍,而是黄旗。

紧接着,郭威就让人将之前准备好的(自己扶立的)傀儡皇帝刘赟杀了。

刘赟的父亲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当时正在山西一带任职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原本还在为儿子刘赟被拥立为皇帝开心不已,如今却听说他被郭威给杀了,于是就割据河东十二州,自己也称帝了。

只不过,刘崇称帝后,并没有使用新的年号,而是继续沿用了后汉的乾佑年号,史称“北汉”。

作为“后汉”的延续,“北汉”实际上已经不属于五代了,而是十国中的一个小国,所以势必就得站在“后周”的对立面。因此,从北汉的角度来看,后周绝对就是一群乱臣贼子!

由此,刘崇和郭威二人就埋下了很深的仇恨,不仅有灭国之恨,更有杀子之仇。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8)

得遇贵人,赵匡胤大显身手

人生的机会总是一环套一环,恰恰是亲身参与了郭威的帝王大戏,赵匡胤才有机会结识柴荣,继而从一个普通的大头兵升为了军官……

【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柴荣是郭威的内侄,自从汉隐帝刘承祐将郭威在京城的家属全部杀光之后,郭威就绝了户。因此,郭威称帝后,只能把原配妻子柴氏的侄子柴荣收为自己的养子,并将其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认识柴荣这位大贵人之后,赵匡胤的命运实际上才真正开始发生了变化……

柴荣还是开封府尹的时候,就特别看重赵匡胤,还将其从滑州副指挥使的职位上调到了京城开封,做了自己手下的马直军使,而后又将其调到了中央禁军做高官。

由此,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奋斗了四十年的晋升之路,赵匡胤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9)

正所谓: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接下来,身居要位的赵匡胤又将面对怎样的对手和局面呢?

柴荣刚刚继位一个月,北汉的国主刘崇为报杀子之仇,便与契丹联军入侵,要让他父债子还,柴荣没有办法,只得迎战。

而恰恰就是这场“高平之战”,为赵匡胤奠定下了一生的基业……

高平之战爆发之前,后周大臣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亲征,而柴荣与其手下的少壮派将领也都主战;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则是在五代时期做了四代高官的老臣冯道,他坚决不主张出兵,更不赞成皇帝亲征。

但是,作为新上位的皇帝,柴荣自然是想通过亲征来控制朝廷禁军,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因此,为了出征顺利,柴荣就提拔了赵匡胤、张永德等青年禁卫军军官。

【张永德,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卫国公,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汉族,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历任殿前都点检、侍中、东京内外都巡检使等职,参与了对北汉、南唐、契丹的战事并屡立战功,在后周和北宋都受到礼遇。】

“高平之战”发生在山西(今山西省高平市),柴荣当时将军队分为了三路:左路军、右路军和中路军。

岂料,后周军队刚和北汉军队交上手,右路军统帅就带着骑兵跑了,而剩下的几千步兵也都投降了。换言之,后周的右路军完全崩盘了。

右路军一崩盘,当时正处于中路的柴荣自然就非常危险了!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0)

关键时刻,赵匡胤便对张永德说:“皇帝如此危急,如果我们不以死相拼,那就更危险了!”

因此,赵匡胤与张永德两人当时可谓是舍生忘死,各自带领着手下的两千兵士,从左右两边包抄北汉军队,而赵匡胤更是一马当先,锐不可当,转眼就将北汉军队打得大败。

最终,使得北汉国主刘崇拍马狂逃,而契丹军队更是不战而退。在此之后,柴荣也是得势不饶人,继续带领着军队乘胜追击,获取大胜。

可以说,“高平之战”是赵匡胤起家的最为关键的一战!

此战得胜之后,柴荣立刻下诏,将右路军逃跑的两位将领,连同其手下七十多位小将领全部抓了起来,一律斩首示众,而后马上提升赵匡胤,让其全方位负责禁军的训练。

得皇帝提拔,赵匡胤开始培养嫡系

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赵匡胤深知自己的绝好机会已经到来了,于是便任命了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开始建立自己的派系。

换言之,赵匡胤自此便在当时的后周禁军中,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人脉基础,而日后的“陈桥兵变”中,那些拥护他“黄袍加身”的将领们,实际上就是赵匡胤之前任命和提拔的这些人。

整训军队之后,柴荣前来检阅禁卫军部队,一看军中风貌大变,虎狼之师已经成型,由此便对赵匡胤更加满意了。

要知道,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的明君,只可惜天不假年,死的太早。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1)

柴荣的雄心与抱负

周世宗柴荣在世时,可谓是雄才大略,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与契丹军队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统一全国。

而恰恰是在接下来的后周统一之战中,赵匡胤再次立下了大战功……

柴荣活着的时候,特别欣赏比部郎中王朴提出的《平边策》,他认为当时的大周要想统一天下,应该采取五个步骤:第一步,攻占长江以北;第二步,夺取长江以南;第三步,拿下后蜀占领的蜀地;第四步,解决北边的契丹问题;第五步,解决北汉。

换言之,王朴所上的《平边策》,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先南后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先南后北,先北后南不可以吗?

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草原强国契丹,如果想讨伐契丹,肯定得先稳固住自己的后方,只有统一长江以北的土地之后,后周才可以借着长江天险来防备南方剩余的小国,而后蜀是非常富庶的,也只有先拿下了后蜀,才能为日后攻打契丹,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简而言之,在攻打北方之前,先要保护好自己!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2)

后周的南边就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南唐,而南唐的国主也就是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李后主李煜。

当时,南唐和后周的国境线有两千多里长,因此对于后周的进攻,南唐军队也是防不胜防。于是,后周世宗(柴荣)就在显德二年十一月,正式发起了对南唐的战争。

当时,后周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淮南寿州(今安徽寿县),而寿州是南唐在淮河流域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自古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柴荣首征南唐,赵匡胤勇冠三军

作为五代十国中名气非常大的一个国家,南唐一共有三代国君,开国之君名叫李昪(biàn),而柴荣攻打南唐的时候,国君已经是第二代了,名叫李璟,至于亡国之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煜,此时还没有上位。

在柴荣攻打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是作为禁卫军高级军将,再次立下了大功,接连取得了几场大胜仗,特别是“涡口大捷”、“清流关大捷”和“滁州大捷”。

几场仗下来,打得南唐中主李璟心服口服,一心想跟柴荣求和,甚至还派出使者,态度诚恳地对柴荣表示,自己要将淮河流域的六个州送给柴荣。

【注】:南唐当时在淮河流域,实际上总共就只有十四个州。

可柴荣一想到自己手下有赵匡胤这样能征善战的虎将,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于是便继续命令军队向南唐发起进攻。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3)

常言道:兔子急了也咬人。见柴荣得寸进尺,南唐中主李璟也怒了,便派自己的弟弟当元帅,带领大军迎战。

如此一来,作为先头主力部队统帅的赵匡胤,他的压力就大了……

面对当时敌众我寡的形势,南唐军队比柴荣军队的人数要多得多,赵匡胤不愧是个狠角色,也敢和敌军硬碰硬。

最终,他率领着手下的人马以少胜多,将南唐派来的所有援军全部打垮,并击杀了南唐军队一万多人,取得了著名的“六合大捷”。

听到赵匡胤得胜的消息,柴荣大喜,马上给他加官晋爵,由于战功卓著,赵匡胤的官职更是连升三级。

那么,此时赵匡胤的官职,具体到达了一个怎样的高度呢?

在之前对契丹和北汉的“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就被柴荣提升为禁军的都虞侯,此职位已经是后周禁军的殿前司高级军官;经过此次的首征南唐,柴荣又将赵匡胤提拔为禁军的都指挥使。

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郭威黄旗加身教会了赵匡胤)(14)

按照级别来算,都虞侯上边是副都指挥使,而副都指挥使上边是都指挥使,再往上就只有两个大台阶要爬了,那就是副都点检和都点检。

结语:

由此可见,一个朝廷想要兴盛,皇帝肯定要具备识人之明,一个人想要有前途,也得挑对好领导,而赵匡胤能够跟随后周的开国之君郭威,以及一代明君柴荣,在其手下南征北战,在当时就他个人而言,已经是最好的际遇了!

反之,风云际会,两代君王能拥有赵匡胤这样战斗力极强的猛将,也如同手握王牌一样,一旦打出这张王牌,确实也是立竿见影,所向披靡。

总之一句话:一段好的上下级关系,的确能让双方互相成就!

后汉隐帝刘承祐因为一念之差,使得江山易主;郭威黄旗加身,自己称帝了,而赵匡胤当时作为一名大头兵,有幸全程见证和参与。因此,他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细心揣摩,从郭威的一举一动中懂得了如何收买人心,如何抓住机遇,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名正言顺、按部就班地夺取国权。

不得不说,郭威的这场大戏,实际上也为赵匡胤后来的“黄袍加身”做了一次彩排。只不过,当时的赵匡胤还是一个小龙套,直到多年后,他才成为了真正的男主角!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