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代表了权威、勇气、革命等意义。北京地区曾经是中国革命活动的中心,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产,既包括有形的革命遗址、遗物,也包括口头广为流传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本期内容与您一起见证北京红色地标——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1)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坐落在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北京迄今保存最完整、唯一对外开放的鲁迅故居。从1924年5月25日到1926年8月26日,鲁迅在这里共居住两年又三个月。后来在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他两次从上海来北京探望母亲,也在这里小住,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将这里捐献给国家,从此故居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为纪念鲁迅先生生平而对外开放,现已经成为北京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红色地标。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2)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3)

此四合院是鲁迅亲自设计并改建的。步入院中,两颗鲁迅当年种植的丁香树枝繁叶茂,让院落显得格外幽静。院内有南房三间,是鲁迅藏书及会客的地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会客南墙旁摆放的一排书箱,是鲁迅和一位木匠亲自设计的,叠起来是书柜,分开又是一个个箱子,鲁迅生前颇为喜爱。院落的北房三间分别是鲁迅母亲、原配夫人的卧室。堂屋向北接出的小间,是鲁迅的“绿林书屋”,鲁迅曾向人介绍“在房子的后面搭出一间平顶的灰棚,北京叫做老虎尾巴。这是房子中最便宜的一种。”在这里他创作翻译了230多篇文章,《野草》、《朝花夕拾》、《彷徨》等作品都在此完成。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4)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5)

南房全屋用隔扇分成内外两间。外间是会客室,里间是小客房,“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时,许广平曾同许羡苏一起在此避居。南墙摆放的一排书箱子,是鲁迅和家乡一位师傅一起设计制作的,这些书箱子摞起来就是书柜,分开又是一个个箱子,书箱子上有鲁迅自编的号码。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6)

1925年4月5日,鲁迅请云松阁在院内种树,“计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杨三”,使得小院四季皆有景致,十分优雅。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7)

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在故居的东边腾出一片空地,修建了上下两层的鲁迅博物馆,用图片、文字、实物的形式展示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辉煌的一生,值得中国人赞叹的一生。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8)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9)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10)

鲁迅故居示意图(红色地标鲁迅故居)(11)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