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复习技巧(公基备考新冷战)

随着中美关系紧张加剧,新闻媒体总是提及一个词“新冷战”。

那么什么是冷战,如今的中美关系真的能用“冷战”形容吗?

这一切还得从二战结束后的世界说起。

01

冷战的序幕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根支柱,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核心部分,典型的大国主义。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针对美国的政策,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采取了相应对策。其基本指导思想:巩固雅尔塔体制成果,加固东欧阵地;在理论上明确“两个阵营和两个平行市场”概念;立足于准备一场新的战争的到来。

从1947年到1991年,美苏双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争夺,两国对世界势力的争夺也是此消彼长。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02

冷战影响下的世界

(一)德国分裂

二战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1948年发生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柏林危机。危机结束后,1948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至此,德国正式分为两个国家。

(二)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被美国发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危机才告平息。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人类在世界史中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

(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24日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苏联解体以后,华沙公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美国乘机调整欧洲战略,提出北约东扩主张,将西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向东扩展,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四)中苏美关系变化

1.中苏关系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58年中苏关于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争论、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此后中苏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外交、军事上的对立,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苏交恶,给两国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经济与科技发展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延滞,而苏联也失掉了一个友好同盟伙伴。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2.中美关系

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03

冷战结束

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1990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04

冷战思维和“新冷战”

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这种意识和观念被称为冷战思维。

具体体现在:

1、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

2、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

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

4、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

5、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

6、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

如今,冷战思维依然活跃在某些国家政坛,是否也预示着世界将进入新一轮“冷战”时期?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从我国方面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战略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秉持着冷战思维的只是个别国家的某些政治集团。将中美关系形容为“新冷战”言之尚早。

【试题演练】

1.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史。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故本题选择B。

2.苏联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

A.两个德国分立

B.朝鲜战争爆发

C.越南战争爆发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史。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被美国U-2侦察机发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危机才告平息。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人类在世界史中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故本题选择D。

公基复习技巧(公基备考新冷战)(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