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筹备了几年(李焕英成功可否复制)

作者:徐雪霏2021年春节档电影的“厮杀”终于渐渐落下帷幕,但谁也没有想到,《你好,李焕英》竟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异军突起、拔得头筹,贾玲也因这部电影拿到了“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女导演”的称号一位没有任何导演经验的喜剧演员,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一场跨越时空的意外重逢,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化学反应?到底让观众买账的是好电影还是好故事?让我们走进《你好,李焕英》一探究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你好李焕英筹备了几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你好李焕英筹备了几年(李焕英成功可否复制)

你好李焕英筹备了几年

作者:徐雪霏

2021年春节档电影的“厮杀”终于渐渐落下帷幕,但谁也没有想到,《你好,李焕英》竟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异军突起、拔得头筹,贾玲也因这部电影拿到了“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女导演”的称号。一位没有任何导演经验的喜剧演员,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一场跨越时空的意外重逢,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化学反应?到底让观众买账的是好电影还是好故事?让我们走进《你好,李焕英》一探究竟。

《你好,李焕英》成为2021年春节档最大“黑马”

截至2月28日,《你好,李焕英》已上映17天,豆瓣评分8.1分,票房收获48.2亿元,目前已超过《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三位。据猫眼平台预测,《你好,李焕英》票房有望达到52亿元,那么它还将取代《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总榜第二名的位置。

也许是因为疫情让大家的心沉寂了太久,今年选择在大年初一扎堆上映的影片竟有七部之多,电影院里更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据猫眼数据平台统计,大年初一当日总票房就高达16.92亿元,备受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更是在上映首日就收获了10.19亿元的不俗成绩。

前有口碑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后有网络热门IP改编而成的电影《刺杀小说家》《侍神令》,面对如此多制作精良的优质电影的同期上映,《你好,李焕英》看似毫无胜算。但仅仅三天,《你好,李焕英》就代替《唐人街探案3》成为日票房冠军,关于影片《你好,李焕英》的话题热搜更是不断翻新:史上最催泪的电影、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一时间成为所有人谈论的焦点,这样的热度更是持续了十天之久。

没有大制作,也没有知名导演,更没有“粉丝”效应强大的偶像演员,究竟是什么能让这样一部“三无”电影成为2021年春节档最大的赢家?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走进了电影院,想看看这部电影究竟好在哪里?

对于《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其实很多观众并不感到陌生,早在2016年,贾玲就将这个根据自身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品《你好,李焕英》搬上了《喜剧总动员第一季》的舞台。《你好,李焕英》讲述的是女演员贾玲经过时空穿越来到了母亲年轻时的年代,与已故的母亲再次相逢,帮其追求暗恋对象欧阳柱,但后来贾玲逐渐变成李焕英世界里的一个透明人,她们被分离成两个世界,任凭她再悲伤再泪流,母亲都看不到她听不到她。贾玲用喜剧的形式表现的却是一种悲剧的无力感,记者至今仍记得当年这个小品带给内心多大的震撼。

时隔五年,贾玲再次将母亲的故事提起,这次她用电影弥补了亲情的遗憾。电影版《你好,李焕英》延续了小品的故事梗概,依然是贾玲穿越到已故母亲年轻的时候,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贾玲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母亲的人生轨迹,可母亲还是依然选择要走曾经的路。原来母亲也一起穿越了回来,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女儿想做些什么,可是对母亲而言,她并不后悔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更加不后悔生下贾玲,在她的心中,这个女儿才是最珍贵的。在影片的最后,贾玲终于知道了真相,当她哭着去找母亲时,才意识到一切都没办法重来。

当看完整部影片,记者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可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作为一位新人导演,贾玲在艺术技巧上确实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整部电影也没有摆脱“头喜尾悲”的小品模式,但是,以情动人,贾玲确实做到了。有人说,《你好,李焕英》的题材太过于讨巧,贾玲这是在贩卖亲情。亲情这个主题确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是各类艺术形式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但并不是每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都能得到观众的肯定。

在这部影片中,贾玲用的不仅仅是情,而是真情,能否做到对于情感的真挚表达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这份真,不只是贾玲在表演上的投入,更是她对待电影、对待创作的态度。在观影过程中,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贾玲念出的不是台词,而是她对逝去母亲的思念,对过去岁月的怀恋。

票房高就代表一定是好电影吗?

春节已经过去,春节档电影的热度也开始下降,记者注意到就在网络上对《你好,李焕英》一片赞美之词时,有些“理性”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这部电影情感真挚可嘉,但导演才华不足;把眼泪擦擦再看一遍吧,这真的算不上一部好电影。那就让我们抛开情感的因素,分析看看这部电影究竟算不算得上是部好电影。

就此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对电影有着深入研究的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强,在他看来,《你好,李焕英》是一部被“过誉”的电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部电影从剧作到导演贾玲的创作功力,再到被吹捧到神乎其神的演员的表演和作品整体艺术水准,都只能是勉强及格。”就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刘强对这部影片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在剧作方面,影片取材贾玲真人真事,表达也是真情实感,这点毋庸置喙。歌颂母爱伟大无私、母女亲情主题虽然俗套,但也不能因此被否定。但影片叙事模式采用了近些年流行的“穿越”套路,其叙事策略和韩寒的《乘风破浪》与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如出一辙,都是主人公机缘巧合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生身父母或同学称兄道弟,试图改写父母关系史或个人恋爱史,这种叙事模式不仅了无新意,且该电影“穿越”之生硬与笨拙,相较同类作品更显幼稚与虚假。

母女同时遭遇车祸,母亲死亡,女儿竟然毫发未伤?不是在被撞时穿越,而是在医院里毫无任何征兆,只是借助光线的变化,就来表现穿越,穿越“时间之门”的外力又是什么?人物借助走廊上黑白电视机穿越,实现时空转移,本已自然过渡,却偏偏再让晓玲从高空张牙舞爪坠落,为了追求所谓的搞笑,置情节起码的合理性和艺术的审美性于不顾,反而凸显导演艺术功力的薄弱。母女同时穿越算是影片在同类穿越剧上一大创新,但母亲是借尸还魂,魂魄附体到年轻的李焕英身上,那此前的李焕英的思想、意志呢?诸多不合情理之处让人在看电影时处处跳戏,难以产生对故事前提设定的认同与接受。

影片想搞笑,又想感人至深,创造了一种所谓喜剧与苦情剧的类型融合,但都不免显得用力过猛,有贩卖消费亲情之嫌。为了追求所谓的喜剧效果,姑且不论影片采用的小品式喜剧手法,单看为了搞笑而设置的叙事段落,就存在枝蔓丛生、主次不分问题。影片叙事主线是晓玲穿越后想让母亲过得开心,想补偿母亲的幸福,想让自己成为母亲的骄傲,但为了搞笑,穿插了太多游离在主线之外的情节。而这一切除了贾玲想制造“笑果”的主观创作动机原因外,更多还是因为剧作先天不足。

作为本部影片的高潮,也是最为催泪的部分,就是结尾处告诉观众李焕英同时完成了穿越,而且她对女儿的穿越更是心知肚明,她理应在叙事中更有主动权,但叙事重心的偏离使她沦落成了一个“工具人”,被动被女儿安排一切,被动成全女儿的孝心。而她对女儿的影响、推动毫无体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影片剧作先天不足和立意格局太小所致。在母女关系里,我们看不到互动、看不到成长、看不到救赎或自我救赎,只有晓玲想方设法地让母亲开心或改写母亲的婚姻及命运,这样的立意不免让故事情节单薄,只好左支右绌,主题俗套又平庸。

也有很多人觉得影片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气氛。不知何时,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了导演特别喜欢穿越回去的时代。《乘风破浪》《致青春》《老男孩》莫不如此,可惜这种“怀旧”被一再贩卖就成了“馊饭”,各种八十年代的物件、服装、歌曲被一再拼贴就只是“徒有其表”了。在《你好,李焕英》里,我们同样看到各种八十年代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迟到》《万里长城永不倒》无节制的拼凑,看到黑白电视机、半导体、落地扇、搪瓷缸、自行车等各种老物件层出不穷的堆砌,看到女排、霍元甲这样一些时代符号的重叠,但他们似乎除了营造时代气氛,在叙事、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并无发挥任何作用。

从刘强的分析,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你好,李焕英》确实存在故事逻辑难以自洽、人物性格不够立体、主题立意过于简单等问题,相较于其他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确实与好电影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感动是真的,或许它还算不上一部好电影,但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存在偶然性

回顾近些年的春节档,《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影片大获成功,无论主题或定义如何,极致的视觉刺激和复杂的剧情设计成为了众多电影作品收割票房的利器。然而,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但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香港知名女导演许鞍华曾经说过,“娱乐有时候跟要表达的东西是混乱的”。如何把握娱乐大众性和故事内涵性间的平衡,创作一部更符合大众审美、更适合春节口味的作品,是春节档竞争中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纵观2021的春节档,影片大多沿袭了之前的传统,虽然在视觉效果和故事架构上都下了更多的功夫,但收获却并不尽如人意。《唐探3》继承前作,上演了一场东京探案故事,但强烈的男性凝视、推理情节的严重缩水、片尾强行煽情等原因,让不少观众为影片贴上了“低俗闹剧”的标签。《刺杀小说家》和《侍神令》改编自热门网络IP,《新神榜:哪吒重生》在中国传统神话的基础上二次创作,三部影片都在视觉特效上下了大成本,但受制于故事主题和受众范围,票房表现均不理想。《人潮汹涌》翻拍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讲述了杀手和群演交换身体的荒诞经历,虽然有“天王”刘德华压阵,但影片的受关注度仍然十分低迷。

相比之下,《你好,李焕英》用了钝刀子的叙事手法。故事情节显得平淡得多,也没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但最终这样一部影片在今年的春节档能够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讲了一个更适合新年氛围的故事。以母女亲情为主题,以年代感为背景,借用“穿越”这一手段,穿插以笑点和泪点,清晰的脉络配合以并不乏味的叙事节奏,一个更适合家庭观影的温暖亲情故事在贾玲的镜头下娓娓道来。

春节档特定的欢乐喜庆祥和氛围,注定合家欢式喜剧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情”更是春节档“观众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你好,李焕英》无疑在这方面占据题材和体裁的优势。贾玲以其私人化的情绪,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温情底线,使其成为一部社交型现象级电影。

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几年中,真正能够拉动票房的只有两个法宝,一个是类型创新,一个是情感共鸣。前者吃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红利,后者则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抚慰自我的情感刚需。《你好,李焕英》以弘扬亲情孝道、赞美母爱为主题,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肤之痛很容易让大众产生强烈的共情,经历疫情、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感受到生命脆弱无常的中国人,那些响应国家春节就地过年倡议的异乡人,在看到此类题材时更容易感同身受,所以影片票房突飞猛进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对于贾玲来说,虽然没有导演电影的经验,整部电影制作成本也很小,但她对这部电影所投入的感情是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感受到的。贾玲曾在采访中说道,“我不是为了当导演而拍电影,我是为了拍《你好,李焕英》而当导演。”而这份用心才是能让观众买账的真正原因。

尽管《你好,李焕英》票房成绩骄人,豆瓣评分耀眼,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确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它的成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

因为真诚是苛刻的,它必须让多数人产生共鸣。真诚又是有限的,一个故事内核只能对应一种真诚。贾玲小品与电影的核心叙事是“母亲”,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真诚,不过是她在用个案诠释“永失我爱,无人喝彩”的心酸。观众买的,是贾玲的一道伤疤,这是一道绝无可能二次销售的疤痕。(徐雪霏)

来源: 天津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