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里主要处理的问题的是感觉,但我们总是很难做到如其所是地理解对方。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五一”小长假前夕,一个名叫吴谢宇的杀人在逃犯落网——他曾是北大高材生,2016年毕业前夕,他杀了自己的亲娘!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1)

吴谢宇在校期间,被公认为品学兼优,GRE成绩尤其突出。他弑母潜逃的这几年,做过培训老师、酒吧服务员和串场男模,人际关系良好,没有伤害过任何人。

种种迹象表明,吴谢宇并非反社会的“冷血杀手”,而且对人很nice,但他极端憎恨自己的母亲。吴谢宇生长在单亲家庭,母亲对他而言,几乎是“家”的全部。他亲手毁灭了家庭,也毁灭了自己。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2)

本该充满温馨的家,为何会变得如此险恶、狰狞?

一、家庭伤人,为何屡见不鲜?

十多年前,有个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日报》主持心理学专栏时,接触到很多关于家庭关系的个案。其中的很多案例,都让他深感震惊。

“从小,我没挨过父母的一次殴打或辱骂,我人生的重大抉择,都是我自己做的,父母即使不赞成,也不会横加干涉。因此,我对家庭可能出现的黑暗面,一直缺乏认知。”

这位心理咨询师继续说:“但是,当我和众多成年人尤其是孩子家长,深入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我越发觉得我就像进了疯人院。很多家长都在伤害孩子,或者家人之间相互伤害,这比传销洗脑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都更可怕。”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3)

比如,所谓的“溺爱”,往往是对孩子的控制,甚至是阻碍孩子的自由。孩子可能表面很听话,但内心深处,则长期积压着难以表述的破坏欲(包括“消极反抗”)。

有一对父母,从孩子蹒跚学步,尝试着去拿玩具时,就主动把玩具递给他,生怕他磕到碰到。在孩子上学后乃至就业之后,也处处为孩子“包办”。孩子的生命力,由此不断被家长以“爱”的名义扼杀。

孩子从小受到“孝道”的灌输,内心深处憎恨父母却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于是把这种愤恨投射到别处——包括他们自己的子女。于是,家庭的创伤代代相传。

那位心理咨询师把关于家庭和心理创伤的很多真材实料,汇总成一本书,并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剖析。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4)

十多年前,这本书一炮走红。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本书扩充、再版,除了十多年来一直重复的老问题,还有很多新问题、新个案……

这位心理咨询师叫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是他十多年来畅销不衰的名作。

家常话

二、苛责与伤害,是“真爱”还是“错爱”?

家庭关系,尤其是中国式家庭关系,一个常见的怪圈,就是“爱之深,责之苛,伤之痛”。

于是,“爱”变成了难以承担的重负。一些人在长久的精神重压下,情感突然“爆炸”。

有个大学生,既爱猫,又经常虐待猫。此事一经传出,引发众多网民的唾骂。后来得知,他过去经常遭受父母的家暴,父母既关爱他,又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殴打他。

于是,他所习得的“爱”,就伴随着苛刻的要求,以及残酷的暴力惩罚。某种意义上讲,他对猫的“爱”和“虐待”,也是他情感宣泄的出口。

刑侦实务中,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如果一个人突然被杀,死者的直系家属,便是排名最靠前的嫌疑人。

“以爱之名”的苛责和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是很多家庭的常态,也是很多悲剧和惨剧的根源。

这样的爱,虽然出于好心,却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这是一种“错爱”,也就是爱错了方法!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5)

对此,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大声疾呼:

这样的“爱”,其实是在“杀死孩子”!

所谓“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成为不称职的父母,自我开脱的借口!

三、如何让家庭伤害的链条,到此为止?

那个杀害母亲的北大高材生吴谢宇,也许在他考上大学之前,和家庭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然而,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严重扭曲的心理危机、情感危机,最亲近的家人,往往最缺乏觉察。于是,即使悲剧一再发生,真正的原因却没有被发现、被重视,同样的问题代代相传。

这种情况在国内尤为常见,也就是武志红所说的中国式家庭相互伤害的“轮回链条”。

很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成长经历都非常残酷,从小被就父母百般苛责。而苛责他们的父母,从小往往也受到他们父母的各种苛责和伤害……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6)

吴谢宇从小,是否也经常受到妈妈的苛责和重压?吴谢宇的前女友说他“压抑太久”,他究竟压抑了什么?而他的妈妈,当初又有怎样的经历?

吴谢宇被捕后,对弑母罪行供认不讳,但对当初和母亲之间的生活,乃至关于母亲的任何内容,都不愿回顾。这,就足以说明很多……

此外,虽然吴谢宇考试成绩很好,但他的知识,有着极其严重的盲区。关于如何妥善处理家庭矛盾的知识,他的成绩是个大零蛋!

我们无意为杀母者开脱罪责,无论如何,矛盾冲突也不该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何况是家人,是亲妈。然而,这也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自我反思。

“在我心里,我的父母差不多都已经死了。”一位熟人这样告诉我,“这个五一长假,我会象征性地回老家住两天,应付下父母。除了场面话,我不想和父母多说什么,也不耐烦听他们叨唠。反正,父母一年比一年老,我再过些年也就‘踏实’了……”

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是也是一种“杀父杀母”呢?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7)

显然,任何类似“杀父杀母”的做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可取方式。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疏通内心深处的淤积和纠结,让家庭的负面因素尤其是那些伤人最深的因素,被精准识别,然后被切除,代之以温馨关爱、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家庭文化。

尤其是,不要让伤人至深的家庭问题,一代代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将来也组建家庭,也生儿育女,借用鲁迅在《故乡》中的一句话:“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心理学名家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那些来自家庭的伤害,归根结底是因为无知。真正的爱,真正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切合时代发展的新知!

他当年考北大是考不上的(他考上了北大却杀死了亲妈)(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